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開麥拉-logo

藝術開麥拉

Arts & Culture Podcasts

歡迎來到鶯歌陶瓷博館的Podcast! 在本頻道的三個單元中,你可以聽到當期展覽、藝術創作、文創產業經營及生活美學等主題。目前每兩週更新一次,請準時於週三晚上7:00收聽喔。 【展覽說故事】 當期展覽分享。邀請參展藝術家和相關領域來賓暢談展覽與作品背後的精彩故事。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 藝術創作分享。探索藝術家的作品、創作與內心世界,並從藝術家的創作人生、藝術觀點與職涯建議,吸取多元養分。 【探索三鶯】 三鶯在地故事分享。從三鶯風光、藝術與產業、私房景點、美食及未來展望等內容,帶領聽眾探索在地風景,品嘗人文藝術。 想聽見更多內行人的想法與故事嗎? 歡迎訂閱追蹤或留言告訴我們! FB:鶯歌陶瓷博物館 IG: yinggeceramics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ocation:

United States

Description:

歡迎來到鶯歌陶瓷博館的Podcast! 在本頻道的三個單元中,你可以聽到當期展覽、藝術創作、文創產業經營及生活美學等主題。目前每兩週更新一次,請準時於週三晚上7:00收聽喔。 【展覽說故事】 當期展覽分享。邀請參展藝術家和相關領域來賓暢談展覽與作品背後的精彩故事。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 藝術創作分享。探索藝術家的作品、創作與內心世界,並從藝術家的創作人生、藝術觀點與職涯建議,吸取多元養分。 【探索三鶯】 三鶯在地故事分享。從三鶯風光、藝術與產業、私房景點、美食及未來展望等內容,帶領聽眾探索在地風景,品嘗人文藝術。 想聽見更多內行人的想法與故事嗎? 歡迎訂閱追蹤或留言告訴我們! FB:鶯歌陶瓷博物館 IG: yinggeceramicsmuseu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肉桂控注意!鶯歌最誘人的肉桂捲來啦!ft. 王品正(ESUWA 肉桂卷&可頌專売處負責人)

5/8/2024
傳承鶯歌窯業老字號新太源/新太原家族的優良事業家血統,王品正幼年在家裡產線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年紀輕輕就到美國、中國大陸闖蕩,在服飾業已有很好的資歷,回到家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思考鶯歌在地產業的轉型,也對這個家族立基的地方有很多的期許和付出。因為想休息而學烘焙,反而開啟創業的契機,為疫情期間缺工作的朋友,創設高質感的點心品牌ESÜWA肉桂捲網購事業,始於陶瓷卻不侷限於陶瓷,為陶瓷老街增添一縷可口的香氣。來聽他如何用渾身的經營管理專業,最真誠的心對待產品、員工和顧客,把經營事業當成創作藝術品的想法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肉桂捲也跟鶯歌在地工廠有點關係? -新太原vs新太源?! -因電磁器的大量生產,才慢慢開發自己的釉下貼花 -300多年前王氏家族就落腳在鶯歌啦! -家族工廠轉型觀光,因而改變鶯歌的面貌 -從小在國外唸書,最後竟然往服飾業發展 -來聽聽管理者對於人力與資源規劃的看法?! -肉桂捲與陶土有連結? -疫情意外讓ESUWA的誕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32:3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美哭!親臨絕美奧地利陶瓷小鎮的創作交流 ft. 蔡佳宏(2023駐村交換陶藝家)

4/24/2024
挾著2023年高雄獎得主的氣勢,年輕的蔡佳宏也獲選陶博館與奧地利格蒙登陶瓷學院合作的駐村交換計畫,在2023年9月至11月間進駐格蒙登─奧地利的傳統陶瓷城創作,埋首做陶之餘,也非常認真地記錄訪視,為我們開箱這個新開啟的駐村計畫。來聽聽她分享孤身闖蕩這個絕美小鎮,體驗當地陶瓷文化,以及自己的創作演進歷程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想回到創作狀態才決定要申請駐村! -如迷宮般的格蒙登觀光工廠 -奧地利的格蒙登工廠與上奧地利博物館群的關係是? -在500年的工廠裡製作大型雕塑? -格蒙登的農夫市場真的是超有趣! -塑膠軟管彩繪坯體的神奇技術!! -格蒙登的餐具竟然是人人手中一組? -釉藥也可以層層疊出一片天? -1件作品可以用到20幾種不同釉藥 -三個月在國外駐村的挑戰是? -高雄獎首獎幕後甘苦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24:1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鶯歌最高學歷的拉坯師傅 ft. 陳元杉(晟達陶瓷工藝社負責人)

