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之音|零碳未來-logo

IC之音|零碳未來

Technology Podcasts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Location:

United States

Description:

《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5:COP28觀察筆記:減碳必須要有行動!臺灣企業護山林倡議 ft.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5/6/2024
🗣️本集來賓: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 森林的功能有什麼呢? 台大實驗林對我們來說有什麼重要性? * 森林/樹木的碳匯怎麼計算的? 蔡處長逐步分析係數與公式。 * 一公頃的森林,預估每年可以吸附10噸的CO2,台灣的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每年大概可以吸附2185萬公噸的的CO2,相當於全國碳排的7% * 企業認養森林,有哪些容易誤解的錯誤觀念?

Duration:00:20:12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4:台灣的森林一年可以吸多少CO2?森林碳匯怎麼計算? ft.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4/29/2024
🗣️本集來賓:臺大實驗林管理處長 蔡明哲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 森林的功能有什麼呢? 台大實驗林對我們來說有什麼重要性? * 森林/樹木的碳匯怎麼計算的? 蔡處長逐步分析係數與公式。 * 一公頃的森林,預估每年可以吸附10噸的CO2,台灣的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每年大概可以吸附2185萬公噸的的CO2,相當於全國碳排的7% * 企業認養森林,有哪些容易誤解的錯誤觀念?

Duration:00:21: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3:涵蓋6項SDGs的小農種碳,企業可以怎麼參與?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4/22/2024
🗣️本集來賓: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在這一集當中,「小農種碳」的發起人方儉跟我們分享此專案怎麼顧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小農更樂意投入專案,也讓此專案更具未來和發展。 *「小農種碳/努力小農」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國際驗證機構立案審查的「土壤碳匯專案」,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發起人方儉董事長協助小農申請驗證,也成功通過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for Global Goals)的立案審查(Preliminary Review)。

Duration:00:21:4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2:「小農種碳」:小農要怎麼種出土壤碳匯? ft.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4/15/2024
🗣️本集來賓: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 方儉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方儉董事長從他自身經驗,帶你了解國際上的各種與碳相關的協定。 *「小農種碳」怎麼開始的? *「小農種碳」的基本作法和概念是什麼?

Duration:00:21:1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1:土壤碳匯與「千分之四倡議」: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0.4%,就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4/8/2024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微生物和土壤碳匯的關係:他們怎麼幫我們把大氣中的碳種回土裡呢? *「千分之四倡議」我們距離這目標還有多遠,負碳農法有機會達成嗎? *對農家來說,執行負碳農法有哪些障礙,我們可以怎麼協助呢?

Duration:00:19:3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10:「黃碳」是不容忽視的碳匯潛力股,微生物幫忙把碳種回土裡 ft.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4/1/2024
🗣️本集來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吳羽婷副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黃碳」呢? 若比較綠碳、藍碳與黃碳,在全球或台灣,它們各自佔了多少的比例? *黃碳為什麼開始被大家重視? *「負碳農法」是什麼? 和一般耕種方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認識這些有固碳功能的微生物,它們怎麼增加我們黃碳碳匯的?

Duration:00:21: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9:你的消費都影響未來!在負碳商店購物累積你的碳帳戶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3/25/2024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負碳商品」?它們怎麼來的? *在這幾間負碳便利商店觀察,民眾目前的購買意願高嗎? *負碳商店的推動有哪些挑戰? *李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本碳帳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Duration:00:22:2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8:碳時代來臨,碳成本起碼占企業營利10%!? 台灣碳交易之父提供三點建議 ft.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3/18/2024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碳權」呢? *台灣「碳權交易所」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在去年底上線,踏出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里程碑。「碳權交易所」正式啟動,對台灣企業有何意義? *台灣中小企業在減碳行動可以扮演什麼積極角色? *根據李堅明教授的研究,在碳時代之下,企業的碳成本起碼占企業營利10%,面對碳焦慮,李教授提出三個台灣企業可以執行的方向:惜碳、減碳、創碳。

Duration:00:22:0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7:「綠色旅行」減碳實踐,交通碳排怎麼辦? ft.綠色和平 減塑專案主任 徐聖惠

3/11/2024
🗣️本集來賓:綠色和平 減塑專案主任 徐聖惠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我們旅行中哪些行為會造成碳排?哪些是主要的「元凶」呢? *旅行時常使用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盥洗用品/拖鞋/罐裝水),都會產生多餘的碳排。如果我們把手搖杯或便利商店咖啡的拋棄式外帶杯,都改成循環環保杯可以減下多少碳排呢? 不要小看你的每一個選擇,對地球永續都是關鍵! *無論出國旅行或是國內旅行,「交通」絕對是必要的要素、坐飛機/自駕旅行是產生碳排的主要因素之一,這部分有辦法改善嗎?

