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火星人類學家  To Martian Anthropologists-logo

給火星人類學家 To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Arts & Culture Podcasts

「給火星人類學家」展覽援引比利時藝評家蒂埃里・德・迪弗於《以藝術之名》中假想的未來場景,邀請藝術家在網路空間以及實體現場,為日後可能登陸地球的「火星人類學家」,留下可供其考察人類文明的各式線索。藝術家將以「網頁」作為作品實質發生的特定場所,實體場所則作為作品延伸的界面,佈署與線上作品遙相呼應的索引。 策展人:張君懿 藝術家:陳萬仁、齊簡、克羅德・克羅斯基、艾瑞克・瓦提耶、杜利安・高登、徐瑞謙、何采柔、澎葉生、賴志盛、時永駿、郭文泰 × 河床劇團、牛俊強、李明學、謝佑承、王雅慧。 線上展區:martian.beauxarts.tw 實體展區:新北市藝文中心|展期:08/04-09/28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oMartianAnthropologists/ The exhibition To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invokes the imaginary future scenes from In the Name of Art by the Belgic art critic, Thierry de Duve, and invites the artists to leave, both in cyberspace and in the physical venue, all kinds of clues for the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who might land on Earth someday to launch a field research on the human civilizations. For the artists, web pages will be the specific site where the artworks actually take place, and the physical venue serves as an extended interface and an index of deployment echoing remotely the online artworks. Curator: Chun-Yi CHANG Artist: Wan-Jen CHEN(TW), Chien CHI(TW), Claude CLOSKY(FR), Yannick DAUBY(FR), Dorian GAUDIN(USA), Joyce HO(TW), Yu-Cheng HSIEH(TW), Jui-Chien HSU(TW), Chih-Sheng LAI(TW), James Ming-Hsueh LEE(TW), Jun-Qiang NIU(TW), Craig QUINTERO X Riverbed Theatre(USA), Yung-Chun SHIH(TW), Ya-Hui WANG(TW), Eric WATIER (FR) Exhibition on line:https://martian.beauxarts.tw FB: www.facebook.com/ToMartianAnthropologis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ocation:

United States

Description:

「給火星人類學家」展覽援引比利時藝評家蒂埃里・德・迪弗於《以藝術之名》中假想的未來場景,邀請藝術家在網路空間以及實體現場,為日後可能登陸地球的「火星人類學家」,留下可供其考察人類文明的各式線索。藝術家將以「網頁」作為作品實質發生的特定場所,實體場所則作為作品延伸的界面,佈署與線上作品遙相呼應的索引。 策展人:張君懿 藝術家:陳萬仁、齊簡、克羅德・克羅斯基、艾瑞克・瓦提耶、杜利安・高登、徐瑞謙、何采柔、澎葉生、賴志盛、時永駿、郭文泰 × 河床劇團、牛俊強、李明學、謝佑承、王雅慧。 線上展區:martian.beauxarts.tw 實體展區:新北市藝文中心|展期:08/04-09/28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oMartianAnthropologists/ The exhibition To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invokes the imaginary future scenes from In the Name of Art by the Belgic art critic, Thierry de Duve, and invites the artists to leave, both in cyberspace and in the physical venue, all kinds of clues for the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who might land on Earth someday to launch a field research on the human civilizations. For the artists, web pages will be the specific site where the artworks actually take place, and the physical venue serves as an extended interface and an index of deployment echoing remotely the online artworks. Curator: Chun-Yi CHANG Artist: Wan-Jen CHEN(TW), Chien CHI(TW), Claude CLOSKY(FR), Yannick DAUBY(FR), Dorian GAUDIN(USA), Joyce HO(TW), Yu-Cheng HSIEH(TW), Jui-Chien HSU(TW), Chih-Sheng LAI(TW), James Ming-Hsueh LEE(TW), Jun-Qiang NIU(TW), Craig QUINTERO X Riverbed Theatre(USA), Yung-Chun SHIH(TW), Ya-Hui WANG(TW), Eric WATIER (FR) Exhibition on line:https://martian.beauxarts.tw FB: www.facebook.com/ToMartianAnthropologis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王雅慧|Draw a Circle