4/10/2024
承襲父親來自南投窯業的扎實成形技術,求學過程選擇化工科,鑽研千變萬化的釉藥,補修陶藝的知能。除了在學校不藏私的教學、設計製造實用器皿,也攻讀工藝設計的碩士,銜接當代藝術創作。來聽聽陳元杉老師如何從父親的陶工小助手,成長為陶瓷老師、陶藝碩士,同時更在商品設計與藝術創作方面努力突破的陶藝人生吧! 在今天這集 #探索三鶯 你可以聽到: -我們是從南投水里起家的啦 -我爸是鶯歌有名的拉坯師傅! -當年的拉坯師傅薪水真的是高得嚇人! -拉坯成形150公分的大盤子!? -拉坯拉高的秘訣跟手擠坯有關? -吃飯吃得快,只為了多做幾件作品拿去賣 -國小四年級就開始拉坯巡演 -拉大型坯的秘訣? -陶博館大門的館徽是陶瓷做的?! -家族企業營業優勢? -攻讀碩士的目的?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31:4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學技術沒有妥協!!! ft. 廖昱誠(鶯歌高職陶瓷工程科主任)

3/27/2024
在股票狂飆的年代從事室內設計,忙到在案場牆上畫設計圖,卻在股市崩盤後毅然決然出國追尋藝術的奧妙。從挖土、配土的基礎工程,到天馬行空的藝術論述,都在留學期間打下扎實的根基。回國後再從創作轉換為教職,為陶藝教育奉獻了25年,來聽聽廖昱誠如何在轉換戰場中一本對藝術的初衷,兢兢業業學習、創作與作育英才的精采人生。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出國唸書源自於室內設計產業的沒落 -托福考的英文離生活應用很遙遠 -曼哈頓果然是藝術充電的好地方! -出國後才對陶瓷有全新的觀點 -沒有網路的時代,我每周都會寫信回家 -從美工科轉戰陶工科,陶藝基礎一切都要從頭來 -技術檢定大不易,石膏翻模重點一次報給你知! -最早的師徒制教學就在鶯歌高職啦! -出國是邁向生活獨立最快的方式 -教學就是須要有熱情 -25年的通勤人生,見證了鶯歌美好的發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06:0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只想跟陶土玩玩 ft. 張山(陶藝家)

3/13/2024
雖然工作與家庭已經充滿了生活,但教學生涯走了多年,認清自己仍然熱愛創作,於是開始學陶並積極參加各種比賽,逐漸爭取到好成績。創作上出於單純的喜愛,解構、重組膾炙人口的動漫角色來回味童年的快樂,卻又大量使用鐵鏽質感表現人生的滄桑;另外也透過作品,表達自己對海洋生態的關心。來聽聽張山如何用扎實的態度耕耘斜槓的事業,讓這最貼近自己的一部份發光發熱。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鐵鏽也可以用陶土做出來? -鐵鏽質感要怎麼做才能有豐富的質感? -如何合理的運用二次創作? -外星世界的幻想才能讓我的靈感源源不絕 -創作總是夾在教書與家庭之間 -靠競賽出名的職涯策略? -張文正、張成與張山的關係是? -得首獎這回事來自於源源不絕的毅力 ⭐️2023臺灣陶藝獎 |日期︰112.11.03-113.04.21 |地點︰3樓特展室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19:3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陶藝人的求生技能大爆發 ft. 呂景輝、蔡美如(釉藥堂創辦人)

