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World-logo

Chinese World

RFI

华人足迹,遍布世界,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每周四“中华世界”同您一起触摸华人社会的脉搏。

Location:

Paris, France

Networks:

RFI

Description:

华人足迹,遍布世界,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每周四“中华世界”同您一起触摸华人社会的脉搏。

Twitter:

@RFI_Chinois

Language:

Chinese

Contact:

116, Avenue du Président Kennedy Paris, France 1 5640 1212 / 2907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法国商务部会议 协助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

5/8/2024
习近平五年来再次抵达欧洲访问,正值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商业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之际,其中包括欧盟调查电动汽车出口等中国行业,而北京则主要调查法国制造的干邑等烈酒的进口。与此同时,为了帮助法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相应策略与中国进行商贸交往,“中国商务论坛”于5月6日在法国财政部举行,探讨如何利用法国的优势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平等经贸交往。 欧盟中国贸易关系紧张 习近平于5月6日开始对法国进行5年来首次国事访问,在欧中贸易紧张的背景下,法国干邑和雅马邑生产商担心成为中国和欧盟贸易战的连带受害者是此次访问主要议题之一。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一5月6日与中国主席习近平会晤后敦促中国确保与欧洲的贸易平衡,三方在爱丽舍宫举行会谈后表示,欧盟“无法吸收大量过剩的中国工业产品涌入其市场”不过目前中国领导人几乎没有表现出准备做出重大让步的迹象。 目前欧盟进行对中国太阳能板,电动汽车等进行贸易倾销调查,本次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再次强调,欧洲不会动摇做出保护其市场所需的艰难决定。冯德莱恩表示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和中国的国家补贴损害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与习近平一起发表讲话,说今天的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欧盟希望能够保护它。 消息显示习近平在闭门会谈中同意通过对话解决经贸摩擦。 不过中国媒体报道,习近平对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表示,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无论从比较优势角度还是从全球需求角度来看都不存。不过中国和法国将从上层开始努力实现贸易再平衡,但没有透露太多细节。 法国商务部协助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 为了帮助法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相应策略与中国进行商贸交往,“中国商务论坛”于5月6日在法国财政部举行,与会的企业家,律师和网络专业人士等探讨如何利用法国的优势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经贸交往。 法国商务投资署(BUSINESS FRANCE)于5月6日在法国财政部大楼会议厅举行“中国商务论坛”圆桌会议(FORUM D’AFFAIRES CHINE)旨在帮助法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相应策略与中国进行商贸交往。 法国商务投资署负责人帕斯卡尔·卡尼(Pascal CAGNI)表示中国在30年时间里取得瞩目经济发展,成为仅次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2022年占世界出国总出口量接近20%,属于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对于以中国为发展市场的法国企业和品牌来说,该市场仍然具有吸引力,一些法国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进展,并且比其他欧洲国家投资更有持续发展力,尤其在美食时尚,农业食品,医疗保险等领域。 参加本次在法国财政部举行的“中国商务论坛”圆桌会议,有法国和中国的企业家,律师和网络专业人士等,会议主要议题关注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挑战和进军中国市场需要采取的策略展开,围绕时尚艺术市场;农产品加工;健康医疗和工业领域展开,与会者探讨如何发挥法国企业的优势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平衡经贸交往。 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余元堂表示,中国2023年从法国进口商品上升5.5%,中国目前在进一步进行工业设备,消费品等的更新,因此对于法国企业来说有发展空间。 对于如何帮助法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能够顺利发展? 对此与会者律师安妮-塞弗林 (Anne Sevrerin)表示中国在保护专利方面有进展,不过法国企业需要有充足的前瞻准备,需要慎重投资,并且在保护好企业技术机密,不要过于天真。 中国企业得益于法国风格 参加本次“中国商务论坛”圆桌会议的中国企业家高端设计师侯胤杰,是Nothing Studio创始人,他表示法国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中国室内装饰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也不断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对于法国中小企业如何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法国驻华使馆经济处公使衔参赞江天(Christian Gianella)表示,我们没有发现法国出口到中国产品数量有显著下降,法国出口中国产品长期逆差,2022年达到5百多亿欧元,主要因为横扫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工业生产没有停止。 现在重新找平衡,需要法国中小企业加大向中国出口力度,才能与中国逐渐恢复商贸交往平衡,需要向中国出口,不过要避开中国政府投资多的领域,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即便在重点领域如核能,汽车工业,我知道有法国中小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的确需要时间,从长远考虑应的中国政府施压外国企业要在中国生产,法国中小企业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不过需要谨慎从事。 对于中国企业缺少竞争力的领域,如技术行业,法国企业会有机会但是需要技术领先。 欧盟需要协调应对措施 分析指出欧盟27个成员国中,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对如何应对中国的态度并不统一,巴黎主张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调查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不过柏林希望更加谨慎行事。 法国还敦促中国向法国农产品出口开放市场,并解决法国化妆品行业在中国受到知识产权困扰的担忧。 法国化妆品欧莱雅董事长安巩在法中商业论坛上表示,法国和中国的公司和政府之间不断地相互沟通,他期望双方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并共同前进方案。

