
硅谷101|中国版
Technology Podcasts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驻美媒体人刘泓君Jane发起的访谈节目,与各个领域的实干派聊聊天。这档节目创建的初衷是,听一听这些亲历者与行业一线的人怎么说
Location:
United States
Description: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驻美媒体人刘泓君Jane发起的访谈节目,与各个领域的实干派聊聊天。这档节目创建的初衷是,听一听这些亲历者与行业一线的人怎么说
Language:
Chinese
Website:
https://www.ximalaya.com
Episodes
E212|AI数据中心的万亿大基建时代:美国GDP增长全靠它
10/30/2025
“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如果去掉信息技术与软件,美国GDP增长率仅有0.1%。”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
最近一个大新闻是,OpenAI发公告完成架构与资本重组,为潜在IPO铺路,核心也是它承诺了未来1.4万亿的算力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美国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万亿级数据中心蓝图形成了根本性掣肘。就在我们播客发出来的前,10月27日,OpenAI发公开信致信白宫,称中国2024年新增电力为429吉瓦,而美国仅增加了51吉瓦,希望美国政府对AI基础建设项目优先审批。
这是一个比想象中更疯狂的大基建时代:美国极少的科技公司联合金融巨头,正在不成比例地对美国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我们抛开钱的问题,来看看这轮AI大基建正在带火哪些行业,为何美国的电力建设又如此困难。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徐熠兴(Ethan Xu) ,字节跳动数据中心与能源项目经理,前微软能源战略经理,前突破能源科研总监
王辰晟,前特斯拉供应链总监
【JJLake创新空间】
JJLake是位于硅谷Mountain View的创新空间+孵化器,由管理规模近300亿美元的Oriza Holdings基金支持。目前JJLake孵化器项目正在招募创业团队,适合需要发挥亚洲的生产制造、供应链、市场等优势的创业者。另外,JJLake也向创业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办公场地,欢迎联系JJLake负责人柳一夫详谈。
� 邮箱:yliu@jjlaker.com
【你将听到】
02:25 JJLake创新空间
AI巨头押注算力规模
04:43 OpenAI最激进,目标构建10吉瓦乃至长期100吉瓦的算力容量
06:36 xAI、Meta同样激进,扫货发电机、抢占能源低廉土地
07:24 微软、Google、亚马逊:已有庞大基础,策略相对稳健
10:44 Power First战略背后的逻辑:“投资不足”风险远大于“过度投资”风险
13:43 细拆经济账:“比尔总会吃掉安迪”,集中化比分布式更经济,训练速度决定竞争胜负
15:59 算力需求从以训练为主,转向以推理为主(未来或占80%以上)
18:03 推理可以更分布式,但规模集群要比小数据中心节省运营成本
军备竞赛下的能源危机
21:14 AI发展的最大瓶颈已从“缺芯片”转变为“缺能源”
22:30 美国每年落下20吉瓦缺口,相当于2~3个纽约的用电
23:57 新建数据中心的短期应对策略:争取余量+天然气发电为主
24:55 Sam Altman的核裂变公司Oklo,还在施工股价就涨疯了
26:10 考虑到不同能源的容量系数,新增电力仍难填缺口
28:22 发电后如何输送到美国脆弱的电网系统,也是个难题
29:25 建数据中心的成本:1吉瓦数据中心≈500亿美元
资源抢夺与技术破局
30:40 燃气涡轮机订单排到2028年,马斯克横扫全美70%库存
34:52 变压器核心材料硅钢进口受限,制约电网基础设施升级
37:17 英伟达构想供电新方案,应对机柜功耗指数级飙升
-传统交流供电(目前主流):转换环节多,1兆瓦机柜损耗22%,1吉瓦的数据中心需50万吨铜
-800V高压直流供电(未来方向):损耗降至0.6%,用铜量少,但需整个产业链生态协同跟进
42:54 今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全国5%,接近整个加州的用电量,并且2030年将翻倍
24:46 为什么中国年增电力,能做到美国的8~10倍?
46:19 避开长距离传输短板,美国科技公司选择在数据中心旁自建发电站
48:34 美国电力建设,带火了哪些能源股?
51:24 大规模AI训练真相:每周货车运送100吨故障芯片返厂
【延伸阅读和相关术语】
安迪-比尔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容量系数(Capacity Factor),衡量发电设施在特定时间段内实际发电效率的关键指标,容量系数=实际发电量/理论发电量。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Orbit Calling - Experia
Un Piccolo Party - Martin Landstrom
Silent Approval - Howard Harper-Barne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0:54:16
E211|站在内容创作者与机器人的交界处:聊聊3D数字人的进化
10/23/2025
9月的最后一天,Sora2发布,它可以把一句话变成一段10秒的短视频;好莱坞完全由AI创作的演员Tilly Norwood,诞生6个多月就获得了6.5万粉丝,她发自拍、代言品牌,却从未真实存在。数字人,正在成为新的内容生产者。
但从“生成一段视频”,到与一个3D数字人实时稳定互动,中间隔着很多技术壁垒。本期嘉宾柴金祥教授,他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机器人,但因为机器人应用与落地极为困难,他们团队反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用AI做3D动画的团队;18年来,他几乎在做同样的研究。
从机器人到好莱坞的AI动画,到我们今天讨论的3D数字人模型是不是又可以反过来驱动机器人,这听起来像是一种轮回,却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柴金祥,魔珐科技创始人兼CEO,TAMU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终身教授、博导
【你将听到】
数字人下一代内容生产者
02:45 从Sora2的发布,看“文生视频”的进步与局限
05:58 Text-to-Video与Text-to-3D的核心区别:像素和参数
08:55 成本革命的基石:文生3D多模态大模型(星云平台)
13:33 传统虚拟数字人是如何动起来的?
16:34 好莱坞有数据无算法,AI公司有算法无数据
多模态大模型重塑人机交互
19:46 柴教授的从业经历:从机器人控制到数字人动画
20:46 Jessica Hodgins:数字人物理动画的先驱
22:24 很多做Robotics很厉害的人,其实都是做动画的
26:49 “交互-游戏-好莱坞”,渐进式的技术落地路线图
29:45 虚拟数字人的两条岔路:预制的完美v.s实时的鲜活
32:07 AI渲染+分层模型,终结“显卡依赖”
3D数字人的商业化前景
37:02 B端的统一形象与C端的个人分身
40:36 规模化落地需翻越“三座大山”:质量、延时、成本
42:21 自研语音,风格化“人设”为数字人注入灵魂
加速具身智能突破泛化
45:07 对机器人产业判断:白领场景将早于蓝领场景落地
46:13 用海量3D动作数据教机器人动作规划,但缺乏力的反馈
47:18 从“运动学”到“动力学”,小脑进化仍需强化学习突破
49:23 从“爬楼梯”这件小事,看数据如何促进泛化
58:33 跳脱细节调配,机器人研究进入“黑盒模式”
【延伸阅读和相关术语】
文生3D多模态大模型: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输入一段文字描述,就能直接生成一个立体的、会动、会说话的3D数字人,“多模态”指输出包含了语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信息模式。
VLA模型:下一代机器人的“大脑”模型,它能让机器人理解看到的画面(Vision),理解人类的语言指令(Language),并直接规划出要执行的动作(Action)。
运动学和动力学(Kinematics and Dynamics):机器人运动的两个基础学科。运动学解决 “做什么动作” 的问题,不考虑力;动力学解决 “用多大力气做” 的问题。让机器人完成精细操作,需要两者结合。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Azoic - Max Anson
Treasure Hunt - Helmut Schenker
Lost in Time - Aiyo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04:05
E210|日本“失去的30年”,炼成了中国餐厅排队王?
10/22/2025
在中国本土餐饮纷纷陷入价格内卷和增长放缓时,一线商场的排队王,被来自日本的两家回转寿司店——寿司郎和滨寿司承包了。
它们不仅人气超高,高峰期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在资本市场的战绩也颇为漂亮。寿司郎的母公司Food & Life股价两年涨了2.7倍,滨寿司的母公司泉膳控股,则是股价持续增长了25年的日本餐饮最牛股。
如果你还对在中国享有高性价比盛名的萨莉亚有印象,那么请注意,Food & Life、泉膳和萨莉亚,都是经历了“日本失去的30年”、熬过了地狱模式的企业。在日本自1990年开始的通货紧缩里,日本民众捂紧钱袋子谨慎消费,餐饮企业不得不开打价格战,为了生存的它们,也练就了一身降本增效的功夫。
我们本期播客的嘉宾东子,既是一家基金的研究总监,也是一位长居中国的日本人,在他看来,穿越周期、在中国成为人气王的日本餐企,擅长的不止是降本增效,更会提供“表演式的烟火气”。
在播客中,我们还谈到了“失去的30年”给日本餐饮行业带来的新创业产物,以及中国餐饮出海日本的新气象。但东子想反复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照抄日本的作业。
【主播】
麻花,硅谷101特约研究员
【嘉宾】
东子,启承资本研究总监
【你将听到】
回转寿司,一种效率极高的经营圣体
06:45 连海底捞都想开的回转寿司,翻台率高到可怕
12:52 食材成本近50%的寿司品类,是如何控制成本的?
14:09 从回转寿司技术迭代,看日本所擅长的“线性创新”
21:54 回转寿司是个超级工厂,我们是流水线上负责吃的“工人”
“失去的三十年”,如何重塑日本餐饮业
24:38 一份萨莉亚的意面,背后也有效率的提升
25:50 垂直供应链很好,但不是每个国家都适合
29:11 警示:极致降本增效给日本社会的带来了什么?
30:59 “表演式烟火气”:餐饮标准化下的致胜法宝(e.g.丸龟制面)
存量竞争里,日本餐饮创业的新产物
36:33 日本版“滴灌通”venture link:盘活连锁餐饮后,为何自己破产了?
40:59 “中食”的兴起,日本给中国“预制菜”的启示
47:59 日本餐饮创业的“阶段化”和“分工化”(e.g.七宝麻辣烫)
学习日本餐饮,可千万别“刻舟求剑”
52:19 中日土壤大不同,照抄经验可就太偷懒了
57:48 日本餐企重估中国市场:曾经败北,如今意外适配“通缩”环境
59:31 日企出海的最大挑战:“非语言默契”的文化壁垒
62:15 杨国福日本爆火背后的“口味经济学”
63:51 会表演、有没包袱的品牌,适合去日本闯闯看(e.g.M Stand咖啡)
65:29 给中国餐饮出海日本的两点建议
【听众福利】
本期节目由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赞助播出。
达霏欣专研生发23年,男女分治双浓度,清爽不油腻,温和低敏,买达霏欣就上京东!