Duration:00:21:4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全明星笑話賽】:「零碳未來」主持人賈新興!參戰!!

3/5/2024
台慶特別節目【全明星笑話賽】在3/1圓滿落幕, 「零碳未來」主持人賈新興也帶著獨樹一格的幽默感參戰啦! 來聽聽賈博在比賽上的表現吧!

Duration:00:00:3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6:「綠色教育」淨零概念向下扎根,怎麼讓學生「有感」是最大關鍵!ft.關渡國中教師群(陳忻蔓、李昀儒、廖翊含)

3/4/2024
🗣️本集來賓:關渡國中 教師群,陳忻蔓老師、李昀儒老師&廖翊含老師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學生們其實對於「零碳」、「碳排」與「氣候變遷」等等知識都相當熟悉,綠色教育的最大挑戰在於怎麼讓學生「有感」,他們意會到這是全球人類的共同義務,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可以看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甚至鼓勵他們提出減少生活中碳排的方法。 *讓學生「有感」的其中一個重點是課程的設計,像是老師們利用「桌遊」方式,模擬生活中的用電行為,並分組結算碳排分數,引導大家討論和評估,各組可以怎麼做,是否能平衡能源需求和碳排;此外,計算「班班有冷氣」的電費也是一個做法,透過帳單金額計算,也可以讓學生們「有感」自己製造了多少碳排,並討論因應之道。 *對教育場域來說,綠色教育需要資源的挹注,如何取得、整合各方資源,讓教職員更可以有效地執行與設計相關課程,也是目前一大挑戰與重點。

Duration:00:21:2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5【減碳遊記】關渡國中公民電廠:人人都可以建置「公民電廠」? 怎麼評估和執行呢?

2/26/2024
🏫【減碳遊記】地點:關渡國中,干豆好公民電廠 🗣️本集來賓: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能源組專員 唐偉傑 「公民電廠」以公民為參與主體,通常是以公民電廠附近的村里或社區居民為主,鼓勵在地民眾參與,共同打造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目前最常見是以「屋頂光電」為主要發電形式。 本集我們主要探訪的是關渡國中「干豆好公民電廠」,2019年開始,一年約可以發兩萬多度的綠電,它也是台北市第一座屋頂光電的公民電廠。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設置公民電廠,對周邊居民來說,最有疑慮的事情是什麼呢? 這過程應該怎麼溝通? *公民電廠只有屋頂光電的形式嗎? 有沒有其他可能? *如果我們也想投入公民電廠的設置,可以怎麼評估和開始呢?

Duration:00:21:3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4: 【減碳遊記】前往關渡國中公民電廠:「公民電廠」是什麼?人人都有機會為綠電盡一份力!

2/19/2024
🏫【減碳遊記】地點:關渡國中,干豆好公民電廠 🗣️本集來賓: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能源組專員 唐偉傑 「公民電廠」以公民為參與主體,通常是以公民電廠附近的村里或社區居民為主,鼓勵在地民眾參與,共同打造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目前最常見是以「屋頂光電」為主要發電形式。 本集我們主要探訪的是關渡國中「干豆好公民電廠」,2019年開始,一年約可以發兩萬多度的綠電,它也是台北市第一座屋頂光電的公民電廠,在人多地狹的台北市,公民電廠怎麼設立的? 它怎麼幫我們解決綠電的問題,又怎麼跟在地的居民溝通的呢? 真的人人都可以當廠長嗎? 我們如果也想參與或建設公民電廠,有沒有什麼條件和注意事項呢?

Duration:00:21:0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3:臺灣的能源轉型全球第幾名?回顧2023年臺灣氣候變遷轉型成績 Ft.臺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媽媽氣候行動聯盟 常務理事 徐光蓉

2/12/2024
祝大家新春佳節愉快,也感謝您在年假期間不忘一起關心減碳議題! 趁著除舊布新的時節,我們也來回顧臺灣2023能源轉型成績。 臺灣的減碳成績到底怎麼樣呢? 有哪些項目我們做得不錯,值得嘉許;又有哪些我們需要加把勁呢? 我們本集主要採用的指標是2023年12月8日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ion)與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共同於COP期間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 2023年共67個國家在評比內,台灣2023年的評比分數為36.94分,排名第61名。 這樣的分數是怎麼來的? 鄰近臺灣的日本、韓國成績又是如何呢? 請聽這集「零碳未來」讓我們一起回顧2023年的減碳績效,看看哪些可以加強改進! 展望2024更好的未來!