2/28/2024
為了堅持藝術道路,把資訊管理、化學實驗、商業經營等種能力訓練到滿點,從個人工作室到成立公司,一步一腳印,逐漸成為陶藝界首屈一指的材料供應商品牌,一起來聽聽呂景輝、蔡美如這對夫妻如何不斷跨域學習,打造屬於自己多角化經營的陶藝王國。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藝術家最嚮往的陶藝工具材料店來啦! -從唸書就結緣的老闆與老闆娘 -年輕時為了找尋創作新出口,決定從繪畫轉戰陶藝 -深怕畢業後找不到陶藝以外的工作,只好設法精通十八般武藝 -成立工作室大不易,各種設備材料的回收利用是才是生存王道! -文化部的圓夢計畫讓成立公司不是夢!但成立公司後… -釉藥堂名稱的由來? -經營小店大不易,除了買賣還得經營線上陶藝教室 -線上販售好處多多!? -釉藥堂最暢銷的產品是? -開箱日本陶藝材料店 -再怎麼叱吒風雲,也是要帶小孩到陶博館戲水池玩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46:5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創作就是要掏心掏肺 ft. 張祐綾(2023臺灣陶藝獎創作組首獎)

2/14/2024
陶藝家張祐綾從小只逛過超市,終於在傳統市場的肉攤巧遇創作的謬思,透過陶瓷模擬赤裸裸的內臟形象,表現自己最真實誠懇的一面。年紀輕輕卻能夠在創作上表現完整的思路,更獲得臺灣陶藝獎創作首獎的殊榮。2023年得到前往韓國金海美術館交換駐村的機會,體會到韓國團體民族性的強大,虛心領受他山之石,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來聽聽張祐綾如何統整自己的想法灌注創作,以及如何在異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順利完成駐村交換的任務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來聊聊首獎的得獎感言 -用陶土做內臟? -燻燒最好的拋光工具竟然是?! -雖然燻燒做起來很麻煩,但最後還是會一直吃回頭草 -出國駐村反而能心無旁鶩的創作! -韓國金海美術館的特色就在於什麼都很大! -跟工作人員雞同鴨講的日常挑戰 -在韓國處處看到月瓶,最後不買一個回家都不行!! -韓國人可以從早到晚都吃泡菜 -爸爸繳到第四年的學費才真正搞懂我的陶藝在做什麼?! -家庭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支持真的很重要!!! -主動學習才能喚起學習的動力 ⭐️2023臺灣陶藝獎 |日期︰112.11.03-113.04.21 |地點︰3樓特展室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12: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在產業中保持務實與創新的精神 ft. 林義傑(半月陶坊負責人)

1/31/2024
人稱青蛙王子的林義傑,曾在百貨公司陶藝教室執教10年,因為生兒育女被迫換跑道,開創新天地。以微胖的體型為自己工作室命名為「半月陶坊」,1個作品上了4層釉藥,對應真實青蛙身體顏色的分布,也因此有了自己創作的特色。雖然作品市場主要在大陸,卻更關心在地陶瓷產業的發展,認為藝術家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創新要從改變開始,來聽聽林義傑的故事與對臺灣陶藝發展的見解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雖然我做了很多陶瓷動物商品,但青蛙最受市場歡迎 -多層次的釉藥讓我的產品獨樹一格!!! -年輕時想從事室內設計師,意外掉入茶具的坑! -當現代陶藝的風潮吹到鶯歌時… -各種奇怪造形的作品竟然都有人買? -在百貨公司裡面開了10年的陶藝教室? -茶壺跟青蛙的獨特結合方式 -高中時受到陶藝家陳景亮的茶壺的啟蒙 -大陸陶瓷的產業結構跟鶯歌差很大 -陶瓷產業跟陶瓷藝術的密不可分的命運? -堅持手工的價值 -做陶也需要美學基礎的訓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50:5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臺灣現代陶藝的先驅 ft. 邱煥堂(陶藝家)

1/17/2024
語言與藝術是邱煥堂老師一生的追求,兩項專長相輔相成,藉著精通外語理解更廣大的藝術世界。經歷過世界大戰的辛苦,努力向學成獲得獎學金前往夏威夷進修語言,為英語教師。為了解決失眠問題,意外開啟了陶藝生涯,回國開設陶藝教室,推動臺灣的陶藝,因緣際會用陶藝專長交換法語學習。來聽聽邱老師一路走來如何的認真執著,不斷充實,打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K英文是為了擺脫山上耕種的苦日子 -精通日文、英文之外,我的法文其實也蠻好的 -從小就愛剪貼和塗鴉,最後因美術老師的鼓勵開始畫水彩 -美國進修語言學時,因失眠而意外獲得機會學習陶藝 -美國教育讓我的學習過程受寵若驚 -回臺後努力兼課才有辦法訂做一臺腳踢轆轤 -為了經營創作開了一間陶藝教室,意外受歡迎 -尋找靈感!從各種人文歷史中吸取養分 -《彩虹變奏曲》是我對未來的期許 -對《禧門》真正的創作想法???? -92歲的長壽秘訣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11:1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創造博物館雙贏的藝術 ft. 賴香伶(獨立策展人/新北市美術館籌備處顧問)