【专属链接】→https://item.jingdonghealth.cn/100113752287.html
【达霏欣2%浓度】购买人群建议:女性首选,适合防脱及头皮敏感人群,温和不刺激;
【达霏欣5%浓度】购买人群建议:男性首选,适合中重度脱发人群,清爽不油腻。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参与互动,我们会抽取5名听众各送出达霏欣防脱洗发水1份。
【延伸阅读和相关术语】
寿司郎:自2011年起营业额连续10年位列日本回转寿司第一,母公司为FOOD & LIFE Companies。目前寿司郎在亚洲已拥有超过800家直营店铺,其中中国门店100家,人均价格约120元。
滨寿司:日本三大回转寿司品牌之一,全球直营门店超700家,其中中国门店125家,客单价约85元。滨寿司母公司为日本最大连锁餐企泉膳控股,后者拥有30多个连锁品牌,包括食其家。
萨莉亚:日本连锁意式餐饮品牌,全球门店超1500家,其中中国内地约500家,因性价比极高,被称为“预制菜之王”“日本的意大利沙县小吃”。
丸龟制面:日本东利多旗下乌冬面连锁品牌, 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曾开设45家门店,后于2022年8月全面退出。东利多旗下还有谭仔米线、村屋拉面等品牌。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Ga$ Money - Xavy Rusan
Yami Ichi (Black Market) - Isaku Kageyama
No Turning Back - Alan Carlson-Green
Cramp Blues - John Runefelt
Un Piccolo Party - Martin Landstrom
Simple Pleasantries - Arthur Bens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08:14
E209|挑战Neuralink,硅谷大佬争相涌入的超声脑机接口是什么?
10/12/2025
在人工智能领域打正火热的时候,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正在低调布局一家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用基因改造与超声波的方式在脑机接口领域正式跟马斯克竞争。
就在2025年上半年,越来越多关于超声脑机接口公司陆续得到硅谷顶级富豪的资本支持。这条路径与Neuralink这种需要破脑膜的方式完全不同,Neuralink是通过电信号进行通信的脑植入物,而另一个路径则是超声波检测到的血流信号来揭开大脑的秘密。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再去看Neuralink,就像站在月球看地球,又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聊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硅谷有意思的地方。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彭雷,格式塔Gestala创始人兼CEO,脑虎,客如云创始人,复旦类脑院博士,天府锦城实验室研究员
【AIAS研讨会】
2025年10月27日-28日,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举办的AIAS 2025研讨会将于旧金山One Sansome举行,聚焦AI如何加速科学发展。本次活动大咖云集,光诺贝尔奖得主就有三位——Omar Yaghi、David Baker 和 Jennifer Doudna。活动可以免费参加,但席位有限,感兴趣的听众欢迎通过aias2025.org来报名。
【你将听到】
01:00 AIAS 2025研讨会
整体地去解读大脑
03:56 传统电学脑机接口原理——通过电信号解码&编码大脑
05:12 为什么做超声脑机接口:整体地解读大脑,去接近思维意识的终极答案
08:47 功能核磁成像(fMRI)是人类第一次对大脑整体进行解码,但缺乏时序性
11:16 当脑机接口的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都达到极致,大脑在我们面前就是透明的
12:34 目前最先进的Neuralink,只能覆盖大脑表面空间1.3‰
14:43 以“摩尔定律”预测电学脑机接口发展,不断缩小的中美差距
电学vs超声,脑机接口优势比拼
17:41 空间覆盖上,一个超声脑机接口可覆盖大脑区域的25%
18:49 时效性上,都是实时,但电信号和血流信号天然存在时间差
20:43 电学脑机接口擅长“读”,做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
21:13 超声脑机接口擅长“写”,以相控阵方式对神经元产生影响
22:06 超声脑机接口的第一个应用场景:疼痛管理
24:17 超声脑机接口不存在“侵入式”,更易被接受
超声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
26:13 用于调控的超声能量大,用于大脑更需谨慎,拿证需时间
30:22 第二个场景:减少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元死亡
30:54 第三个场景:为阿尔茨海默提供治疗新路径
- 加速大脑内有害蛋白(Tau蛋白、Aβ蛋白)的代谢
- 打开血脑屏障,帮助AD药物进入大脑
- 直接作用于海马体,加强神经元再生能力
33:19 第四个场景:睡眠管理
34:30 更多场景: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成瘾、癫痫等
硅谷大佬隐秘布局超声脑机接口
37:22 盘点值得关注的5家超声脑机接口公司,都是谁在投?
- Spire,陈天桥投资(该领域的主要股东)
- Nudge,创始人Fred是Coinbase的co-founder,由Thrive Capital投资(特朗普亲家)
- Forest Neurotech,主要捐赠者是Eric Schmidt(前Google CEO)
- Sanmai,Reid Hoffman投资(LinkedIn创始人)
- Merge Labs,Sam Altman成立(由OpenAI联合创始人)
41:28 AI大佬押注脑机接口,神经科学跟人工智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42:31 黑客帝国红蓝药丸现实版:是否要选择基因改造大脑?
44:12 人脑+AI融合共生的终极形态:人脑改造和树脂颅骨
顶尖AI科学家们,如何从生命科学角度看AI
48:03 下一代AI可能告别冯诺依曼架构,变得更像大脑“湿件”
51:19 为什么拿了诺奖的“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 Hinton说他想回到神经科学领域?
52:00 另一个诺奖得主、谷歌高管Demis,研究细胞AI化,还成立了Isomorphic Labs(同构实验室),要“治愈一切疾病”
进化了数百万年的人脑,还可以给AI带来哪些启示?
54:57 不同于语言模型的精确性,AI的下一代世界模型的模态是不可精确描述的
57:04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脑机接口——这三个事迟早会交叉在一起
58:40 如果我们无法破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所有调控都是“瞎子摸象”
01:04:08 脑机接口能真正推动全脑视角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底层的重要工具,如同基因测序
再聊聊创业
01:06:14 医疗领域的中美创业环境对比
01:11:29 马斯克说的“2028年实现知识和记忆上传”靠谱吗?
01:16:38 从嘉宾六次创业经历,看中国互联网20年创业浪潮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In All Seriousness - Howard Harper-Barnes
Un Piccolo Party - Martin Landstrom
The Big Truth - August Wilhelmsson
Duración:01:32:15
E207|量产CEO这事儿,是怎么被宝洁办成的?
9/23/2025
如果有家公司的特长是量产CEO,而这家公司还是卖洗发水、洗衣粉和尿不湿的宝洁,你会怎么想?
事实就是这样——宝洁最近公布了它的新任CEO,后者在36年前通过校招进入宝洁,在公司里从品牌助理经理做起一直做到全球COO,即将在明年掌舵这个全球最大的日化巨头。
从1837年创立以来,一共有12位职业经理人,担任过宝洁13任的CEO。他们全都从宝洁的内部培养体系而来,在公司任职多年,熟知公司的业务、战略和文化。这和如今不少公司一发展就愁人才、一愁人才就找空降高管、一找空降高管总会水土不服的情况截然不同。
宝洁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只服务了自己,它还向全球快消行业输送了大量职业经理人,向中国消费创业领域输送了诸多明星创业者,甚至向互联网行业输送了不少高管。
本期播客,我们将宝洁的人才培养机制拆解成了招人-培养人-寻找Coach三个环节,也聊了聊普遍的“空降高管难题”,以及科技创业公司能从宝洁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借鉴什么。
量产CEO也许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但想多从内部培养一些人才,宝洁这家超传统企业,的确能捋出不少know-how来。
【主播】
麻花,硅谷101特约研究员
【嘉宾】
于冬琪,新能力咨询创始人(公众号:于冬琪商业笔记)
叶楠,人力资源专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答主(公众号:瞎说职场)
【硅谷101科技峰会】
《硅谷101》的年度科技大会又回来了,这是我们将有趣的技术干货与故事带到线下的第二年,用最好的内容让大家亲身感受前沿科技的酷炫和温度一直是硅谷101的目标。硅谷10月5日,期待与各位见面,从这里驶向未来!
【你将听到】
养人先招人,从“宝洁八大问”开始
05:10 宝洁的招人逻辑,更重先天特质而非后天技能。
12:44 怎样的面试和互动,更能发现优秀人才?
18:30 挖人才、留人才,开哪些条件更管用?
培养机制,好苗子怎么长起来的
26:03 宝洁的Coach机制,是怎么帮助员工成长的?
31:04 培养人才时,大多数公司的“盲区”。
34:06 所谓的“领导力”,到底怎么个培养法?
谈谈Coach,好的职场导师哪里找
36:49 源源不断的职场导师,源于好的企业文化。
40:38 关于一个优秀Coach的职业素养。
宝洁的人才方法论,你能借鉴多少
42:29 唯快不破的商业社会,怎么学宝洁的“慢培养”?
49:17 中美商业社会,还有哪些人才培养超级公司?
自建人才之外,再谈谈空降高管
51:53 闪亮亮的空降高管,怎么就不好用了?
57:41 给空降高管多少时间练手算合适?
59:13 空降高管的“磨合加速剂”是什么?
一些建议,留给想成为“潜在高管”的人
1:04:27 想成为能被培养的潜力股,嘉宾给了些锦囊。
【延伸阅读和相关术语】
宝洁八大问:由宝洁的人力资源专家设计的8个经典面试问题,主要考核面试者的内在潜力和综合素质。
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由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提出,主要用于商业计划、信息整理与提升逻辑思维,旨在将一个事物分解为相互独立且无遗漏的类别。
IKIGAI:源自日语,意思是“存在的理由”或“生活的意义”,指代让你感到快乐、有成就感、能贡献社会、并且能获得相应回报的事情,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听众福利】
本期节目由专业生发品牌达霏欣赞助播出。
达霏欣专研生发23年,男女分治双浓度,清爽不油腻,温和低敏,买达霏欣就上京东!
【达霏欣2%浓度】
购买人群建议:女性首选,适合防脱及头皮敏感人群,温和不刺激;
【达霏欣5%浓度】
购买人群建议:男性首选,适合中重度脱发人群,清爽不油腻。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参与互动,我们会抽取5名听众各送出达霏欣防脱洗发水1份。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Cat's Tango - Guto Lucena
Simple Pleasantries - Arthur Benson
Unfinished Stories - Lennon Hutton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Lost in Time - Aiyo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12:11
E207|智能体创业者们的成本突围与商业落地
9/17/2025
人工智能奠基人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在1985年出版的《意识的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中首次系统提出“智能体”(Agent)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众多异构能力代理间受管理的互动模式”。
40年后,我们迎来了“智能体元年”。2025年,Manus等智能体产品的横空出世,多场景应用爆发,标志着AI走到了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价值创造的关键拐点。
9月11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智能体时代进化论”分论坛上,硅谷101泓君与三位行业领袖,直面智能体落地的现实瓶颈,围绕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展开深度对话。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朱哲清,Pokee.ai 创始人兼CEO
陶芳波,Second Me 创始人兼CEO
陈志博,Lovart CTO
【硅谷101科技峰会】
《硅谷101》的年度科技大会又回来了,这是我们将有趣的技术干货与故事带到线下的第二年,用最好的内容让大家亲身感受前沿科技的酷炫和温度一直是硅谷101的目标。硅谷10月5日,期待与各位见面,从这里驶向未来!