Duration:00:10:2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法儿童画作联手闪耀巴黎国际现代艺术沙龙 王斯寒领军

5/4/2024
各位听众;旅法艺术家王斯寒女士除了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专业工作坊活动之外,同时也愿意提携中国儿童,扩展他们国际艺术领域。不久前,斯寒女士甫结束了一次搭桥中法艺术联姻的活动,引介150多名中国儿童的画作参加本次巴黎罗浮宫春季国际现代艺术沙龙展。这个联合了法、中两国喜爱绘画儿童的展会现场更是吸引不少法国艺术爱好者的关注。本次中华世界,王斯寒女士接受法广的采访,向听众朋友介绍本次她带领中国儿童联合法国儿童进军国际绘画领域的参展情况。 王斯寒:我平时在自己绘画创作工作的同时,也参与组织一些有关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这次中法少儿绘画大赛就是其中一个,这是在卢浮宫春季沙龙艺术节上第一次亮相,由法国里尔中法艺术协会,privas市及中国三亚群众艺术馆联合组办。 这次活动的缘起是经由朋友推荐参与这次中法少儿大赛的策划,正值今年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办,借由这个大好时机,我们策划了名为“我与运动”的绘画主题,借此增进中法两国少年儿童的文化交流与学习,我给我们市负责文化的副市长Véronique Chaize 提出共同合作的事项,受到市长及负责人的高度赞同,并且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市教育部及中小学美术老师组织并辅导学生创作,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是通知下达到学校时,正赶上圣诞节假期和冬假,很多学生没有看到通知,所以错失了很多报名的机会,虽然没有预期的参加的人数多,但我们也收到了不少作品,以及国内及里尔的小朋友的作品。特别在这次展会上,小朋友们的作品受到很多参观者的关注及赞扬! 作为这次活动主要策展人之一,我的心得也是满满的,我们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现在通过引导下一代的积极参与,未来会发展的更美好! 我们这批儿童画展的作品下一步是五月中旬在Privas市政府文化展厅,及六月初在中国三亚市巡展,由此会影响更多的中法少年儿童关注,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孩子们参与进来! 我个人也会尽最大热情与努力去推广这种国际文化联姻活动,让不同的文化、艺术交流学习,更放溢彩!

Duration:00:12:3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废除死刑,台湾准备好了吗?