11/29/2023
賴香伶老師少年時就喜歡欣賞各種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並從中受到啟發,開始闖蕩博物館學術界與實務界,點點滴滴累積專業,也為籌備中的新北市美術館貢獻許多。來聽聽賴香伶老師如何踏入博物館領域,如何因緣際會豐厚自己的策展專業,以及從策展視角,對三鶯地方、對新北市美術館的關切與思量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交什麼朋友很重要,交對了就會主動栽進藝術圈!? -奇特的「共學」留學經驗 -研一就參加國際級研討會,重量級講者的交鋒讓人大開眼界? -策展最重要的基礎是? -原來美國人認為教育推廣才是展覽最重要的本質? -博物館商店其實才是教育推廣的第一線? -藝術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作品!? -在上海實現了博物館的理想! -人才是團隊合作一切的根本 -人生必訪的三大博物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34:12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來去韓國駐一夏 ft. 陳庭怡(2024陶藝新秀創作計畫得主)

11/15/2023
陶博館與韓國金海美術館的交換駐村藝術家陳庭怡,從室內設計轉換到陶藝領域,享受創作的自由,喜歡用文字的輪廓做為發揮主題,透過陶藝技法,讓文字的「形」與「意」有完全不同的呈現。來聽聽陳庭怡分享第一次國外駐村的各種驚奇體驗,以及自己的創作與異地文化產生甚麼精采火花!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如何將文字轉繹成陶瓷的藝術創作 -第一次駐村就獻給韓國 -開箱金海美術館的豪華駐村中心,一整天都不用出門? -烏龍麵、雞肉跟大白菜是我在韓國的好朋友 -金技師是工作室最重要的夥伴!!! -工作人員對外國人講韓文的執著? -平常習慣用的工具要帶好啊 -從小就是陶瓷工廠當打包專員 -人生轉折就從轉學開始!! -想要擺脫創作瓶頸就要從多跟人交流開始! ⭐️2023臺灣陶藝獎 |日期︰112.11.03-113.04.21 |地點︰3樓特展室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50:0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從《臺灣陶瓷史》看見臺灣人的歷史 ft. 盧泰康(藝術史學者)

11/1/2023
學藝術不做藝術家,可以如何繼續接觸陶藝領域呢?盧泰康教授在藝術史研究中找到答案。從修習陶藝,轉而成為鑽研陶藝史的學者,結合藝術、考古、歷史與藝術史各種學科的方法,歷時多年的考據研究成果,集結成《臺灣陶瓷史》,讓讀者知道陶瓷這項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在臺灣是如何發展。來聽聽盧教授分享他的研究職涯,以及這本代表他學者志業25年累積的重要著作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藝術創作轉到藝術史的艱辛,不是常人能體會 -考古其實一點都不枯燥無聊?! -考古是發現過去的趣味,讓知識不只停留在文獻的研究!! -《臺灣陶瓷史》計畫開始到寫完才3年,其實是25年累積的實踐經驗與知識啊!!! -荷蘭時代的貿易瓷,有超過460萬件經手臺灣銷到海外各地 -「交趾陶」名稱的由來竟然源自於一場美麗的錯誤?! -論視覺設計對知識傳遞的重要性 想要親自閱讀盧老師《臺灣陶瓷史》, 要趕緊手刀下單:https://www.pinkoi.com/product/QCawc8pv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18:2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探索三鶯】三峽老街上的藝文秘境 ft. 吳冠德(庶民美術館 館長)