6/9/2021
王雅慧 王雅慧的創作形式涵括錄像、裝置、攝影、繪畫,從現實與影像的交會重疊處,提出許多關於虛/實、內/外空間、影像本質、觀看經驗的問題。在主題上,則關注在東方的自然哲學中,人與世界的關係與思維方式,並從當代生活的經驗中,探索重新納入這種思維方式的可能性。 Draw a Circle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在 Draw a Circle 當中,使用者必須順著畫面上的圓形搜索才能找到感應區塊,因此,當他們在這個介面停留期間,眼與手也必須協調一致地回應這個圓形。一旦觸動感應區塊,便會啟動長度一分鐘的錄像作品。藝術家在創作時,常感覺像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發亮的星星,而太空船雖然必須由人來駕駛,但也須遵循著宇宙的規則才能順利航行,唯有人與宇宙合作時,方能踏上尋找星星的旅程。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wang_yahui_draw_a_circle Ya-Hui WANG Engaged in video, installation,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 the artist...

Duration:00:01:1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謝佑承|星叢 / 藍幕

6/9/2021
謝佑承 謝佑承的專長為複合媒體及空間裝置,其創作擅長製造臨場的觀察誤區,關注影像、機器和錯覺現象之間異動的主體性,進而對應至人與世界的認識經驗與存在關係。 星叢 / 藍幕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夕陽低垂,各種光在夜裡浮動閃現。熙來攘往的公路車潮與通明深邃的街燈,遠看是點點微光與星叢,構築了現代生活與城市。流水時間隨一幀幀靜態影像片段切格,循序播放,造就了真實般的觀視錯覺。而現在,超級逼真的巨量影像以各種介面,朝我們襲來。在此刻所有人被迫遣返的獨處時刻,眼前唯留發光的屏幕與影像,這一切也許是從一個碰撞的火花開始,光以點綿延成線,以線拓展為面, 構成時間與文明。 星叢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ieh_yucheng_star_cluster 藍幕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ieh_yucheng_blue_screen Yu-Cheng HSIEH Specialized in mixed media and spatial...

Duration:00:00:5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李明學|遙望的空洞

6/9/2021
李明學 李明學反轉生活周遭物件的使用方式,轉換其外觀造型或被觀看的角度,在探索當代藝術的可能性上,創造出輕盈的另類解讀。他以幽默的手法,重新檢視媒體、教育與社會框架下,對各種事物/物件的慣性理解。 遙望的空洞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人們總傾向相信「呈現」所帶來的一切,無論是透過視覺上所謂的「有圖有真相」,或是任何有形的證據紀錄,都是「眼見為憑」所衍生出的意識形態。講究科學邏輯的「呈現」,攻佔了人們大部分的生活,然而,作為「呈現」反面的「缺席」所連繫的無形情感,抑或是稍縱即逝的無法描述,卻成了一個難以遙望的空洞。令人感到可怕的是,這種空洞並非不存在,而是人們的視而不見。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james_minghsueh_lee_distant_hollow James Ming-Hsueh LEE His work often spotlights on the objects found in all sorts of stores. With a penetrating sense of...

Duration:00:01:1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牛俊強|Self Portrait

6/9/2021
牛俊強 牛俊強長期從事錄像和平面複合媒材創作,作品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出發,延伸至時空向度中,讓不可見的關係連結、個人至群體的生命意識得以浮現,擅長闡述「存在的本質」。 Self Portrait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藝術家在臺灣盲人重建院擔任了一年多的志工,期間接觸了十二位全盲的視障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藝術家問他們:「你覺得我的外表是什麼樣子?」他們以聲音、氣味、移動的感覺等「非視覺」的經驗描述藝術家的長相,他再將這些描述外表的文字,以布萊爾點字(盲文)的方式打在與身等高的牛皮上。這些點字如同從皮膚裡長出的疹子,也像年代不詳的古卷地圖。這件作品是可見與不可見的辯證,也是對視覺藝術外在形態追求的省思。明眼者無法從點字內容得知藝術家的外表,而學過盲文的視障者則能從這些點字,「看見」事物形貌下更深刻的本質。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niu_junqiang_self_portrait Jun-Qiang NIU The artist focuses on video, film and...