【你将听到】
01:36 今年智能体最火的赛道:编程类、垂直类、通用类。
Pokee.ai:解决工具调用难题
06:35 如何在调用工具方面帮助语言模型降低成本?
09:12 智能体将优先解决播客创作者的哪些刚需工作?
11:14 当Chat Bot取代前端网页,工具生态的开放是无法撤回的趋势
12:55 提升体验的关键下一步:Human-in-the-loop
Second Me:打造AI分身
14:09 身份智能体不是为了doing something,而是关心你的being
15:12 身份类智能体,会是下一个时代的Facebook主页吗?
16:49 智能体收集个人数据,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记录器?
Lovart:不仅仅是生成图片
18:01 与文生图工具相比,设计类智能体需要了解你的审美偏好,实现个性化的创作
20:04 设计师在画布上直接调整AI产出品,快速灵活地迭代
20:52 "NanoBanana们"的出现,对设计智能体是冲击还是利好?
推理成本之痛
22:00 调用模型占成本80%~90%,单次复杂任务8~10美元,做C端都在亏钱
25:14 C端公司如何在保证体验的前提下优化推理成本?
28:43 从财报看编程类智能体Cursor:风光无限下隐藏着双重危机
技术路径的选择
32:01 SFT(监督微调)受制于数据和标记,RFT(强化学习微调)路径亦会面对诸多问题
35:35 在SFT"撞南墙"之后,过去没人愿意做的Exploration越来越重要
37:14 强化学习中两种更新模式的差异:Training time 和Inference time
商业模式的探索
37:57 盈利展望:B端、垂直领域有望打平,C端看模型厂商脸色
38:56 产品驱动型公司的方法论:重视社群,寻找需求共通性,避免成为咨询公司
40:17 身份智能体的商业化:参考社交网络,不当工具,尽可能少收费,押注增长
43:46 AI创始人都在讲科幻故事的时候,科幻小说家没有小说可以写了
44:50 AI行业市场活动过于雷同,KOL拉流量的做法还能走多远?
智能体产品观察分享
46:54 Pine:一个结果导向型的Agent,处理争议账单
47:28 Claude Code SDK:或成为新时代的NVIDIA
48:44 Lovable:提升产品设计沟通效率
50:00 Cluely:使人在复杂性会议中提升自信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朱婕
【BGM】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Ever Forward - Francis Wells
The Light from Within - Howard Harper-Barne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0:52:33
E206|临近机器人GPT-3时刻,具身智能开源模型的加速演进
9/9/2025
今年机器人模型领域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模型的通用性大幅提升,开始了泛化能力的探索,与此同时,这个行业依然面临着长尾问题、数据采集、缺乏统一维护平台等挑战,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业内将如何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和美国的机器人发展路径又有何区别?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中国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的CTO王昊,在这期节目上线时,他们刚开源了大规模真实数据训练的端到端具身基础模型WALL-OSS;以及来自美国具身智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柯丽一鸣(Kay Ke),她是π₀、π₀.₅论文作者。
在节目中,嘉宾们表示目前具身智能模型已达到了GPT-2的水平,在最近2到3年将优先在半结构化场景应用,那么我们距离全场景的通用机器人又还有多远?机器人公司又该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研发的节奏?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王昊,自变量机器人CTO
柯丽一鸣(Kay Ke),Physical Intelligence研究员,π₀、π₀.₅论文作者
【硅谷101科技峰会】
《硅谷101》的年度科技大会又回来了,这是我们将有趣的技术干货与故事带到线下的第二年,用最好的内容让大家亲身感受前沿科技的酷炫和温度一直是硅谷101的目标。硅谷10月5日,期待与各位见面,从这里驶向未来!
【你将听到】
行业突破与泛化能力
05:36 2025年关键进展:模型通用性提升,开始泛化能力探索
07:38 何为模型泛化能力:从熟悉环境到陌生环境的能力一致性
11:44 泛化核心难点:长尾问题、数据采集与缺乏标准评测体系
16:04 如何评判具身智能模型能力:对比任务学习数据量与现实应用表现
数据挑战与硬件瓶颈
17:17 其他两大难点:数据质量与数量平衡、硬件维护缺乏统一平台
20:03 为何需要至少100万小时的数据,才能构成优秀的大模型?
23:06 人类VS机器人学习机制对比:人类的进化已包含了“预训练”
27:15 合成数据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降低数据收集成本,但难以模拟现实物理交互
模型架构与技术路径
31:35 具身智能开源模型WALL-OSS发布:上万小时真实数据,补足当前开源模型的欠缺能力
35:36 WALL-OSS模型开源动机与优势:降低研究门槛,加速生态创新
38:03 架构之争:端到端统一训练VS分层系统设计,模型技术路径尚未统一
40:58 从VLA(视觉语言模型)出世后,具身智能模型路线开始走向趋同化
44:10 具身模型已达到GPT-2的水平,将在1~2年时间达到GPT-3水平
45:31 中美机器人技术路径区别:美国自上而下、先做大模型,中国从现实需求出发、双轨并行
52:31 抓到耗子的都是好猫:算法与操控的难度平衡
54:12 模型高频控制的意义:对未来情况做决策,但更高频率无意义
58:13 视觉难以对未来做精确的预测和建模,但能弥补触觉缺失与力的反馈
01:00:20 传感器比想象更成熟,但机器人还是依赖视觉作为主要训练参数
商业化与落地前景
01:01:31 家用机器人预测:2~3年内进入半结构化场景,5~10年全场景使用
01:05:29 如何平衡商业化与研发:尽可能服务于开放式场景,提高公司组织能力
01:08:43 现实部署的机器人量越大、场景越多样,数据反馈和模型迭代效果将越好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公司和术语】
Physical Intelligence (PI):美国具身智能公司,推出了π₀、π₀.₅模型
自变量机器人:中国具身智能公司,开源了端到端具身基础模型WALL-OSS
RT-2:Robotics Transformer 2,谷歌DeepMind推出的新一代AI学习模型
Genie3:谷歌世界模型的第3代,是DeepMind首个支持“实时交互”的世界模型
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架构
Covariant Robotics:一家专注于机器人大脑软件开发的硅谷公司
长程任务:Long-Horizon Task,包含一系列连续步骤、需要机器人进行多步推理、规划并执行,最终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王梓沁、孙泽平
【BGM】
Ever Forward - Francis Wells
Mixed Emotions - Arthur Benson
Supine - Peter Sandberg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10:44
E205|和丛乐聊基因编辑:碳基生命如何面对硅基挑战?
8/31/2025
基因编辑是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它的专利权之争在美国的学术界与资本市场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今天与我一起的嘉宾,他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的一篇CRISPR-Cas9论文,可以说是把这项技术从实验室概念推向哺乳动物细胞应用的里程碑之作。这篇2013年的论文,也可以被视为基因编辑领域的“GPT 时刻”。
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这篇论文的起源以及与它带来的专利之战,以及AI在基因编辑领域的应用。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丛乐,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及遗传系教授
【你将听到】
00:08 硅谷101创业挑战赛报名
研发往事
02:44 2013年Science的CRISPR-CAS9论文为何重要?
05:51 求学之路:从George Church的读基因到张锋实验室写基因
09:05 基因编辑研发之路:新脂蛋白到CRISPR技术,成本降低1000倍
12:15 灵感起源:09年的一篇报告、一篇论文与一次深刻的聊天
17:50 原创科研,很多人没看清楚路的时候,极好的眼光与判断力
18:33 一场速度的竞赛:过于完美的准备是否正确
21:03 诺奖风波:褒奖理论研究者还是应用?
21:49 张锋实验室论文疯狂发表期:底层技术突破后应用全面开花
23:40 专利之战:上亿美元的诉讼费
基因编辑应用
25:55 基因编辑的应用:让土豆保存时间更长;改造蚊子不再传播疾病
27:52 硅机进化速度过快,为什么碳基生命进化速度这么慢?
30:58 基因编辑如何治愈疾病:地中海贫血、肝脏与心脑血管罕见病
32:51 喝酒脸红可以改变,单个基因影响的细胞基因编辑更容易
36:30 基因编辑的三重难点:安全问题、递送最难、方案设计
42:15 线粒体蛋白RNA编辑,下一个类似于Cas9的范式改变?
CRISPR-GPT
44:01 与王梦迪教授+Deepmind联合开发的CRISPR-GPT:设计实验流程
45:06 如何避免幻觉:真人数据强化学习+评测+多智能体审核员
51:13 CRISPR-GPT如何帮助研究者编辑阿兹海默的影响基因ApoE4
59:53 基因编辑的使用边界与人类未知的蛋白
63:04 顶级研究者:独立思考、快速失败、批判性思维
64:43 频繁陷入争议的George Church:倾向于说yes的性格
68:28 从更底层价值观上重新思考硅基智能与碳基生命
【相关阅读】
丛乐(Le Cong)2013年CRISPR-Cas9论文
《Multiplex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
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基因编辑开创者珍妮弗·杜德纳传记:
《解码者:珍妮弗·杜德纳、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Paradigm Shift - Gavin Luke
The Secret Spring - Helmut Schenker
Supine - Peter Sandberg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09:55
E204|运动品牌的成长烦恼:lulu低谷与Alo Yoga崛起
8/21/2025
消费行业有条做品牌的方法论是,你需要找个尽可能细分的切口、面对尽可能细分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但关于品牌从0到1、从1到10闯出来之后,怎么继续保持增长却成了难题。
lululemon就碰到了这样的困境,它靠给super girl提供瑜伽裤起家,还成了全球第三大百亿美元单一运动品牌,规模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
但因为新晋品牌的冲击,以及在扩张品类和人群的过程中不再独特,lululemon正在经历增速见顶,股价降到了过去62月以来的新低。
伴随lululemon的潮起潮落,运动品牌行业正在发生一些变化,Alo Yoga、Vuori等新兴品牌突飞猛进,跑鞋正在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细分鞋服品类之一,低调老牌选手亚瑟士在疫情后增长迅猛,连运动品牌面向大众的叙事逻辑都正在发生变化……
本期《硅谷101》,我们聊了聊运动户外行业的故事:上一代新星为什么走向低谷,新品牌靠着什么迅猛狂飙,这个品类又会有怎样的成长烦恼。它们的起起落落可能不只是公司本身战略的问题,更关系着人们怎么参与运动、又怎么消费和享受运动。
【主播】
麻花,硅谷101特约研究员
【嘉宾】
郑浩榕,懒熊体育内容负责人
【你将听到】
lululemon的困境
05:00 lululemon的困境,可能更是女装品类的困境
06:57 Alo Yoga定位:lululemon目标用户的“女儿”
08:57 Alo Yoga和Vuori怎么一点点蚕食掉lulu的市场份额
12:35 不扩品类和人群,lululemon还有其他增长方式吗?
运动品牌圈的古早沉浮史
16:54 “男版lululemon”安德玛跌下神坛,可能是因为它太想进步了
22:31 耐克和阿迪达斯,是怎么成为多轮周期的幸存者的?