10/18/2023
曾經投入為人師表的工作,改行專職藝術家,遠赴法國修練創作,仍不忘用自己的方式繼續達成教育的使命,一步一腳印整復老房子原本的美好,保存祖父和大伯的事蹟,加上自己的藝術視角,在老街成立「庶民美術館」,讓人們沉浸高質感的藝次元空間。來聽聽吳冠德成為藝術家的迂迴過程、在藝術之都的各種啟發與善緣,以及在老街苦心經營私人藝廊的動念與執著,絕對感動滿滿!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當年三峽老街最德高望重的牙醫就是我阿公呢! -繼承大伯的藝術道路,傳承三峽家族的記憶。 -法國留學的最大衝擊就是無所不在的藝術氛圍! -為了追逐藝術家的夢,循著塞尚的腳步搬到普羅旺斯開始辛苦的創作之旅。 -文化藝術需要不計後果的推廣,我要盡力把藝術的能量注入三峽老街。 -重新在老街找空間,花了9個月的時間將百年的老屋還原。 -庶民美術館天花板暗藏玄機?! -美術館二樓享受手沖咖啡跟藝文時光。 -經營私人美術館大不易,沒經歷過還真不知道! -三峽還有什麼特別的景點呢? 讓藝術家說給你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04:4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用陶瓷動物說出生命的故事!ft. 宋立(2023臺灣陶藝獎 新銳獎得主)

10/4/2023
秘密的空間,卻又打開窺視的縫隙;詼諧的動物表象,卻埋藏黑暗的過往;藝術的學習,讓他在面對與逃避過去之間擺盪,向內在挖掘的冒險與恐懼,呈現在我們面前卻是毫無壓迫的溫柔景象。用作品說故事,也期待觀者看見屬於自己的故事,來聽聽宋立如何用藝術詮釋對生命的探索與體悟吧!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用動物取代人讓嚴肅的故事更容易下嚥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釋迦造型也可以做成陶笛? -想要超越陶瓷材料極限就得挑戰跟複合媒材結合的可能性 -互動作品跟觀眾交流的難度,真的很考驗藝術家的智慧 -面對生命議題的探討意外開啟創作之路 -去了美國交流,才發現原來藝術創作不需要有偉大的使命,而是可以更接地氣 -從事藝術職涯創造機會的重要性 ⭐️2023臺灣陶藝獎 |日期︰112.11.03-113.04.21 |地點︰3樓特展室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16:4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臺灣陶藝文化的善之流轉 ft. 鄧淑慧 (竹南蛇窯藝術總監)

9/6/2023
竹南蛇窯的藝術總監鄧淑慧,讀過美術系、社會學系、人類學系,參與學運還開過安親班,一場巧遇竹南蛇窯,竟然成為古窯專家,研究出書《苗栗的傳統古窯—一個生態博物館的雛型》得了金鼎獎,陶文化的深沉浸潤之後,又攜手茶藝領域,抱持著對臺灣文化的熱愛,舉辦「臺灣國際茶碗節」,一路的因緣際會,一路的開花結果,看似發散卻又匯聚成流的生涯,在每個轉折都繪出美麗的風景,來聽聽鄧淑慧如何和竹南蛇窯結緣,如何滋養自己,並將所學奉獻於厚植臺灣的文化自信。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l 畫畫可以靠自己,但創作的養分得靠社會學、人類學。 l 因緣際會參加野百合運動? l 懷抱理想開設安親班,下個場景卻深陷陶與窯的世界? l 柴窯,意外在90年代在陶藝圈流行起來? l 花了十幾年,只為把窯壁上最美的東西燒到作品上? l 當你以為窯爐燒到1,300度很高溫時,我們挑戰了1,500度。 l 追求溫度更高、作品更美,還要更友善環境? l 喚起大家的文化自信心,臺灣文化有多美好? l 想多認識茶碗文化嗎?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等你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1:23:3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展覽說故事】《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總說 ft. 林青梅(策展人)

8/30/2023
年度特展【黑華白光—器用之美】,以黑白兩色的生活器物為主,在這集節目中,要邀請聽眾朋友一起用耳朵來「聽」展覽,由負責策劃展覽林青梅和粉絲分享展覽的發想、企圖呈現的主軸,帶領大家聆聽展場,想像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們,如何利用天地之間可以取得的土、植物當材料,燒出薄如蛋殼的黑陶,然後再順著時間洪流,慢慢地走入建盞天目黑碗、宋明白瓷,以及現代的3D列印,一一點名每個展廳中不能錯過的展品。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展覽的發想緣起。 . 展覽主視覺所傳達的意念。 . 展覽的四個子題內容。 . 每個展廳中不能錯過的展品。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藝文資訊,那就趕快訂閱我們的頻道並留下五星留言,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精彩的內容!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術開麥拉 #展覽說故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28: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展覽說故事】《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創作與教學兼顧 ft. 黃玉英(陶藝家)

