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有詩 (續 寫作這條路)-logo

相逢‧有詩 (續 寫作這條路)

Arts & Culture Podcasts

相逢‧有詩(2022.1~) 臺灣的新詩發展,稍晚於中國新詩和胡適。1923年5月,追風(謝春木)以日文創作〈詩の真似する〉(詩的模仿)四首短製,才開展了臺灣新詩的序幕。當時臺灣受日本統治,追風接受本教育,受到日本新文學的影響,使用日文寫詩。所以,臺灣新詩發展前期是在日本新文學的壟罩下,以日文書寫開始,這是殖民地文學的主要特色之一。 從1923年追風發表〈詩の真似する〉開始,直到今天,近100年間,臺灣至少出現了一千位詩人吧。百年來,臺灣詩人對應於不同的時空、場域,創作不懈,發揮想像,已經寫出非常豐富而又多樣的作品。這就是《相逢有詩》未來要介紹的對象。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17rti@rti.org.tw 寫作這條路(2020.7.1~2021.12.31) 編輯的向陽,作家的向陽,教授的向陽,三種身分讓向陽與台灣作家有了不一樣的牽連。聽向陽談他的作家朋友,在「寫作這條路」上,生命與創作如何交織出最燦爛的光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ocation:

United States

Description:

相逢‧有詩(2022.1~) 臺灣的新詩發展,稍晚於中國新詩和胡適。1923年5月,追風(謝春木)以日文創作〈詩の真似する〉(詩的模仿)四首短製,才開展了臺灣新詩的序幕。當時臺灣受日本統治,追風接受本教育,受到日本新文學的影響,使用日文寫詩。所以,臺灣新詩發展前期是在日本新文學的壟罩下,以日文書寫開始,這是殖民地文學的主要特色之一。 從1923年追風發表〈詩の真似する〉開始,直到今天,近100年間,臺灣至少出現了一千位詩人吧。百年來,臺灣詩人對應於不同的時空、場域,創作不懈,發揮想像,已經寫出非常豐富而又多樣的作品。這就是《相逢有詩》未來要介紹的對象。 前往>>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 Facebook 聽友來函: 17rti@rti.org.tw 寫作這條路(2020.7.1~2021.12.31) 編輯的向陽,作家的向陽,教授的向陽,三種身分讓向陽與台灣作家有了不一樣的牽連。聽向陽談他的作家朋友,在「寫作這條路」上,生命與創作如何交織出最燦爛的光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想念的聲音(2)

7/27/2022
作家向陽 本集繼上集介紹陳育虹、張寶云、葉覓覓三位女詩人寫的「想念」的詩之後,為聽眾介紹三位男詩人寫的「想念」。 鄭愁予作品〈天窗〉,描寫一個人睡前透過天窗,仰看天上繁星,想念朋友的心情,賦予「天窗」美麗、浪漫的感覺和想像,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想念之情寫得相當動人。「天窗」被轉喻為「好深的井」,讓想像之深更加圖像化,生動活潑。其次,詩人以冬去春來,表現季節輪替的無法抵擋,也凸顯了欣見愛情的的雀躍。最點出在夢中響著的「名字」,「自在得如流水」,更見「想念」的潺潺不絕。 蘇紹連作品〈問劉十九變奏曲〉,化用唐朝詩人白居易詩〈問劉十九〉並加以變奏,以解構重組法,添增了白詩沒有說出(或想要說出)的想念之情,讓整首詩充滿現代感,產生新感覺。全詩十行都用「好嗎」作為結尾,讓寒天邀請對方共聚的想念之情更加濃稠;又以綠色象徵的寧靜和紅色象徵的溫暖,互相渲染,表現互相繾綣、相互取暖,以及對對方的企盼之殷。 李勤岸寫的台語詩〈寫字〉,是一首表現手法高超的詩。詩題「寫字」不是真的寫字,而是寫心情、寫心事,寫人的想與念,具有深刻的哲思。詩只有兩段,第一段寫人與人之間的「傷」、「害」與「恨」,該用甚麼態度回應;第二段則反過來思考,用「愛」疊在「恨」上面,不僅能滲入心中,有能將「傷」擦拭乾淨。用愛「想念」一切外在的傷害和恨意,才是真正的「寫字」,值得細讀。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想念的聲音(1)

7/21/2022
作家向陽詩從日常生活中來,日常生活中有一種聲音經常浮現我們腦海,早起推窗看天空、走過街道小巷、晚上睡覺前,總會有某種聲音在我們耳朵旁迴盪,那就是「想念」。本集介紹三位女詩人寫的和「想念」有關的詩。陳育虹寫的名詩〈我告訴過你〉,只有八行,但每行都使用長句,讀來有著纏綿悱惻、細密委婉的感覺,營造了不能止…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新世紀新世代詩選》(5)