Duration:00:21:4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2: 歐盟認定「核能」是綠能嗎? 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Ft.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研究員 林正原

2/5/2024
這集我們要繼續討論「核能」。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部分國家提出了加速發展核能的聯合宣言, 共同倡議在2050年之前,要再增加2倍的核能裝置容量,達到目前的3倍規模。 也有部分報導和輿論提到,歐盟視「核能」為綠能之一,這部分的詮釋是不是有討論的空間? 本集就從這個討論出發,可以說是最重視環保的歐盟,之所以「認定」核能可以做為綠能,是基於什麼原因? 也不是所有核電都是歐盟認定的綠能喔,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達到呢? 目前臺灣的核電,符不符合這些條件呢? 我們可以怎麼改善我們的電力供給呢? 請聽這一集零碳未來,帶您逐步解析,核電到底是不是綠電?

Duration:00:20:5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1: 「核能」是零碳的答案嗎?核廢料應該怎麼處理? Ft.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李敏教授

1/29/2024
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之後,針對「核能」的討論與想像愈來愈多。 核能最大的優勢就是低碳排,如果可以取代燃煤火力發電,應該是可以大幅減少碳排。 全球目前核能發電占比約1成左右,哪些國家是核能大戶? 2024年核能發電的發展有沒有重大進展,SMR小型核電廠或是核融合反應爐有沒有機會在未來實現呢? 大家最關心的核廢料議題,到了2024年有沒有建議的處理方式呢? 請聽這一集零碳未來,帶您逐步解析,2024全球的核能現況與可能性!

Duration:00:21:1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100: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能」推動的障礙在哪裡? Ft.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 莊閔傑

1/22/2024
今天我們要聊聊「海洋能」,「海洋能」是否可以成為我們台灣綠電的處方籤呢? 台灣能源轉型7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海洋能排行第四位,對四面環海的台灣來說,「海洋能」似乎是一個永續能源解方,但海洋能發展為什麼相比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更遲緩呢?

Duration:00:21: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99: 台灣地熱潛能高達40GW!「地熱發電」發展欠缺哪一步? Ft.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宋聖榮教授

1/15/2024
今天我們要聊聊能源「地熱發電」,在追求綠電的目標下,「地熱發電」是否也是我們台灣綠電的處方籤呢? 台灣能源轉型7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排在第3位的地熱,絕對是有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 但相比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地熱發電的成效和進展似乎較遲緩,我們可以投下資源,寄託在地熱發電嗎? 這集零碳未來會帶您討論,「地熱」到底是什麼? 台灣哪些地方有「地熱」?「地熱發電」有什麼優缺點? 國際上哪些國家發展地熱發電,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請聽這一集零碳未來,帶您逐步解析,發展「地熱發電」我們還欠缺哪一步?

Duration:00:21:0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98: 企業淨零轉型的人力缺口,「綠色人才」怎麼來? Ft. 資誠PwC Taiwan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 李宜樺

1/8/2024
淨零永續已經成為全球的運動和趨勢,對各國和台灣企業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大家都著手「淨零轉型」,轉型需要人來推動和策劃,「綠色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增加。 究竟什麼是「綠色人才」?「綠色人才」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企業主需要綠色人才的話,應該怎麼找尋呢? 我們又如何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綠色人才呢?。

Duration:00:21:41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EP97: COP28與核能:台灣適合發展小型核電廠 SMR 嗎? Ft.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 趙家緯博士

1/1/2024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在杜拜時間13日正式落幕。 COP28上 各國對於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態度為何? 核融合的發電技術被寄予厚望,小型核電廠 SMR 也在大家的討論和期待之中。 台灣適不適合發展小型核電廠 SMR呢? 我們可不可以從各國經驗中找到適合我們的路線? 趙家緯博士日前從杜拜回國,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就來請教趙博士,他在COP28現場的所見所聞,以及今年的會議重點和各國減碳的進度和檢討。

Duration:0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