Duration:00:01:1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郭文泰 × 河床劇團|The Out There is Truth

6/9/2021
郭文泰 × 河床劇團 郭文泰是雕塑家和裝置藝術家,於1998年創立河床劇團並擔任藝術總監。他們的演出從「意象」出發,橫跨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的界線,先後於亞洲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Collateral Events、Kobe Biennale以及國內外美術館展出。 The Out There is Truth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在過去四十年間,導演大衛.林區在電影創作中將人們所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因其生涯早期的藝術家經歷,他的電影不像傳統的敘事故事,而是一件又一件的動態繪畫與雕塑,將觀眾包圍在超現實的另類世界中。展出作品是來自河床劇團2015 年《夢見大衛.林區》作品中的一個短景,頌揚神秘之物,以及對理性思維的共同抵抗。正是“out there”才是真相。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craig_quintero_riverbed_theatre_the_out_there_is_truth Craig QUINTERO × Riverbed Theatre Sculptor,...

Duration:00:01:1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時永駿|家庭劇院

6/9/2021
時永駿 時永駿的創作類型涵蓋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與文字,以探討日常生活的私人經驗及人類行為作為主軸,作品形式大多以電影與戲劇的拍攝手法進行前置作業,近年來多以計畫型展演發表。 家庭劇院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居家裡的「風景」令人感到神秘,它們成形的方式相當微妙,除了因實用性而存在,也為了裝飾目的,以及一些因個人喜好而產生的無以名狀、難以歸類的陳列方式,未曾有什麼道理可言。最近「居家隔離」或是「避免群聚」變得非常普遍,人們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日常物件突然之間變得更貼近我們。在《家庭劇院》裡,日常物件與人的角色關係切換了原本的對應關係;從原來的理所當然,轉而串連起好幾幕日常故事:櫃子裡、沙發上、冰箱裡、通往二樓的樓梯轉角處。在我們避免戶外接觸的同時,無意之間卻在私有的居家室內拉近了距離,原本存於日常中的微小,在此刻被放大,就在離我們很近的眼前,隨手可得。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shih_yungchun_home_theater Yung-Chun SHIH Mainly engaged in...

Duration:00:01:1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澎葉生 × 徐瑞謙|材料行

6/9/2021
澎葉生 聲音藝術家澎葉生,利用周邊物件、電聲與表音文字來進行創作,對動物、大自然、城市以及異常的聲音現象著迷。他同時和視覺藝術家、舞蹈家合作並設計電影音效。自2007年起長居臺灣,探索島上的「音」景,與生物學家共同進行藝術與科學的計畫。 徐瑞謙 × 澎葉生 材料行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此作品從藝術家徐瑞謙曾使用過的材料著手,建構一個如同建材行裡分類得當的型錄,但材料沒有常規的尺寸或說明,而是以各自的「聲響」取代。各品項在介面中被使用者滑動、抽取與挑選,像是參與藝術家創作前篩選媒介的過程。那些在型錄中的媒材,並非各自為政,而更像是一個個團塊,在數位的彼端躍躍欲試地等待,等待被擷取,等待一個未來的觸動。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u_juichien_yannick_dauby_material_store Yannick DAUBY Background in musique concrete and improvisation, the sound artist uses...