26:54 运动鞋服的“大杀器”,在“鞋”而不在“服”
这些运动品牌都是怎么爆火的
32:01 解密Alo Yoga:因社交媒体而爆火,相比功能营销更擅长视觉营销
37:25 跑鞋品类的疯狂增长,怎么和人口老龄化挂钩的?
39:03 昂跑和HOKA,靠“长得丑”和耐克抢生意?
43:58 股价5年涨8倍,“平平无奇”的亚瑟士是怎么无招胜有招的?
你还会爱体育中的“竞技”成分吗
47:40 体育品牌的叙事逻辑,正在越来越去中心化
53:38 阿迪的新方向与大下注,脱离专业竞技的讲故事方式
本土创业运动品牌的必修课
55:58 中国本土运动户外品牌,靠什么阻击国际品牌?
59:57 闯出来的本土新品牌,为什么都集中在女性运动和户外上?
1:03:05 创业品牌的下一步,勇敢提价还是硬卷平价
1:06:08 陷入成长陷阱前,本土新品牌们先稳稳做到10亿吧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品牌和术语】
Alo Yoga:高端瑜伽服饰品牌,2007年创立,主打时尚与功能结合的“Studio-to-Street”概念,目前全球门店近130家,公开数据营收超10亿美元,被认为是lululemon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Vuori:早期主打男性瑜伽服饰的高端运动服饰品牌,2015年创立,目前门店不到100家,曾获软银投资,去年底完成8.2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了55亿美元。
Brooks:美国百年跑鞋品牌,创立于1914年, New Balance、Saucony、ASICS 并称“世界四大跑鞋”。
昂跑(On):2010年创立于瑞士,因鞋底的镂空外型和缓震功能具有高认知度,并获得了费德勒的投资,主力产品包括Cloudsurfer、Cloudmonster等。
HOKA:2009年创立于法国,以越野跑鞋起家,因厚鞋底和鲜明配色具有高认知度,后被Deckers Outdoor收购,主力产品包括Bondi、Clifton等。
亚瑟士: 1949年创立于日本,以跑鞋文明,主力产品包括KAYANO、NIMBUS和MetaSpeed。前身为鬼冢虎(Onitsuka Tiger),后者不但是公司时尚潮流线的门面,也和耐克的创立有渊源。
中产三宝:国内社交网络对城市中产爱穿的品牌的概括性称呼,涉及的品牌包括lululemon、萨洛蒙、始祖鸟、拉夫劳伦、昂跑、HOKA等,挤入“中产三宝”的品牌正在变多,也说明这个领域的竞争激烈。
伯希和(PELLIOT):创立于2012年的本土户外运动品牌,2024年营收17.66亿元,门店超140家,主打冲锋衣、防晒衣、登山鞋,以高性价比被认为是国外户外品牌平替。
凯乐石(KAILAS):创立于2003年的本土户外运动品牌,产品以专业攀登装备为核心,覆盖登山、攀岩、越野跑等全场景户外运动,现为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Quirky Hip Hop Dramedy - Full
Interruption - Craft Case
Unsolved - Mythical Score Society
Melting Glass - Eden Avery
The Road to Odessa - Lama House
Duración:01:11:22
E203|股票代币化时代,揭秘Robinhood商业模式与加密野心
8/15/2025
传统金融世界,正迎来资产代币化和链上时代的变革。2025年7月,传统交易平台Robinhood在欧洲推出股票代币化产品,而加密交易所Kraken也与XStocks合作上线链上股票交易,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去年已将部分美国国债基金迁移至区块链。在全球资产呈现跨体系、跨时区、跨监管的多方直接竞争态势下,未来资产的定价权与流动性将由谁主导?
本期《硅谷101》,我们聚焦Robinhood。它打通了股票二级市场与风投一级市场,将传统资产与数字资产纳入同一交易入口。Robinhood的商业模式有何逻辑?股票代币化是金融创新还是监管套利?而万物上链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格局,又将往何处去?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刘锋,Web3 101主理人,BODL Ventures 合伙人,前链闻总编辑
【嘉宾】
郑迪,前沿科技投资人(知识星球:22136749)
【你将听到】
Robinhood欧洲布局:以CFD切入股票代币化
03:04 两种路径:Robinhood vs XStocks
04:01 证券衍生品:立陶宛MiFID II+收购BitStamp MTF双牌照监管
07:24 “镜像”而非“映射”:类似CFD差价合约,模拟分红收益而非真实股东权益
09:52 代币化股票不可铸造和赎回,不具备稳定币式1:1映射特性
10:29 Arbitrum链上记账:具体信息未披露,为未来1:1映射铺路
卖订单流的商业模式:加密返点远超股票期权
12:05 “零佣金”Robinhood的核心盈利模式:卖客户订单流(PFOF)
12:38 返点差异巨大:股票0.8BP,期权8BP,加密高达55BP(约股票45倍)
13:26 加密暴利模型:单笔55BP收入=返点+滑点+路由溢价
15:08 战略转型动因:加密交易降温倒逼Robinhood探索股票上链
16:04 Robinhood野心:万物上链后,全资产按加密返点逻辑盈利
监管灰色地带、Robinhood盈利模式与风险
17:00 股票订单流返现多国已禁:欧美等市场对PFOF管控严格,加密仍无监管
19:20 Robinhood风险:一旦暗收费模式纳入监管,加密收入将受冲击
21:09 商业模式的秘密:零佣金表面优惠,但通过买卖价差暗中获利
23:52 PFOF的类投行模式:Robinhood销售+Citadel交易模式
25:28 其他券商模式:Coinbase撮合、eToro对手盘、盈透以利息收入为主
26:25 违反公平,欧盟、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禁止PFOF模式
28:32 PFOF:民主党反对,共和党默许,中期选举决定下一步战略
31:01 山寨币做市商通过返点和滑点,每日“抽血”约480万美元
36:25 二阶段布局:1:1映射代币+链上抵押借贷,但技术和合规细节仍待落实
37:42 为何说xStocks合规风险大
万物上链的金融战争:美国链上霸权的阳谋
42:26 Robinhood或冲击美股交易和传统金融
44:02 美国化债:第一步稳定币,第二步万物上链
46:21 若美国主导链上KYC和白名单,其他国家税源将严重流失
50:45 CFD→STO过渡障碍:主要是合规门槛,而非技术问题
52:17 SEC主席:券法的100多年只有四个项目使用Reg.A发行
垫资池危机:从T+2到实时清结算
53:39 WSB事件回顾:Robinhood因账期与保证金危机被迫暂停交易
56:22 Trump Coin Moonshot危机事件:10亿+美元资金缺口,靠紧急支援化解
58:24 从T+2到链上清算体系引发的交易危机
01:01:56 链上7×24小时交易效率跃升,但多层架构仍限制完全实时
一级半市场重塑定价与风投格局
01:02:36 未上市公司代币化:OpenAI、SpaceX等CFD衍生品可能影响估值与定价
01:05:32 IPO革命:充分流动的一级半市场剥夺投行定价权
01:08:47 风投或受挤压?或被迫转战早期或学习二级博弈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术语】
播客中提到的公司
•Kraken
•XStocks / Xstocks
•Robinhood
•Bybit
•Solana
•Coinbase
•BlackRock
•Ondo Finance
交易与监管术语
•PFOF(Payment for Order Flow)
•CEX(Centralized Exchange)
•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
国际中央证券托管机构(ICSD)
•Euroclear(欧洲清算系统)
•Clearstream(清算银行)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Shownotes】
陈思扬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Interruption - Craft Case
Clockmaker's Daydream - 369
【风险声明】
本期节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期节目参与者也均不持有Robinhood股票。
Duración:01:11:53
E202|对话肖风:在香港稳定币沸腾时刻,一些回归常识的冷思考
7/30/2025
香港稳定币发牌之际,在稳定币、RWA 这些区块链词汇成为中文世界超热门词汇,有「中国区块链教父」之称的 HashKey Group 董事长兼CEO肖风博士和我们分享了他对这股热潮一些回归根本常识的冷思考。
【主播】
刘锋,Web3 101主理人,BODL Ventures 合伙人,前链闻总编辑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肖风,HashKey Group董事长兼CEO,万向区块链董事长
【你将听到】
稳定币和RWA热潮中的冷静思考
01:15 给稳定币热降降温:香港的监管会「出乎意料的严格」
03:19 反差:内地讨论稳定币关注「大国货币竞争」视角;香港更关切反洗钱漏洞
06:10 回望来时路:在香港监管机构受冷遇
11:12 新的希望:「内地会从接受稳定币开始,接受整个Crypto」
13:11 「既然开始接受稳定币,就必然接受公链,否则你的稳定币不会有全球竞争力」
13:16 「明年这个时候,内地可能开始接受资产代币化,毕竟 RWA 能支持实体经济」
13:38 「接受 RWA 之后,未来第三步可能接受比特币」
14:44 影响中国拥抱数字资产的挑战:坑蒙拐骗增加
18:04 重新读懂 RWA(现实世界资产)的三个阶段:法币代币化;金融资产代币化与实物资产代币化
重回常识:区块链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24:14 今天市场上的讨论都是从货币的角度解读稳定币,缺乏对底层逻辑变革的思考
24:48 人类记账方法的三次变迁
31:52 分布式账本在重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33:42 纽交所为何推行23小时交易,而不是24小时?
香港加密资产监管的核心看点
38:34 香港修订反洗钱条例后的三张牌照:7号牌、VATP、货币兑换点牌照
39:05 香港加密资产反洗钱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核心框架
44:05 为什么加密资产反洗钱措施比传统金融更有效?
47:22 稳定币真实用例
重探加密资产世界的发展脉络
52:17 「稳定币被创造出来不是为了支付」
55:49 联盟链上的稳定币不会成功
56:41 「成功的应用都是在无需许可的状态下出来的」
58:13 传统券商和加密资产交易所之间的竞合
01:00:53 合规数字资产交易所价值何在?
香港 vs. 新加坡
01:04:14 香港有望成为数字资产交易中心
01:06:19 香港又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两个原因
01:09:11 新加坡的定位是亚洲的瑞士,香港的定位是亚洲的华尔街
10:18:15 HashKey上市的目标和选择
加密世界闯荡中那些难忘的瞬间
01:19:55 13/14年初次接触区块链时在海外看到的新世界
01:21:29 如何给 Vitalik 和以太坊开出第一张支持的支票
01:22:48 16 年支持以太坊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办,看到参会者面孔的瞬间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Paradigm Shift - Gavin Luke
The Sanctuary Within - Erasmus Talbot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24:23
E201|OpenAI挑战通用型AI Agent,聊聊Agent的底层架构、AGI转折点与RL人才分布
7/25/2025
美国时间7月17日,OpenAI终于迎来了它的“Agent时刻”——通用型ChatGPT Agent正式发布。它整合了深度研究工具Deep Research与执行工具Operator,可一站式完成复杂任务,但仍存在速度慢、个性化不足等短板。
ChatGPT Agent的技术本质是“浏览器+沙盒”的混合架构,与Manus、Genspark形成技术路线差异。在底层架构层面,浏览器(Browser-based)代理虽堪称“万能”,但运行速度较慢;沙盒(Sandbox)代理高效,但无法联网操作、工具库受限;而工作流集成(Workflow API)速度快、结果精准。在训练方法层面,强化学习(RL)被视为AGI从“执行者”向“创新者”跨越的重要路径,但当前面临的验证泛化与训练不稳定难题,如同两道枷锁锁住了这扇进阶之门。
强化学习能否成为通用AI爆发的关键引擎?AGI实现技术跃迁的分水岭究竟在哪?在把Agent产品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又如何平衡模型能力与用户体验?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对话Pokee.ai创始人朱哲清,多维度测评ChatGPT Agent使用体验,并深入拆解Agent的四大底层设计逻辑、探讨强化学习的训练路径,以及我们迎接“超级智能时刻”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朱哲清,Pokee.ai创始人,前MetaAI应用强化学习团队负责人,斯坦福强化学习博士
【你将听到】
ChatGPT Agent首发体验与技术拆解
00:21 拆解AI Agent技术路径:什么是“聪明机器的大脑”?