7/14/2022
本集繼前四集主題,介紹以下三位新世代女性詩人及其作品。 廖亮羽的作品〈看不見的房間〉,寫年輕世代面對的苦悶與焦慮、追尋與迷惑,相當動人。她以一對戀人的日常生活切入,從瀏覽臉書到日常的困頓,以及對於人生前途的迷惘。最後收攏於「進入彼此看不見的房間」,卻「在鏡子裡看見父母的陰影」、「在水漥裡看見自己/ 由泥淖的表情誕生/ 從另一張臉結束」。整首詩深刻地寫出年輕世代的愛情、婚姻與未來都陷入泥沼之中的苦悶。 徐珮芬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簡潔俐落的字句直抒厭世代對虛假社會的反叛、對道德規範的逃離,以及對自我理念的堅持。詩中直接揭開常識的假面,如父母、童話、課本所營造的看似正向、實則虛假的道理;也使用諷喻手法,嘲弄日常的虛情假意,讓讀者震撼、驚愕之餘,省思生命的真正意義和課題,是一首有趣而又有力、簡潔而又具有想像空間的好詩。 吳緯婷的作品〈白〉,一開頭就說「白的事物不是純潔,白是被弄髒的準備」,鋪陳出「白不是白,白只是白的名字」的意涵,一如公孫龍「白馬非馬」論的弔詭邏輯。接著帶入「白的婚禮」,深層寫出名與相之間無法完全釐清、互相糾纏,也互為對話的灰色地帶。她善用白與其他色彩的浸染關係,寫婚姻與愛情的不確定性,辛辣不凡,諧趣而又深刻。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新世紀新世代詩選》(4)

7/7/2022
本集繼前三集主題,介紹以下三位新世代詩人及其作品。蘇家立作品〈子午線後〉,以超現實手法,透過對鏡的景象凸顯世間人事物的荒謬,相當深刻。詩人以「子午線後」為題,寫出在人造的時間界域之中,地理上的東方與西方、時間上的昨天與今天、白日與晚上,就像一個人對鏡,看到鏡中的我,比較鏡外的我,正忙著找一頂不上不下…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新世紀新世代詩選》(3)

6/30/2022
本集繼前兩集主題,介紹以下三位新世代詩人及其作品。馬華詩人周天派的二行小詩〈基礎生活II〉,以8首語言明淨、簡約的詩作,從日常語言中錘鍊雋永的警句,扭轉讀者對於日常用語的慣性思維,在驚訝、錯愕與會心的多重翻轉中,體悟語言的新感覺而有所啟發,既幽默又機警,且富有深刻的內涵。他的小詩並不說教,卻能寫出讓人深思的人生課題,寓言性強,道理留給讀者自己去想。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新世紀新世代詩選》(2)

6/23/2022
作家向陽繼上集介紹《新世紀新世代詩選》及原住民詩人沙力浪詩作之後,本集繼續介紹以下三位新世代詩人及其作品。曾琮琇寫的詩〈模擬十四行〉,以「模擬」為題,嘗試探討現實世界和模擬實境之間真假難分,一開頭用豢養於動物園裏的「斑馬」,明「內在的滄桑」,就如同莊子用夢中的「蝴蝶」來比喻醒後的「莊子」一樣,都有人生如夢、心境滄桑的喻意。最後一段說:「終於牠累了。適時/ 回到黑暗裏/ 背對我/ 把我留下」──寫得真好,馬累了,回到黑暗中;我卻被留下來,就算再累,也必須獨自面對人生的疲累,繼續前行,隱喻人必須面對現實才能找到自我。 夏夏的詩作〈成為叛徒〉,寫的是寧可走自己的路,摸索自己的終點的決心。詩作以沿路可能面對的險境,必須斷然拒絕昔日「流連之處」,把「恐懼」當成益友。最後一段,點出生命必須在不斷挫敗、不斷死去、不斷復活的過程中完成,就算「成為人們口中的叛徒」也甘之如飴。這首詩頗有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未竟之路〉的哲理和境界。 蔡琳森的詩作〈關於認識恐懼─給Abbas Attar〉以國際知名的伊朗攝影家阿巴斯.阿塔爾為對象,突出阿巴斯攝影中與「恐懼」有關的作品,刻畫阿巴斯的創作精神,關注戰亂下人類面臨的集體處境,相當深刻;此詩也寫出觀賞阿巴斯攝影後的省思:被戰亂、被政治動亂綑綁的人們必須「果敢踏出」恐懼之心,才能免於繼續被「更可怖的」「紛紜的同一性」(美麗的謊言)所控制。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新世紀新世代詩選》(1)