Duration:00:01:2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賴志盛|輕舟 / 消長

6/9/2021
賴志盛 賴志盛在空間或風景中進行細膩的干預性藝術實踐。其創作以裝置及雕塑等多種媒介,探索了張力、日常生活及個人經驗。他關注細節,常在特定空間的不同元素之間創造新關係,直接與觀眾的身體及存在感知相溝通,作品帶有一種輕鬆、富有遊戲意味的低限主義傾向。 輕舟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將螢幕視作一個平滑的表面,當手指或滑鼠按壓滑過,螢幕會顯出波紋,如同小船駛過平靜的湖面。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lai_chihsheng_light_boat / 消長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在不斷指向未來的同時,也是當下永無止息的消逝。這裡是時間的邊境,亦是影像的廢墟。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lai_chihsheng_increase_and_decrease Chih-Sheng LAI With delicate interventions in space and the landscape--a pulled thread, a...

Duration:00:01:1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何采柔|20200610 / No Surprises

6/9/2021
何采柔 何采柔主要從事的創作有影像、裝置、繪畫等類型,同時跨足劇場編導與劇場設計。她從平凡微小的日常行為,延伸出具超現實氛圍的作品,並且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 20200610 / No Surprises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無論是以繪畫、裝置或影像的方式創作,何采柔的作品總能以局部分解的動作、日常習慣的切片與豐富迷離的光影來呈現人與現實之間某種既親密又疏離的緊張關係。而這些獨特而強烈的創作一方面包圍著觀眾,卻又與其保持對峙的狀態, _幾乎讓日常的片刻直接成為了一道風景或儀式。 20200610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joyce_ho_20200610 No Surprises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joyce_ho_no_surprises Joyce HO Mainly engaged in video, installation and painting, the artist sets foot...

Duration:00:01:1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徐瑞謙 × 澎葉生|材料行

6/9/2021
徐瑞謙 徐瑞謙從雕塑的學習背景出發,擅長運用不同質性的媒材,在空間中進行裝置創作。他讓物件彼此充滿張力,可能呈現和諧且充滿共鳴的關係,也或許暗藏著模糊與矛盾。 澎葉生 聲音藝術家澎葉生,利用周邊物件、電聲與表音文字來進行創作,對動物、大自然、城市以及異常的聲音現象著迷。他同時和視覺藝術家、舞蹈家合作並設計電影音效。自2007年起長居臺灣,探索島上的「音」景,與生物學家共同進行藝術與科學的計畫。 材料行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此作品從藝術家徐瑞謙曾使用過的材料著手,建構一個如同建材行裡分類得當的型錄,但材料沒有常規的尺寸或說明,而是以各自的「聲響」取代。各品項在介面中被使用者滑動、抽取與挑選,像是參與藝術家創作前篩選媒介的過程。那些在型錄中的媒材,並非各自為政,而更像是一個個團塊,在數位的彼端躍躍欲試地等待,等待被擷取,等待一個未來的觸動。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u_juichien_yannick_dauby_material_store Jui-Chien HSU Starting...

Duration:00:01:4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杜立安・高登|代罪者

6/6/2021
杜立安・高登 杜利安.高登在美國紐約從事雕塑和裝置的創作,擅於打造徒有動力、卻沒有明確移動目的機械裝置。這些擬人化的作品本身,往往誘發觀者的質疑物的本質,同時反映了人類與物質之間的微妙關係。 代罪者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九件陶瓶同時在線上票選網頁上展示。展期間,參觀者受邀票選出最醜的一件。每週得票數最高的陶瓶將在實體展區中被砸碎在地板上。隨著展期的進行,網頁持續更新的同時,參觀者可就現有的陶瓶進行投票。當展覽結束時,僅存一件陶瓶。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dorian_gaudin_pharmakos Dorian GAUDIN The New York-based artist works in sculpture and installation. His installations often include masterfully engineered machines that lack any explicit purpose, yet move spontaneously,...