02:12 ChatGPT Agent一手实测:浏览器操作如超人 VS 速度慢如蜗牛
04:26 视觉能力加持:Action体验有提升,但仍需等待
05:45 旅行规划场景:支付环节仍需人类介入,信任门槛尚未跨越
08:11 “全部推翻重来”:缺乏个性化机制、记不住反馈细节
10:07 ChatGPT Agent“打通搜索与执行”的本质:Deep Research + Operator的“拼贴工程”
通用型Agent技术路径对比
12:31 通用Agent技术类比:Operator最早专注Browser操作,如今叠加Sandbox后,在通用Agent里表现最强
14:52 四大技术方向有劣势对比:
15:40 浏览器为主:通用性强,但速度慢、体验差、成本高
17:21 开放虚拟机:本地运行快,但访问互联网等外部服务不易
17:37 大模型+虚拟机:GensPark模式,相对环节更封闭
18:46 Workflow+工具集成:Pokee模式,交付好但不是所有任务都能做
20:23 Manus模式:Browser-based,Sandbox强,全能但慢
22:28 Genspark模式:标化工作流,牺牲通用性换取速度与稳定性
23:41 Pokee模式:速度快成本低,但范围受限
26:52 B端客户还是C端客户,适用场景与底层技术逻辑完全不同
29:36 Agent将重塑互联网入口,传统门户流量将大幅下滑
32:03 MCP无人维护:2万个协议中,真正可用的不到200个
33:47 Agent时代的广告逻辑大变:反而更有利于创作者?
强化学习与AGI的五个层次
38:52 强化学习适用场景:目标明确、机制清晰但数据稀缺
41:50 新兴路径:强化学习预训练(RL Pretraining)
44:40 一个非共识:验证(Verification)方向的泛化性,可能产出人类所不拥有的知识
46:51 AGI五级路径中,“执行者”(L3) 与“创新者”(L4) 间存在巨大技术鸿沟,核心在于验证能力
50:37 强化学习预训练的致命弱点:给出的解决方案可能“人类都看不懂”
52:43 强化学习(RLHF) Vs 监督学习微调(SFT):效果×2,但成本×10
Meta收购ScaleAI背后的逻辑
54:08 Meta收购Scale:多模态数据仍然是瓶颈
56:46 多模态数据的最大挑战:数据复杂 + 维度多 → 主观标准难统一
57:59 AI的核心问题:短期算力,中期数据,长期人才
59:10 如何让Agent调用更好用?自研模型
01:03:33 平衡模型能力与用户体验:模型能力决定下限,产品细节决定上限
强化学习的人才大本营
01:05:42 RL奠基人、2024年图灵奖得主Richard Sutton:想法极具前瞻性,且坚持原则
01:07:47 模型可塑性挑战:AI的“灾难性遗忘”亟待解决
01:09:56 奖励函数设计难:强化学习中如何设定“道德且有效”的多目标激励
01:11:47 RL核心研究圈:学术界与业界均高度集中
学术界:OpenAI早期团队,Peter Abbeel, Sergey Levine , Richard Sutton
业界:以David Silver为代表的DeepMind员工、以John Langford为代表的微软员工等
01:12:50 从AlphaGo开始,伦敦成为强化学习研究的重要中心
01:15:28 如何像投资人销售过于超前的想法:只说一个非共识
01:16:58 市场正在分化,技术路径选择是创业公司活下来的核心
【节目中提到的AI Agent】
OpenAI相关:
ChatGPT Agent
Operator
Deep Research
其他:
Manus
Genspark
Perplexity
Claude Agent
Fellou
Flowise
Zipper
UIPath
Replicate
【节目提到的相关术语】
MCP / Multi-Agent Capability Protocol协议(多智能体协作协议)
A2A(Agent-to-Agent Protocol)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
API(应用程序接口)
Vision Model
Browser-based Agent
Sandbox(沙盒环境)
Virtual Machine (VM)
Token Consumption(Token消耗)
Tool Calling:调用第三方工具或API完成任务
Workflow-based 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 RL(强化学习)
RL Fine-tuning / RLFT(强化学习微调)
RL Pre-training(强化学习预训练)
Verification(验证机制)
Ground Truth(基准真值)
Hallucination(幻觉)
Human Feedback(人类反馈)
Supervised Fine-tuning / SFT (监督式微调)
Human Readability(可读性)
Catastrophic Forgetting(灾难性遗忘)
Benchmark Score(基准分数)
ICM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顶级学术会议
【相关节目】
E200|投资人视角深聊:AI Agent的核心壁垒与投资逻辑
E195|从工具到伙伴:七位AI Agent深度使用者的思考
E191|小而美的机会来了,聊聊这轮AI Agent进化新范式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Shownotes】
陈思扬
【运营】
王梓沁
【BGM】
Simple Pleasantries - Arthur Benson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Duración:01:19:34
E200|投资人视角深聊:AI Agent的核心壁垒与投资逻辑
7/16/2025
2025年上半年,硅谷AI Agent融资与并购热潮迭起。编程明星Cursor母公司以近百亿美元估值完成9亿美元融资,Windsurf核心团队被抢疯……这一波爆发并非偶然,Agent惊人的应用场景拓展、模型能力提升及开源生态迭代,进一步展现了行业潜力。在钱多、优质项目少的“AI并购通胀时代”,什么样的Agent才值得投资?是巨头,还是“小而美”?投通用型,还是垂类?
本期《硅谷101》,主播泓君邀请到Fusion Fund管理合伙人张璐和Cyber Creation Ventures管理合伙人周炜,解析AI Agent的发展逻辑、投资标准及未来趋势,探讨这波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腾讯广告算法大赛报名征集】
如果大家对AI推荐系统、多模态学习,或生成式模型等前沿技术感兴趣,欢迎报名参加2025腾讯广告算法大赛。
2025腾讯广告算法大赛聚焦于“全模态生成式推荐”这一前沿课题,参赛者将基于图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设计下一代推荐系统。大赛提供统一算力平台及百万至千万级真实数据集,总奖金池360万元,冠军独享200万元现金奖励,并有机会获得腾讯 offer。
报名通道现已开启,目前已有超2000支队伍报名,将在7月31日截止报名。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张璐,Fusion Fund管理合伙人
周炜,Cyber Creation Ventures管理合伙人
【你将听到】
AI Agent 融资热,明星公司扎堆登场
00:12 硅谷Agent公司融资热:Cursor, Windsurf, Devin, Glean, GensPark, Manus……
2:29 Agent爆发引擎:公司增速惊人 + 应用场景爆发 + 开源模型迭代
4:21 定义Agent:可自主处理复杂任务,但需人类提供工具和知识库
7:33 直面模型层竞争,Cursor用户大量转向Claude Code
08:42 Claude Code非独立IDE,但集成工具好
09:28 新入场的编程玩家:Grok4、Genimi CLI终端
12:15 Cursor、Windsurf凭何突围?AI集成+自动补全 vs 多步骤执行
14:10 “卷王”Cursor:快速迭代竞争 ,越“冲”越兴奋
押注ToB垂类Agent:低成本、高壁垒的隐秘战场
15:11 ToB垂类模型:数据好、成本低、市场大
16:40 7人小团队逆袭:一星期完成60亿美元商业票据合作
20:20 破解幻觉难题:提前布局底层架构 + 强化学习
22:15 微调小模型“真香”:低成本 + 强隐私
24:05 通用Agent困局:通用Agent解决行业问题成本太高
Agent投资逻辑:泡沫狂欢与理性博弈
28:05 周末大瓜:OpenAI谈崩,谷歌24亿拿下Windsurf 核心团队
31:25 几十亿美金的并购通胀时代:僧多粥少助推Agent泡沫
32:57 大模型时代的创业公司生存哲学:时间先发优势变弱,该卖就卖
36:54 Manus大火背后:用户只要端到端结果,谁管你指挥几个AI
39:31 中国企业持续付费意愿低,收入上限明显
Agent投资核心逻辑与矛盾:通用高风险VS垂类低天花板
41:23 押注通用Agent:成功率低,但没有梦想=咸鱼
42:13 重点布局复杂ToB垂类:懂行业、通流程才是壁垒
46:33 看好的ToC赛道:个性化、重情感的陪伴机器人
47:23 GPT-4精准诊断EB病毒后,健康管家是刚需
49:06 Agent的灵魂:记住你,更懂你
51:00 中美投资分水岭:美国看团队能力,中国算商业收入
51:55 风险投资不再起最重要的作用,巨头逐渐掌控Agent赛道
53:00 创业者的曙光:中途并购也是胜利
【节目中提到的AI Agent公司】
Cursor(Anysphere)|Windsurf |Devin(CognitionAI)|Glean|Harvey AI|Thining Mach. ne Lab |Manus|GensPark
【相关节目】
E195|从工具到伙伴:七位AI Agent深度使用者的思考
E191|小而美的机会来了,聊聊这轮AI Agent进化新范式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Shownotes】
陈思扬
【运营】
王梓沁
【BGM】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Unfinished Stories - Lennon Hutton
The Light from Within - Howard Harper-Barnes
Lost in Time - Aiyo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0:54:31
E199|悬赏1亿美金逆转人类10年生理年龄,抗衰疗法距离落地还有多远?