8/16/2023
黃玉英廣為人知的是她的陶藝創作,包含幾何燻燒、木葉天目、紫色薰衣草等系列的作品;她同時也是一位老師,在她的課堂裡,陶藝不僅是創作,而是更有影響力的社會行動,因此得到「師鐸獎」的肯定。本集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聽,黃玉英自律生活加上認真堅持不懈的創作態度,創造的獨特人生。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天目茶碗的緣起,以及黃玉英老師的木葉天目特色何在。 . 陶藝創作者,需要牽動周邊朋友一起找各種樹葉? . 除了創作之外,陶藝如何是一場社會行動? . 陶藝教學不是以培養陶藝家為目標,而是百年樹人的事業傳承。 . 曾經教學、創作兩頭忙,如何造成身體傷害,又是如何走過來的。 . 陶藝創作者的痠痛如何處理? . 創作與生活如何兼顧?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藝文資訊,那就趕快訂閱我們的頻道並留下五星留言,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精彩的內容!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術開麥拉 #米博士的藝術診聊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45:5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展覽說故事】《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向土條成形致敬的3D陶瓷列印 ft. 陳妙鳳(華梵大學智慧生活設計學系 老師)

8/2/2023
陳妙鳳老師曾經是陶博館的館員,在籌備開館階段擔當常設展精密與工業陶瓷展廳的規劃與執行,開館後也策劃過許多重大競賽展。之後在華梵大學任教,2018年開始研究陶瓷3D列印,從3D列印設備的組裝與改裝開始探索,這次參賽「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的作品,以亂數變化產生皺褶圖騰、以數學精準計算產生點狀圖騰,非常歡迎大家把握展期前來欣賞。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精密陶瓷與工業陶瓷是甚麼?生活中看得到嗎? . 精密陶瓷業者給陳妙鳳老師最受用的一句話 . 到底甚麼是3D陶瓷列印?和一般塑料的3D列印最大的差別是甚麼? . 最新進的3D陶瓷列印其實是傳統土條成形技法的再進化!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藝文資訊,那就趕快訂閱我們的頻道並留下五星留言,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精彩的內容。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術開麥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57:12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展覽說故事】《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永不放棄的漿釉職人 ft. 羅紹綺(陶藝家)

7/19/2023
一個喜歡黑色、衣服也都穿黑色、做陶也要做黑陶的陶藝家,是如何從當年退伍後不想教書、不想當陶藝家,跑去擺地攤,後來因為一些留在學校的材料引起法國陶藝家的興趣,開始專職走向創作,全心專職投入導致自己身體透支,而後在創作上如何轉折尋找不同的方向。歡迎收聽故事精采動人,不容錯過的這一集。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陶藝家要下田挖泥土?要去採甘蔗、稻草、荔枝或龍眼的樹枝葉? . 黑釉茶碗從唐朝到宋代的起源與變化 . 天目釉名稱的由來 . 為了追求黑釉的極致燒壞了左眼神經的始末 . 即使在一開始市場不感興趣、能見度不高的狀況下,還是可以堅持下去,做自己想做的 想要了解更多藝文資訊,那就趕快訂閱我們的頻道並留下五星留言,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精彩的內容。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藝術開麥拉 #展覽說故事 #黑華白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26:2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展覽說故事】《黑華白光—器用之美》特展:台灣最早的黑陶起源在哪裡 ft. 劉克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人員)

7/5/2023
劉克竑老師是在博物館研究的考古學家,主持挖掘臺灣許多遺址,說起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是信手捻來、滔滔不絕。那麼要追究臺灣最早的黑陶起源,要知道很少聽到的臺灣史前故事,就得來聽聽這集節目中,劉克竑老師怎麼說了。 ⭐️在今天這集節目,你可以聽到: . 考古學家都在做甚麼? . 5000-6000多年前,誰來到臺灣,在甚麼環境下過著甚麼樣的生活? . 臺灣最早出現灰黑陶,是在3000多年前! . 灰黑陶的特徵是甚麼? . 罐子底部是尖的要怎麼放?罐子底部有個洞卻又是拿來煮飯用的? 想要了解更多藝文資訊,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並留下五星留言,支持我們繼續製作更精彩的內容!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m2ndkb9nwg08201sq8o67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Duration:00: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