6/16/2022
從本集起,將為聽眾介紹台灣新世代詩人及其作品。作品取自向陽主編,蕭蕭、白靈、陳義芝、焦桐擔任編委的《新世紀新世代詩選》。這部詩選以現年20-40歲的年輕詩人為主,總共收入52家詩作,總體展現了21世紀第一個20年台灣青年詩人的創作成果。他們有各自的風格、不同的聲腔和台步,已經和20世紀前行世代的詩風大有不同。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行踏北海岸(下)

6/9/2022
本集繼21集之後,繼續介紹有關北海岸的詩作。 隱匿的詩〈渡輪〉,以來往於淡水─八里的渡輪為主題,寫搭渡輪的心境,相當細膩且深刻。詩作從啟程寫到終程,旅程中的陰晴不定(隨時可能降雨、隨時可能看到從雲層中撒下的陽光)、河面水紋的形狀變化(從菱形的水紋到晃蕩的同心圓),隱喻人生旅程難免的陰晴圓缺、聚散離合,有蘇東坡《前赤壁賦》所說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通透意境。 林柏維的詩〈潮騷〉,寫北海岸石門老梅的綠石槽海岸,詩人以「薄霧褪去紗籠」、「裸露的沙灘在潮汐裡戲水」、「風仍然不斷向海岸索吻」狀寫海潮襲打沙灘、海風吹過海岸的情景,一方面形容海潮的騷動狀態,一方面也隱喻情人纏綿的情境,相當有趣而動人,既寫綠藻石槽的自然生態之美,也隱喻纏綿情愛的喜悅。 李東霖的詩〈凝聽──寫野柳〉,主要聚焦於女王頭,將歷經萬年方始形成的自然奇觀,巧妙轉譯成老舊朝廷垂簾聽政的太后,別具想像力。最後一段「一盞盞燭台石上的燈被點明」,將在地理位置上和女王頭隔著海岬相望的燭狀石地景帶入,也寫入夜後野柳的美麗勝景,有王勃《滕王閣序》「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蕭瑟之感。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以詩之名(詩人節特輯)

6/2/2022
本集播出適逢端午節前夕,端午之日也是詩人節,因此本集就以「詩和詩人」為主題介紹詩人詩作。席慕蓉的〈以詩之名〉,寫的是詩人中年之後寫詩的心路,描述她從浪漫抒情到為故鄉蒙古發聲、用詩寫出蒙古歷史,重返父祖故鄉的心境,相當細膩。全詩除了表達她的蒙古認同之外,也寄寓她要以詩之名、重塑記憶的心願。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席慕蓉用詩作和蒙古原鄉相遇,透過詩召喚祖靈、重建蒙古認同的深厚愛情。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行踏北海岸

5/26/2022
作家 向陽延續前幾集介紹東海岸、宜蘭,本集我們為聽眾介紹詩人筆下的北海岸:向明詩作〈富貴角之晨〉,寫於1962年某日所看到的富貴角海景及心境,不僅寫海的風景,也寫1960年代反共時期的詭譎氣氛。第一段鋪陳當年富貴角早晨的清新氣息;第二段、三段,分別以「伸右手出去」看到的太平洋、「引頸向西」看到的台灣…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有關龜山島 、太平山、冬山河的詩

5/19/2022
延續第17集、19集介紹東海岸詩作,本集要以詩繼續帶領聽眾北上,讀詩人為宜蘭寫的詩,分別是:小說家、詩人黃春明寫的〈龜山島〉、宜蘭在地詩人黃智溶寫的〈巨木與長河〉以及本節目主持人向陽寫的〈冬山河夕照〉。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來去東海岸(下)

5/12/2022
本集延續第17集來去東海岸之詩作:夐虹〈東部〉、楊牧〈帶你回花蓮〉、胡德夫〈太平洋的風〉等,繼續介紹詩人方群的〈左手是海 右手是山〉、陳義芝的〈我們去找我們的海──台東之歌〉,和詹澈的〈坐觀都蘭山麒麟岩棺〉。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媽媽是樹我是鳥

5/5/2022
本集播出適逢母親節前夕,母親是詩人經常處理的題材,無論古典或現代,詩或歌都有很多佳作。本集為您介紹波戈拉、洪淑苓、陳謙、李進文四位詩人的作品。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來去東海岸(上)

4/28/2022
疫情緊張,讓我們接觸大自然風光的機會變少,幸好還有詩,本週節目就通過詩為您介紹當代詩人筆下的東海岸。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用台語唱給春天聽