7/13/2025
长寿与永生,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终极命题。近年来,换血疗法、干细胞移植等硅谷富豪青睐的“长寿黑科技”频频出圈,前沿科技的突破也让抗衰从幻想走向了可验证的科学实践。作为一个高度复杂、跨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抗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乃至伦理学等等诸多维度。而以延长寿命或避免死亡为目标的研究,也正在挑战传统的临床试验设计。
本期节目,我们以一场当下最具雄心的全球抗衰竞赛——XPRIZE Healthspan为切入口。这是一项为期7年、总奖金高达1.01亿美元的大赛,目标是通过一年的治疗,让50–80岁的健康成年人,在认知、肌肉、免疫功能上实现10–20年的“逆龄”。我们不仅介绍了这场比赛本身的赛制、组织者与参赛团队,更希望借此机会,为你搭建一个认知抗衰领域的科学框架。我们将探讨:抗衰的关键机制有哪些?“衰老时钟”如何衡量一个人的健康年龄?哪些创新疗法已经进入人体临床验证?如果你对“健康活得久”这件事抱有兴趣,本期节目将带你走近最前沿的研究者视角,踏入抗衰科学的真实世界。
【主播】
Yushan,《硅谷101》研究员,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
【嘉宾】
周广宇,Regenerative Bio联合创始人兼CTO
仁晖,哈佛麻省总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临床科学家
【你将听到】
悬赏1亿美金找到逆龄10年抗衰疗法的XPRIZE Healthspan比赛介绍
2:26 赛制介绍:7年,1.01亿美金奖金,逆转10年寿命
4:09 参赛感受分享:契合公司研发方向,看重平台公信力、科学执行和奖金诚意
6:46 众星璀璨的组织团队:非执行董事包括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大导演James Cameron
10:12 参赛团队方法保罗万象:前沿科技如基因疗法、细胞/类细胞疗法、传统药物治疗等;生活方式干预如运动、营养方案
12:22 参赛公司之一Longeveron,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抗衰,已在Nasdaq上市
抗衰在解决什么问题(抗衰机制)如何衡量健康寿命(衰老时钟)
17:18 介绍抗衰机制:14个衰老标志(参见后文相关名词和概念解释)
26:29 理想情况14个衰老标志一切正常可实现人类寿命永续,但实际上很难达成
31:29 抗衰疗法设计通常以一个衰老标志为靶标,但往往会影响到多个衰老标志;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评估可能的脱靶效应造成的健康损害
36:51 抗衰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建立衰老时钟,衡量人类相对于生理年龄的“健康”年龄,当前分析维度高达几亿、几十亿
39:53 指标的采集和校准与采集人群规模高度相关,受经费所限,需要选取更有研究价值的人群
42:29 测量年龄的颗粒度可以到器官,也可以跟当前的临床体系接轨
44:50 微观指标可以提示未来疾病风险,在探索通过血液指标(如DNA甲基化或蛋白)做癌症预测和早期筛查
45:56 AI如何辅助衰老时钟形成?研究中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可解释的AI探索
49:33 生物标志物联合会(Biomarker of Aging Consortium)每年在波士顿召集科学家、产业从业者进行衰老时钟学术讨论、建立共识
53:19 如何衡量10年寿命逆转?参赛团队”自带标尺”,需要获取组委会/同行审议认可
55:59 以抗衰/延长寿命为临床试验终点的探索只有二甲双胍在进行中
参赛公司和抗衰界明星公司的研究进展,嘉宾抗衰小贴士
1:00:12 对于比赛更前沿科技的抗衰方法,仍需符合监管框架,与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相结合
1:03:11 未参赛神秘的抗衰赛道的明星公司Altos Lab聚焦细胞重编程疗法,初始融资高达30亿美金
1:09:09 通过对照试验,在衰老时钟指标观测维度下,比赛中1年的临床试验也可以获得初步临床证明
1:13:37 最省钱的抗衰方法:冥想、运动
1:14:32 补剂、创新型抗衰疗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需要充分了解个人健康状态和需求进行干预
1:15:49 适当走出身体感受舒适区对于抗衰有好处:冷暴露、热暴露
【相关名词、概念和人物解释】
Peter H. Diamandis:一位美籍工程师、医生和企业家,创立了XPRIZE基金会,推动全球大型创新竞赛,同时也是奇点大学的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席,致力于利用指数型技术解决人类重大挑战
基因疗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或通过引入端粒酶基因等方法修复、替换或调控人体内受损或衰老相关的基因,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衰老过程的一种治疗方法
细胞/类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或经过工程改造的细胞,通过移植或激活它们在体内发挥修复、再生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而延缓组织衰老、改善功能和促进健康寿命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来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丰富、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最早从骨髓中分离发现
细胞重编程疗法:通过激活或引入特定的基因因子(如山中因子),将成熟的体细胞部分或完全“重置”为更年轻或多能的状态,从而逆转细胞的表观遗传老化特征,恢复细胞功能,延缓甚至逆转衰老过程的一种技术
归巢效应:干细胞在体内能够定向迁移,主动寻找并进入受损或特定的组织部位,在那里定植并发挥修复功能的过程
衰老标志:衰老与该标志表现出随时间推移的关联;通过实验加剧该标志,会导致衰老加速;通过实验减弱该标志,会导致衰老减缓
【相关名词、概念和人物解释】
Peter H. Diamandis:一位美籍工程师、医生和企业家,创立了XPRIZE基金会,推动全球大型创新竞赛,同时也是奇点大学的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席,致力于利用指数型技术解决人类重大挑战
基因疗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或通过引入端粒酶基因等方法修复、替换或调控人体内受损或衰老相关的基因,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衰老过程的一种治疗方法
细胞/类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或经过工程改造的细胞,通过移植或激活它们在体内发挥修复、再生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而延缓组织衰老、改善功能和促进健康寿命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来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丰富、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最早从骨髓中分离发现
细胞重编程疗法:通过激活或引入特定的基因因子(如山中因子),将成熟的体细胞部分或完全“重置”为更年轻或多能的状态,从而逆转细胞的表观遗传老化特征,恢复细胞功能,延缓甚至逆转衰老过程的一种技术
归巢效应:干细胞在体内能够定向迁移,主动寻找并进入受损或特定的组织部位,在那里定植并发挥修复功能的过程
衰老标志:衰老与该标志表现出随时间推移的关联;通过实验加剧该标志,会导致衰老加速;通过实验减弱该标志,会导致衰老减缓
行业共识的14大衰老标志:
主要标志 Primary Hallmarks - 驱动衰老进程
基因组不稳定性 Genomic instability: 细胞DNA突变等受损累积且修复能力下降,导致基因组完整性破坏和功能衰退
端粒磨损 Telomere attrition: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保护结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逐渐缩短,最终引发细胞衰老或凋亡
表观遗传改变 Epigenetic alterations: 例如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变化,不改变DNA序列,导致基因表达异常和细胞功能失调
蛋白质稳态丧失 Loss of proteostasis: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折叠和降解失衡,导致错误折叠蛋白积累和细胞毒性
细胞自噬失能 Disabled macroautophagy: 细胞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细胞器和蛋白的过程,自噬系统功能减弱,促进衰老
拮抗标志 Antagonistic Hallmarks - 对主要标志的变化做出响应
营养感应失调 Deregulated nutrient sensing: 细胞对营养和能量信号的感知异常,扰乱代谢平衡和生长调控
线粒体功能障碍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线粒体能量代谢效率降低,产生过量活性氧,损伤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衰老 Cellular senescence: 细胞进入不可逆的生长停滞状态,分泌促炎因子,影响组织微环境
整合标志 Integrative Hallmarks - 解释衰老表型
细胞外基质变化 Extracellular matrix changes: 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和结构改变,影响细胞黏附、迁移和信号传导,破坏组织稳态
干细胞耗竭 Stem cell exhaustion: 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下降,导致组织修复和再生功能减弱
细胞间通讯改变 Alter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细胞间信号传递异常,导致慢性炎症和组织功能障碍
慢性炎症 Chronic inflammation: 炎症因子持续释放,引发持续低度炎症状态,损伤组织加速衰老
菌群失调 Dysbiosis: 肠道及其他微生物群落失衡,影响免疫和代谢健康
心理-社会隔离 Psychosocial...
Duración:01:19:25
E198|美国药价为何是欧洲的5-10倍?聊聊美国药价之困与制药公司崛起的秘密
7/6/2025
美国医药行业乱象丛生、长期饱受诟病,已经成为每一届美国政府抓的核心议题之一。特朗普也于今年5月12日签署行政令,要求主要药品价格立即降低30%-80%,这项被他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行政命令之一”的举措,旨在使美国处方药定价向其他发达国家看齐,要求制药公司向美国市场提供“最惠国价格”。而耐人寻味的是,由于该命令缺乏法律依据与执行方案,多家药企当日股价不降反升。
本期播客,主播泓君邀请了超弦基金投资人郭霆,一起从历史根源、制度症结、创新与普惠的艰难平衡等维度,深入解析美国药价畸高的根源。
【101 Weekly新节目预告】
硅谷101上线了一版更加轻量级的音视频节目「101Weekly」,每周由我们的三位主播复盘三个商业热点事件,每期10分钟左右,并请来行业专家来一手分析解读,希望这每周的30分钟,帮助大家轻松了解一周新闻大事件,点击收听。
音频版:Fireside|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
视频版:BiliBIli|Youtube|视频号|抖音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郭霆,超弦基金(Superstring Capital)投资人
【你将听到】
特朗普行政令背后:药价改革困境的三个原因
01:59 “政治献金对我没用”,特朗普宣称让美国药品降价30%-80%
04:07 私有产权保护的立国哲学:2003年法律禁止政府直接与药企谈判药价
07:44 美国医药行业一支独秀:贡献全球大型药企35%-80%收入
08:32 药品降价或瓦解美国“全球医疗创新”高地地位
药价形成机制:挂牌价、进价与渠道博弈
09:06 同样的药,美国的价格为何是欧洲的5-10倍
09:54 Medicare包含B部分(门诊医疗保险)和D部分(处方药计划),D部分外包给商保谈判
10:59 以减肥药为例,药企定价参考历史同类药品,新药疗效好则定价更高
12:06 挂牌价水分巨大:与进价差距可达50%,且进价不透明
13:17 商业渠道定价:产品包整体谈判(Bundle Pricing)
14:38 政府渠道定价:D部分外包给保险公司,定价逻辑类似于商业渠道
15:04 政府渠道定价:B部分很少外包,药价较低
16:07 罕见病药定价可达 212万美元/针:独家垄断、刚需性强、市场小、研发成本高
18:05 医保公司非常乐意囊括罕见病药:参保者多,用药者少
19:11 第一代减肥药GLP-1定价:因减肥疗效所需剂量增加,定价高于治疗糖尿病时的价格
20:56 多方博弈的定价哲学:低价用药的个体利益 VS 新药研发的行业长期利益
全球药价对比:欧洲低价、中国砍价与美国困境
22:59 欧洲非重症药定价远低于美国,但罕见病药、肿瘤药价格与美国差距小
26:18 中国“灵魂砍价”背后:用扎实的全球调研,摸透不透明的药价市场
28:36 带量采购压低仿制药价格,过度竞争导致“麻药不麻”
29:57 《我不是药神》的背景:中国创新药药价之痛到灵魂砍价
32:47 美国学习中国新思路:拜登2023年IRA法案重启药品谈判价格
34:35 美国药企ROI大概20%左右,9年还是13年后重启药价谈判差异巨大
38:44 现有政策正在影响一大批公司的药物开发策略
41:54 吉利德靠一款丙肝药成为“药品界的印钞机”,也引发抗议游行
45:59 丙肝药在中国的价格,最后如何降低至美国的3%
46:43 药品全球定价策略:韩国为发达国家药价“洼地”
47:51 特朗普指责欧洲未支付公平份额,扬言调查OECD国家低价机制
高佣金、不透明的PBM:美国药价博弈重点
49:39 美国医药产业为何一支独秀: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顶尖学术体系+雄厚的研发基金+精英监管团队
54:19 中国的生物医药崛起:患者资源多推动临床发展
55:39 推动药价改革的标志性争议一:吉利德丙肝药的高价
56:54 推动药价改革的标志性争议二:对冲基金经理收购垄断性老药提价
59:33 美国药品仅占医保支出的10%,但剩下90%是票仓
01:01:47 PBM抽成:佣金高达药价30%-70%
01:02:24 PBM定位:药价体系中最强势却最少被公众了解的一环
01:05:24 药企在美国公众心中形象太差
01:07:50 PBM流程优化:零售巨头直采+披露回扣提升透明度
01:09:00 终极难题:短期降价诉求 VS 长期创新动力,体系痼疾如何破局?