5/2/2024
台湾37名死囚主张死刑剥夺人性尊严、侵害生命权,更违反比例原则而声请释宪。台湾宪法法庭则在4月23日首次针对死刑是否违宪展开辩论,据悉3到5个月内会宣示结果,可能依循同婚释宪,带来重大司法变革。本次中华世界节目,就来谈一谈相关话题。 根据国际特赦组织,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190几个国家与政体中,已经完全废死的有112个国家,9国废除普通犯罪死刑,另外有23个国家虽然有死刑制度,但已有超过10年未执行,等于有144个国家在法律上或者实务上废除死刑。 55个持续执行死刑的国家多为专制极权政体,其中执行最多也最不透明的是中国、再来是2022年执行超过500件死刑的伊朗,和196件的沙特阿拉伯。 台湾是保留死刑的55个之一,跟同为民主自由的美国与日本屡屡被拿出来讨论。美国50个州里面,持续执行死刑的大约10个,多为保守的南方州。日本与台湾的民调都显示有超过8成的民众支持死刑。不过根据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在2016年进行的调查,台湾民众被问到若以「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作为替代刑罚时,支持度降为6成。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对于司法信任度只有2成多。过去的调查显示,民调的问法,对于结果也会有显著影响。 《废死论》首次被提出,是意大利思想家贝卡利亚在1764年发表《论犯罪与刑罚》,距今已经300多年。当时他受孟德斯鸠精神影响很大,核心理论是:国家是大众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福祉,而让渡自己的权利的共同体,可是谁会让渡自己的生命权让其他人杀害自己呢?这不是国家成立的初衷。 全世界的废除死刑制度基础主要来自二战后的两公约,即联合国为了落实1948年之《世界人权宣言》,在1966年通过的《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适当之保护、尊重措施。 台湾 V.S. 死刑 据了解,台湾目前并无任何罪刑会被判唯一死刑,可以处死刑的罪行大约有50项。死刑执行是经由法务部长签署执刑命令之后枪决。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首度执政,为了逐步实现转型正义,反省白色恐怖时期对生命权的践踏行为,同时提高台湾的国际能见度,时任总统陈水扁开始提出废除死刑。而此时担任法务部长的,正是被称为“陈青天”的法务部长陈定南。2001年陈定南就发下豪语,表示要在三年之内废除死刑。 2006年至2009年间,民进党籍前总统陈水扁政党轮替到国民党籍的马英九任内,台湾并无死刑执行。2009年,立法院更正式批准两公约,总统马英九也签署了批准书。公约本文虽未规定废死,但强调应限缩死刑执行,并以废除死刑为目标。然后,根据缔约的程序,台湾将批准书通过“友邦”递交联合国秘书处存放时,却由于台湾没有正常国家地位,而遭到联合国秘书处退件。因此,台湾至今不算完成缔约。 2009那年立法院批准两公约的当天,同时也通过了《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施行法》,规定:两公约所揭示保障人权之规定,具有国内法效力。所以,法院对于法定刑有死刑的案件,不能回避两公约里“最终处以死刑之案件,应严格遵守公正审判之正当程序保障。”这一条精神,后来成为很多死刑辩护律师的援引依据。但是,立法院却没明确说明,两公约在国内法是何位阶,所以,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又有很多模糊空间。这也是20年来台湾死刑存废问题进退不定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台湾法务部成立「逐步废除死刑研究推动小组」,时任法务部长王清峰公开表示不愿执行死刑,引发争议后下台;接任的曾勇夫恢复死刑执行,任内枪决21名死刑犯,续任的罗莹雪任内枪决了12名。2016年第3次政党轮替,总统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政府曾暂停执行死刑2年,但2018年又重启死刑执行,枪决了一名死囚。 台湾37死囚未伏法,最长已关押超过35年 台湾等待执行枪决的死刑犯其中22名,据悉他们就关押在台北看守所,这些死囚都集中在忠二舍以及孝二舍,他们和其他收容人不同,他们不用上工厂、不用出公差,每天只有半个钟头的放风时间,他们可以到运动场活动活动,而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关在1.368坪的空间里,有人以为死牢里关的都是罪大恶极的凶神恶煞,这里的囚情应该是最难掌握,但实际上,实地的状况,却恰恰相反,曾经被关在死牢里长达16年的徐自强,最后获得平反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在整座监狱里,最不会打架闹事,最安静的地方,其实就是死囚的舍房,因为他说一个人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有甚么好争的呢?这种日复一日等死的日子,是最痛苦的也是最折磨的,徐自强说,在早年执行枪决的时间,大都是在清晨五点多,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他就会把新的衣服裤子袜子通通换上,然后躺在床上等到隔天早上,如果没有轮到自己被枪决,再把那一套新衣服换下来,死囚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等过一天。 台湾目前37名死囚犯案时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多数只有国高中学历,超过半数第一次入监就遭判死刑。在近3成60岁以上的年长死囚中,年龄最大的是72岁的王信福,他仍有冤案死囚争议。唯一的女性死刑犯是林于如,也有证据不足和精神障碍判死的疑虑。被关押最久的是当年犯下男童陆正绑架撕票案、分尸女保险员案的邱和顺,他在1988年遭到逮捕、2011年判处死刑定案,至今已在看守所关押超过35年。 死刑存废在现代社会中意义更多元,尤其在台湾,成为了一组宪政进程和转型正义的重要构成。但是,推动者通常希望通过司法程序,比如大法官释宪来实现,成功的样本当然就是同婚合法化。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绕过民意——对于全世界来说,要通过民意公投来实现废死都很难。但是正因为如此,司法系统便也习惯性回避废死问题,不想为之背书。于是就出现一个吊诡的情况:因为法务部的“逐步废除死刑研究推动小组”行动缓慢和习惯性回避,所以很多推动废死的教育行动落在了民间废死团体上,这间接加重了民间废死团体与民众的冲突。 台湾主要在推动废死的是非政府组织「台湾推动废除死刑联盟」,简称「废死联盟」。 根据其公开信息,除了死刑的法律与个案研究,这个民间团体也关注被害人,并促进公众对话。 由于支持死刑的民意高涨,每每台湾只要有重大凶案发生,无论有没有牵涉到死刑,废死联盟便屡屡遭到指责,办公室电话被恶意打爆,工作人员也曾接过恐吓电话与信函,导致该联盟办公室在2010年曾被报导需要搬迁。 面对台湾政府一方面承诺「迈向废死」,一方面在社会沟通上没有作为,台湾废死联盟表示感到无奈。 520台湾新政府即将上任,准总统赖清德去年曾在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上,针对此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台湾目前并未废除死刑,不仅台湾连国际上也有广泛进行,但不论在哪个地方,废除死刑都需要社会高度的共识。 但除了爱尔兰以外,没有一个国家是以民意带动废除死刑;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在政府领导下,先废除了死刑,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大众意见逐渐转变,跟同性婚姻的发展相似,因此有国际人权专家勉励台湾政府以同婚合法为例,以人权为宗旨,由政府带头达成废死的目标。 当然,死刑在全世界遇到的民意都差不多。在凶案发生后,民众情绪都会高涨,哪怕是已经废死的欧洲,每次发生恐怖袭击之后,民众还是会发出对加害者处以死刑的呼声。 在台湾,大众对死刑的观点为何?综合多家台湾媒体报道可了解到,支持死刑者,通常认为:死刑有强烈的吓阻作用;死刑的冤狱率低于其他刑罚,在严谨的司法与周全的程序下发生冤死的机会极低;死刑罪犯剥夺了别人的生命权,就该受报;死刑能够抚慰受害者遗族;从打击罪犯的成本来说,死刑成本最低;美国、日本为发达国家,但仍然维持死刑;死刑存废应该公投尊重民意。 支持废死者则认为:从现实来看,死刑没有吓阻作用;若发生冤案,失去的生命不可恢复;死刑违反两公约的生存权;受害者家属应该得到实质的关怀和补偿,而不是用处死加害者来安慰;刑罚不应以成本等功利主义作为考量;此外,人权问题不应该公投。 废死运动究竟可以为台湾带来什么? 废除死刑除了纠正死刑本身的问题,和跟上国际趋势之外,到底还能为台湾带来什么好处?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执行委员杨宗澧表示,废除死刑不是单独存在的议题,它是两公约的一部分,在两公约里,死刑废除,两性平权,原住民人权等等问题,其实都是缺一不可的。死刑的存废,是台湾司法改革重要的一环,它还同时关系到司法正义、被害者家属安抚、监狱环境改善⋯⋯等一系列问题。 对受害者遗族的安抚和实质补偿,其实是废死议题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是,废死联盟因为受到强烈的牴触,所以,每次有重大凶案发生的时候,他们很难接触到受害者家属。他们发现:大部分被害者家属团体之所以认为死刑必要,是因为他们长期被忽视...