Duration:00:01:4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艾瑞克.瓦提耶 × 張君懿 | 低調的作品—向布勒哲爾致意

6/6/2021
艾瑞克・瓦提耶 法國藝術家瓦提耶從事印刷作品已超過廿年的時間,包括影印、書籍、海報、傳單與明信片,其流傳最廣的形式是僅有四頁的「薄書」。2006年出版的《塊磚》集結藝術家卅多本小冊,由可撕離的紙頁堆砌而成塊狀書形,透過網站(www.ericwatier.net)提供免費下載。藝術家恣意運用各種開本規格,同時以幽默的方式顛覆傳統的通路模式。 張君懿 張君懿以藝術家和策展人的雙重視角,思考創作與策展相融共生的可能性,探索如何在不同藝術領域之間觸發共通創作思維及其潛在的多向連結。 艾瑞克.瓦提耶 ×...

Duration:00:01:2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克羅德・克勞斯基 | 拍賣價

6/6/2021
克羅德・克勞斯基 2005年法國「杜象獎」得主,過去廿年來法國當代藝術家的指標人物之一。作品的媒材形式十分多元,涉及繪畫、雕塑、攝影、錄像、拼貼、寫作與有聲作品。其創作多源自對媒體與人際溝通的細膩觀察,關注著當代社會的消費議題。 拍賣價 2019-2020|無限循環的互動網頁 《拍賣價》網站以好玩有趣的方式,鼓勵展覽參觀者、網路使用者或是火星人,去體會在地球上流通的影像與藝術的價值。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claude_closky_hammer_price Claude CLOSKY Laureate of the Prize of Marcel Duchamp in 2005, and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France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Based on a keen observation of the media,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Duration:00:01:1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齊簡|魚缸實況

6/6/2021
齊簡 齊簡的作品橫跨了繪畫、裝置與影像等多種媒材,透過研究光影、感知行為和場所機制,在表面/深度、想像/客觀現實之間實驗各種可能性。於他而言,創作是一個從創作者成為觀者的過程,試圖透過單純的方式,把「看」本身的複雜性實踐出來。 魚缸實況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藉由訪客對頁面的點按,畫面中的明暗與空間將被切換,這像是身體的移動與占領,隱隱約約地為我們供給一種特殊的漫遊路徑,一種對「現場」概念的回應。這像是我們在生活中的尋常經驗:當我們進入屋內,通常第一件事是尋找電源開關,然後將電燈打開;離開時,將燈關上,去到下一個地方。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chi_chien_fish_tank_on_live Chien CHI Chi Chien's work spans a wide variety of media, from painting, installation to video by which the artist constantly explores the conceptual...

Duration:00:01:2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陳萬仁 | 我很渺小但我有偉大的夢想

6/6/2021
陳萬仁 陳萬仁的創作以錄像藝術為基點,聚焦在影像的循環,並拓展影像至空間裝置、劇場體驗、跨媒體合作等。他的作品對重複的生活行為提出深刻洞察,並使觀者感受到一種淺淡的荒謬和幽默。 I'M LITTLE BUT I HAVE BIG DREAMS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鳥瞰的視野,獨立於所有之上,在空中能清楚看見所有地界,那些我們以為模糊不清的,在拉高了距離之後,都顯得再清晰不過。迥異於自然之景的遼闊彩塊,人類之景乃是散落的點狀與分區的格子,彼此的間隔猶如毫不猶豫道下的句點。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chen_wanjen_im_little_but_i_have_big_dreams Wan-Jen CHEN With a focus on video art, the Taipei-based artist diligently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moving images--from space installations and...

Duration:00:01:2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張君懿|給火星人類學家的一封信

6/6/2021
「魚總是這樣,不知道自己在水裡。」——蒂埃里・德・迪弗 親愛的火星人您好: 歡迎登陸地球! 如果您已開始探查地球,我想要透過這個名為「給火星人類學家」的展覽,向您引介一些地球人的藝術作品。為了這一天,我們已準備了許久,因為您的到來早有預言;1989年,比利時藝評家蒂埃里・德・迪弗在《以藝術之名——為了一種現代性的考古學》這本書中透露了此事:「您從火星來到地球,您對地球一無所知,因此您沒有任何成見(除了身為火星人所帶有的成見)⋯⋯」 ¹...

Duration:0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