【本期节目中的概念解释】
PBM:
药品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介于保险机构、制药商、医院和药房间的管理协调组织。
美国Medicare:
由联邦政府运营,为65岁及以上的人及患有某些残疾和疾病的年轻人提供健康保险福利。分为A(住院保险,inpatient hospital insurance)B(门诊医疗保险,outpatient medical insurance)C(由私营部门健康保险公司提供,Medicare Advantage)D(处方药计划,Prescription Drug Plan)四个部分。
【相关节目】
E190|司美格鲁肽的新对手们:制药巨头混战减肥药下半场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陈思扬、孙泽平、王梓沁
【BGM】
The Secret Spring : Helmut Schenker
Supine : Peter Sandberg
Wild Night at Harry's : Harry Edvino
Duración:01:11:14
E197|AI如何改变动漫产业?一位制作人的日本之旅
6/19/2025
当前,动漫产业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产能瓶颈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已成为行业痛点——顶级工作室排期需等待两三年,大量制作环节仍依赖手绘,单集40万美元的成本背后是庞大的外包体系。另一方面,传统“工匠精神”正与飞速变革的AI技术磨合——谷歌Veo、OpenAI Sora等视频生成模型每周迭代,从中间帧补全到风格转换的技术探索层出不穷,然而技术落地仍存在多重壁垒,人工修正与算力成本反超传统流程。
本期节目,我们跟随Azuki内容负责人天宇的视角,从他的日本考察之旅说起,深入聊聊以下问题:
当前在日本动画产业供需错位的格局下,AI技术正如何应用于动漫制作?
AI生成视频能否突破稳定性与逻辑连贯性的技术瓶颈?
在创意生产与行业伦理层面,AI 将对未来的动画产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天宇(二月茶),Azuki内容负责人(Twitter:@febtea)
【你将听到】
动画产业的矛盾:市场需求爆发 VS 成本与产能制约
2:22 动漫番剧的制作周期困局:每季耗时四五年,顶级工作室档期爆满
3:38 动漫市场年增长率基本保持10%以上
4:55 低数字化与匠人精神:动漫制作30%-40%仍为手绘
6:46 成本差异:日本单集40万美元vs好莱坞千万级
8:02 国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人才密度和优质运营管理模式不足
9:55 动漫差异:审美是关键
11:21 AZUKI设计:前《守望先锋》爆款总监操刀 ,但美国产能容不下东亚二次元?
动漫工作室与AI的三类结合方式
14:41【类别一:传统派】借力 AI 补全中间帧,却困于细节差错
19:58 补中间帧: AI 提效的首要场景,但5%-10%的细节误差严重破坏观感
21:25 “精细”是动画的生命:关键帧关乎创意性与可信度
26:18【类别二:颠覆派】部分新兴公司的选择:围绕AI设计全流程
27:04 KAKA Creation的30分钟AI动画:水平及格但艺术性欠缺
32:04 【类别三:折中派】ChatGPT模拟导演,人机协同破审核效率困局
39:26 回溯美术史,技术变革催生新的形式创新
动漫智能变革:有突破,但还不够好
43:42 7+视频大模型“你追我赶”,周更竞争
48:27 20秒以上的AI视频:逻辑连贯性不足,市场需求欠缺
50:51 三字总结视频大模型:不够好
52:09 规模化生产拦路虎:token不足,算力成本高昂
52:48 人物眼神与手部稳定性显著提升,AI穿帮问题基本解决
AI动漫的未来:潜力与伦理风险并存
55:15 语音生成的伦理争议:日本声优协会公开反对AI模仿声线
56:46 配音与音乐领域,AI已完全达到人类水平
58:07 好听的音乐总是相似的,AI容易复制
01:00:25 人才断层,AI切断新人进阶的“梯子效应”
01:05:42 “你的品位可能决定了模型的品位”
01:08:38 “我们这一代的选择,可能影响人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相关播客】
E164|当电影遇上AI:与好莱坞特效美术聊聊他们和新工具的博弈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50576067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陈思扬、孙泽平、王梓沁
【BGM】
Fool's Gold STEMS INSTRUMENTS - Spectacles Wallet and Watch
Moonbug - Harry Edvino (Version a14336e6) - fullmix_high_quality
Duración:01:10:06
E196|稳定币之战:Circle崛起之路与传统金融入局的新势力角逐
6/12/2025
随着美国《天才法案》持续推进,稳定币竞争进入白热化:
一方面,是合规稳定币USDC与不合规稳定币USDT在加密市场的竞争,但全球稳定币走向合规之际,USDT是否还能持续保持现有的领先地位,关系着整个稳定币的格局之战;另一方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全球大财团开始结盟讨论稳定币的银行稳定币发行;同时,硅谷金融科技巨头Stripe与Paypal已经大力押注稳定币;在政界,特朗普家族、美国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与阿布扎比王室等政治资本也纷纷入局也成为这场稳定币战争中的关键变量。
本期节目,我们从稳定币第一股,也是USDC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的上市说起,试图拆解以下稳定币行业里讨论最热最核心的问题:
为何Circle上市如此之热,两天涨幅近4倍?
Coinbase的全力扶植,才是Circle崛起的关键?考验Circle未来盈利能力的关键合约由来、风险与详细条款
政治与大资本入局带来的新变量:传统金融入局的六大中心化稳定币联盟是什么?
宏观环境与偶然因素的双重叠加:USDC的起量、两次快速增长期与曾接近大溃败的关键时刻
同样是稳定币业务:为何USDC与USDT盈利能力差距巨大?
政策支持下,稳定币发展起量的两大核心方向与关键策略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刘锋:Web3 101主理人,BODL Ventures 合伙人,前链闻总编辑
【嘉宾】
Can Sun:Backpack Exchange联合创始人,法务合规负责人
郑迪:前沿科技投资人(知识星球:22136749)
【你将听到】
Circle上市暴涨:数字化美元重构金融结算格局
03:57 Circle为何火爆:数字化美元重新定义华尔街与金融
05:35 美国《天才法案》推进:3年2万亿,稳定币市场规模暴增
10:15 《天才法案》监管细节相对清晰,但对于行业巨头Tether是一个大考验
Circle发家与转型史:从多元溃败到聚焦稳定币
15:07 2018年行业第一批稳定币热潮,USDC应运而生
16:58 稳定币之前Circle的三大业务:钱包、交易所、场外交易
20:21 2019年加密货币寒冬壮士断腕:砍掉全部其他业务
“绑定魔咒”:Circle与Coinbase是否算“不平等条约”
23:57 故事的开始:2018年Circle与Coinbase推出合资公司
30:08 Coinbase强背书很值:流通性才是稳定币最大的挑战
32:58 2023年的重新谈判:招股书的两份细节协议拆解回购与合作细节
34:47 收入超过56%付给Coinbase:付给Coinbase 9亿美元,币安仅6000万美元
35:49 为何《天才法案》不允许稳定币发行方给用户付息?防止卷到倒闭
36:28 Circle与Coinbase的大隐患:联合推广是否算变相付息?
38:16 传统金融入局的六大中心化稳定币联盟
USDT:Tether+Bitfinex+Cantor Fitzgeral(美国商务部长曾任CEO)+CEP(美国商务部长儿子+软银投资)
USDC:Circle+Coinbase
USD1: 币安+Trump家族USD1+MGX阿布扎比主权基金
USDB:硅谷Fintech巨头Stripe+Bridge
PYUSD:PayPal(不到10亿美元,规模较小)
银行联盟稳定币: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团(Citigroup)+富国银行(Wells Fargo)+Zelle的运营商Early Warning Services+实时支付网络Clearing House(筹备中)
43:34 Circle最大隐患——能否摆脱Coinbase协议的法律细节解读
USDC的崛起之路:起量与两起一落
47:55 USDC发行量变化的关键节点
2020年启动
2022DeFi Summer爆发10倍增长
2023年硅谷银行爆雷+窒息2.0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
2024年底政策利好新一轮爆发
56:13 Coinbase全力支持是USDC起量的关键
58:43 如果不是美联储救硅谷银行,USDC就大势已去
1:00:00 USDT与USDC区块链分布区别:孙宇晨的波场占USDT量过半
同样是稳定币业务:为何盈利能力差距巨大
1:01:39 备付金比较:USDC结构像余额宝;USDT 18%的不合规备付金赚了50%收入
1:02:51 “泰达是整个区块链世界最大的放贷机构”
1:07:40 推广还是倒贴:市场冠亚军差别巨大
稳定币竞争核心策略
1:08:29 USDC的合规之路:代价巨大,但是长远竞争力可能超过Tether
1:12:43 传统金融机构稳定币困局与核心:分发+流通性
1:13:12 稳定币市场赢者通吃?
1:14:23 稳定币未来扩张路径设想:通过ToB场景触及消费者+链上交易
1:21:26 土耳其、非洲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已经稳定币化了
1:24:04 不要教育用户,而是悄无声息嵌入现有金融体系
【相关播客】
E186|美国稳定币发币潮,区块链如何改变传统金融版图?
E182|影子美元与金融新秩序:起底全球人均最赚钱的公司Tether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陈思扬、孙泽平、王梓沁
【BGM】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Estimations - Christoffer Moe Ditlevsen
Clockmaker's Daydream - 369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1:26:54
E195|从工具到伙伴:七位AI Agent深度使用者的思考
6/9/2025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展开了一场关于AI Agent的多维度探讨:
从日常体验出发——用户们分享了Agent带来的惊喜与槽点,而开发者们则回应了这些痛点背后的技术挑战;
深入商业本质——当OpenAI等巨头纷纷入场,Agent创业公司如何建立护城河?"默契"为什么可能比技术更重要?
直面深层问题——当AI从工具变成"团队成员",我们的心态与社会结构需要如何适配?当Agent替我们做的越来越多,我们做为人类的独特性在哪儿?