4/21/2022
提到春天的歌,我們較熟悉的多半是台灣民謠或流行歌,如「河邊春風寒,怎樣阮孤單」(《河邊春夢》)、「春風他吹上了我的臉,告訴我現在是春天」(《春風吻上我的臉》)、「別忘了山谷裡寂寞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野百合也有春天》)……等。現代詩中有關春天的歌,也有不少,其中又以台語詩為多。本集介紹王昶雄寫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莊柏林的〈苦楝若開花〉、路寒袖的〈春天的花蕊〉和向陽寫的〈寫予春天的批〉。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寫給春天的詩(下)

4/14/2022
春天有各種風貌,不同的詩人筆下的春天,傳達不同的感覺:或者充滿熱情,就像春雷擂動天地;或者滿溢希望,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蕊;或者洋溢著歡樂,就像潺潺流動的春水。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清明時節雨紛紛

4/7/2022
清明剛過,本集以清明節為主題,介紹台灣詩人有關清明節的詩作。 前輩詩人杜潘芳格寫的〈重生〉用「黃色的絲帶」、「黑色絲帶」和「桃紅色柔軟的絲帶」三個同質異色的絲帶為象徵,討論「死亡」與「重生」的課題。意象看起來很單純,但在詩人冷靜的、富有邏輯性的語言運作下,卻呈現了我們人生都必得面對離別、死亡和愛情的三種交錯命運,而特別是死亡。 鄭愁予的〈清明〉以躺在墳墓中的「我」為主角,接受子孫花香、感受「至美的一剎」,接受子孫膜拜,也接受「千家飛幡的祭典」,具有創意和啟發性;第二段,寫死者在地下仰觀「星辰成串地下垂,激起厝間的溢酒」,在霧中讓來祭拜的人的眼睛凝視墓草。最後兩句則寫出主旨,死後成為青山,仰臥休息,氣魄十足。 林煥彰的〈清明〉以散文詩形式,透過清明節掃墓的孫子的童心,寫出面對祖父墓碑之時對於死亡的想像,以及新生的生命和已逝的先人的生死對照。全詩也以童心和無忌的童言童語,傳達死者已矣,生者還有長路要走的意旨。 楊澤的〈煙〉,透過不斷覆述的「請讀我──請努力讀我」營造感覺,表面上強調「我」的重要,實際上則用「縮影八○○億倍的一個/小寫的瘦瘦的i」來暗示人的平凡和渺小;詩的最後,反過來以「我是生命,我是愛,我是不滅的/靈魂,焚屍爐中熊熊升起的一片/一片獨語的煙」,將小我的意義定位於對生命的熱愛,動人可感。 節目最後,由向陽親自朗讀他所寫的詩作〈清明〉。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寫給春天的詩 (上)

3/31/2022
三月之後,台灣就進入春天了,各個景點百花齊放,爭奇鬥艷,本集為你介紹台灣詩人寫的跟春天有關的詩,且看詩人如何想像春天?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戰爭交響曲

3/24/2022
作家 向陽老師本集延續上一集〈如果遠方有戰爭〉,繼續介紹戰爭詩,分別是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商禽的〈逃亡的天空〉、陳黎的〈戰爭交響曲〉、廖之韻的〈烽火連三月──悼戰爭中的兒童〉以及向陽的〈戰歌〉。洛夫寫作〈石室之死亡〉始於1959年八二三炮戰期間,在金門的戰備坑道之中,炮戰帶來的死亡和生命威脅,讓他…

Duration:00:29:5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作家向陽 談戰爭.和平.詩

3/17/2022
第11集:如果遠方有戰爭/作家向陽 「相逢有詩」從本集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將以詩的創作主題與聽眾分享台灣新詩豐饒多樣的繽紛世界。 由於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引起全球關注,本集就以「戰爭詩」為主題,介紹余光中寫的〈如果遠方有戰爭〉、羅門的〈麥堅利堡〉、尹玲的〈碑石流著湄河一樣的淚〉。 余光中的〈如果遠方有戰爭〉寫於1967年,當時越戰方殷,余光中在美讀書,有感而發,以向愛人訴說的口吻,反襯並反諷戰爭的可恨,也呈現戀人面對戰爭的無奈和震驚,以及詩人反戰的態度。 羅門的〈麥堅利堡〉是傷悼念二戰期間戰死太平洋戰區的美軍之詩。他以墓碑上兩名戰死的美國軍人「史密斯」、「威廉斯」為訴求對象,表達對戰爭的控訴。詩題底下有副題這樣說:「超過偉大的/ 是人類對偉大已感到茫然」,清楚寫出本詩的反戰主旨。 尹玲的〈碑石流著湄河一樣的淚〉是她親歷越戰毀滅狀態寫的詩,以反諷筆法呈現越戰導致的生離死別;也以倖存者的眼睛描述戰火的絕望,正如題目「碑石流著湄河一樣的淚」,這首詩寫出戰爭的無情,血流成河,淚流也成河。

Duration:00: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