这不仅是一期分享使用心得的节目,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边界、商业逻辑和人类未来的深度对话。希望你从中收获巧用AI助手的思路、Agent创业的灵感,或者关于AI时代走向的一点启发。
【主播】
Sophie:AI初创公司从业者,Entrepreneurs of Life主理人
【本期嘉宾】
鸭哥:Samsara AI应用科学家,GitHub开源达人,AI社区Superlinear Academy发起人
新琦:世界500强数据策略总监,播客《此处也生活》主播
Kolento: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学生
课代表立正:Statsig数据科学家,AI社区Superlinear Academy发起人
晓音:HeyBoss AI创始人(linkedin.com/in/xiaoyinqu/ ;X@quxiaoyin)
俞舟: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副教授,Arklex.AI创始人(linkedin.com/in/zhou-jo-yu-95327378 ;X@Zhou_Yu_AI)
高宁:AI产品出海社区Linkloud创始人,前高瓴投资人
【你将听到】
用户视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00:53 什么是AI Agent?技术极客vs普通用户的不同理解
03:23 Agent的三重身份:思维教练、生活秘书、工作搭档
05:44 播客制作的AI革命:从一键剪辑到自动宣发
09:28 令人头大的槽点:指令失灵、炫技大于实用、缺乏人情味
16:53 关键思维转换:从Agent“使用者”到“共创者”
搭建者回应:技术攻坚进行时
17:55 为什么Agent容易“眼高手低”?聪明但缺经验的实习生
20:20 如何让Agent“更听话”?需要天马行空,也需要指哪打哪
22:12 暗信息依赖度:哪些场景最易被Agent颠覆?
23:03 多Agent协作:从单兵作战到团队配合
24:10 企业级应用最大挑战:安全、权限与数据治理
商业突围:Agent创业公司生存法则
28:28 新数据时代:为什么传统SaaS的数据壁垒可能不再牢固
30:45 建立“默契”护城河:“懂你”的Agent最得用户心
33:14 大模型公司会不会碾压Agent创业公司?中立性的价值
34:59 去做脏活累活:垂直场景的创业机会所在
36:10 Token成本焦虑?效果才是王道
哲学思考:人与AI的未来
37:18 从“流程搭建”到“价值观对齐”:人机协作模式的根本转变
38:57 什么是"AI友好"环境?人类社会需要“AI无障碍设施”
40:26 “你的意义在哪?”——当AI越来越强大,人类价值何在
42:29 从使用工具到管理团队:人与技术关系的重塑
44:41 AI之间会打架吗?当Agent社会出现利益冲突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部分AI Agent产品】
Manus AI、Genspark Super Agent、Replit(内置 Agent 功能)、Arklex AI、HeyBoss AI、CreateWise
【监制】
泓君
【采访】
Sophie/Jimmy
【后期】
AMEI
【Shownotes】
Sophie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fauna - bomull
City Phases STEMS INSTRUMENTS - John Abbot
Wild Night at Harry's - Harry Edvino
Mastermind - David Celeste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Duración:00:47:08
E194|从Fenty到Rhode:欧美明星美妆品牌如何征服Z世代?
6/4/2025
火遍小红书的“白女三件套”,早就不是“小众”品牌了。今年五月底,海莉·比伯(Hailey Bieber)的彩妆及护肤品牌Rhode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e.l.f. beauty,让这位28岁的美国模特也走出娱乐圈,进入了华尔街的视野。Rhode仅仅成立三周年,却数次成为欧美社交媒体上的时尚风向标,这不仅是因为创始人Hailey的明星身份,更是说明了欧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审美和价值追求。
近年来,像Rhode这样由顶流明星创建的品牌比比皆是,几乎每个欧美网红都有一个自己的品牌。蕾哈娜的Fenty Beauty和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的Rare Beauty,都成功打造了风靡欧美的爆款产品,但其中也不乏“塌房”的品牌。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两位嘉宾深入聊了聊欧美明星品牌背后的商业逻辑,谁成功了,谁又失败了?
【主播】
Yiwen:硅谷101特约研究员
【嘉宾】
宫一柳:某国货彩妆品牌出海负责人
Neko(江东猫草): 前券商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远行者与碎冰匠”频道主理人
【你将听到】
欧美明星彩妆品牌爆发
03:16 Rare Beauty:不止于美妆,为心理健康发声
04:43 Fenty Beauty:色号海战略,改写美妆包容性规则
05:51 Rhode:时尚属性+生活场景-->风靡社交媒体
06:30 隐形挑战:SKU管理的“地狱模式”
中美彩妆市场:体感与水温完全不同
08:07 中国二级市场:偏好维持稳健和可预期
09:39 彩妆(cosmetics)VS护肤(skin care):前者是时尚快消品,后者高复购高粘性
12:52 欧美品牌营销:“真实”“平价”“可持续”是黄金三角
15:17 彩妆是时尚,需要替消费者做鲜明的价值表达
16:24 Skims:以极致的身材包容性赢得年轻人青睐
17:40 Selena Gomez如何做品牌:红斑狼疮、换肾等不幸经历反而促成真诚表达
22:22 轻奢行业:在中国易于走向下沉,在美国靠中产精英支撑
欧美品牌营销,社区成为主阵地
24:08 明星网红品牌崛起:流量高地从图文向短视频/IP迁移
27:48 “新人群造就新品牌,新渠道也造就新品牌”
31:17 品牌出海: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
33:33 JLo Beauty“橄榄油事件”翻车:创始人习惯与产品错位的代价
35:34 护肤品的高信任壁垒
37:46 Clean Beauty:风靡欧美澳,但在东亚是小众需求
41:55 首次医美差异:北美45+除皱,中国25+水光
明星彩妆VS大牌彩妆:两条路径
42:43 美妆客群年轻化,价值表达的时代崛起
46:03 在欧美,所有消费行为都是价值投资
48:22 流媒体时代后,彩妆品牌集中度下降
51:20 重奢老集团入资新品牌:不敢跟不上年轻客群
54:13 “一个10万粉的Instagram,养活一个独立品牌”
54:59 PE投资驱动VS内生增长:彩妆品牌的分岔路
58:27 当卖的东西完全没有用,该如何做营销与折扣策略
01:04:14 跨国消费研究壁垒,高过所有科技行业
01:06:40 中国是理想的大市场:审美单一、语言单一、需求集中
【名词解释】
本期提到的美妆行业相关词汇:
明星品牌:
Rare Beauty:由Selena Gomez创立的美妆品牌。其腮红色号Hope(希望)、Joy(快乐)等较受欢迎。
Fenty Beauty:创始人Rihanna
Rhode:创始人Hailey Bieber
JLo Beauty:创始人Jennifer Lopez(JLo)
Skims:2019年由Kim Kardashian创立,以“Solutions For Every Body”为理念,尺码包容
Kylie Cosmetics:创始人Kylie Jenner
毛戈平(MAOGEPING):创始人为化妆艺术师毛戈平
非明星品牌:
Aesop(伊索)
LVMH
e.l.f. Beauty
NYX
Colorpop
本期提到的消费行业术语: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Gen Z:Z世代
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向消费者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陈思扬、孙泽平、王梓沁
【BGM】
Un Piccolo Party - Martin Landstrom
Quirky Hip Hop Dramedy - Full
Duración:01:11:59
E193|吃益生菌是智商税吗?全面复盘肠道健康迷思
5/29/2025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肠道内都住着数以几十到几百万亿计的“外来者”——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基因复杂程度,甚至比人类还高几十倍。它们不但帮我们消化、制造关键营养物质,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情绪和心理健康。从出生时顺产还是剖腹产、每天吃什么食物、睡眠是否充足,到有没有养宠物,甚至使用抗生素,都会左右你体内这片“微生物宇宙”的生态平衡。
该不该天天吃益生菌?做动辄几千块的肠道菌群检测值得吗?粪菌移植是未来的药吗?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来自斯坦福、专门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博士后史寒朵,全面探讨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调节肠道健康的有效方式和科研领域的前沿方向。还能听到寒朵的实用饮食建议,以及判断科研证据强度的“理性指南”。听完这一期,你可能会重新审视你吃的每一口饭,和你每一次情绪波动的来源。
【主播】
Yushan,硅谷101特约研究员,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史寒朵,斯坦福生物学博士后
【你将听到】
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
02:39 健康的成年人体内有上千亿的细菌,细菌群体的基因复杂度比人体高几十倍
04:06 菌群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三方面:营养、免疫调节、心理健康
06:55 能让人变瘦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短链脂肪酸
10:57 肠道菌群的两个免疫调节作用:抵抗病原体、训练肠道上皮免疫细胞
13:29 剖腹产和顺产的小孩初生时存在肠道菌群差异,可能导致免疫能力不同
16:52 不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 非双盲干预实验 > 关联性研究 = 动物实验 >体外实验
22:13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肠道菌群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如何科学干预肠道健康
26:28 “不健康的肠道都是相似的,健康的肠道各有各的不同”
29:17 普通人做肠道菌群检测有必要吗?
34:22 断食对菌群的影响:只要你还没饿死,大概率你的菌群也没饿死
36:11 什么是益生菌?
37:32 你的肠道菌群是“热带雨林”还是“干旱草原”都可以是很健康的,不必焦虑
40:23 天天吃益生菌是可以的,只要你的钱包接得住
42:17 什么是益生元?
43:33 发酵食物包含了益生菌、益生元及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
44:33 高纤维食物、发酵食物可能有助于肠道菌群健康
47:36 坚持6周的饮食结构改变,就可以让身体养成新的习惯
51:57 提高肠道健康,寒朵的私房饮食小建议
54:49 饮食习惯的改变需要缓慢调整还是可以立刻改变?可能不是肠道菌群不适应,而是你不适应
56:03 锻炼和充足睡眠也会改善你的肠道健康
57:48 孩子和宠物分享菌群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健康
59:31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在短期内有影响,但几个月后会恢复正常
1:00:49 如何选择补充益生菌?看活菌数和看细菌种类
1:03:41 益生菌有专利吗?
01:06:50 益生菌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从监管产品获批角度只需要对人体无害,不需要提供疗效
肠道微生物的科研探索方向
01:09:15 用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01:11:11 用特定种类的细菌治疗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01:11:46 通过编辑肠道菌群代谢体内过多草酸以治疗痛风等
01:13:13 粪菌移植疗法已获得监管批准上市,临床达到80%以上的治愈率
01:13:49 粪菌移植疗法不是 "吃" 大便
01:18:03 药企在探索通过口服的方式替代粪菌移植
01:19:03 跟踪FMT治疗的患者,发现潜在 "联代效果",比如减肥和减轻焦虑症
01:23:37 抑郁症与大脑相关的证据更强,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关名词解释】
FDA -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MT -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粪菌移植
【补充与更正】
01:11:32 嘉宾口误,此时提到的用特定种类的细菌治疗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延伸阅读】
播客中提及寒朵所在实验室发表的研究发酵食物和高纤维食物对肠道微生物影响的文章
《Gut-microbiota-targeted diets modulate human immune status》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Wild Night at Harry's - Harry Edvino
Moonbug - Harry Edvino (Version a14336e6) - fullmix_high_quality
Duración:01: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