Duration:00:12:1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巴黎罗浮宫商城《当代艺术国际沙龙》张淼展现西藏情怀

4/22/2024
各位听众,一年一度的法国第33届春季《当代艺术国际沙龙》画展于4月5日至7日在巴黎罗浮宫卡庐瑟艺术商城( ART Shopping) 隆重举行。这个成立于 2007 年的罗浮宫艺术商城,也是价格实惠的高端艺术品交易会的世界先驱,当然也就吸引不少访客及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次法广中华世界节目,为大家请到本次参展人之一,旅居柏林的张淼女士做客法广。本次她带到展览会场的是其一系列以西藏民族为主题的画作。法广也请张淼向听众朋友讲述自己的作画心路历程。 法广:请你向法广听众朋友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张淼:我是原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记者。2012-2015年在北京工作。现在生活在柏林。因为香港反送中黄雨伞运动在北京被捕,关押九个月。被我的律师、锋锐所主任周世锋营救释放。我律师和律所第二天被捕、被查抄,是著名的709案件。 法广:谈一下你与绘画的关系?绘画的来时路、缘起。 张淼:绘画是我从小的兴趣。自己在家里会随手画在报纸或者作业背面。为了实用性,在高考时候填写了室内设计的专业。 我大学专业是室内设计装饰,工作后在房地产公司画建筑平面图和效果图。在德国学习多媒体广告平面设计。我还是对自由艺术感兴趣,所以一直在做中文老师的同时,自己业余画画。 法广:谈一下您本次参展动机,为何选择这西藏主题画作的系列? 张淼:我的家在北京宋庄,是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区,我有很多画当代的画家朋友住在那里,他们经常受邀参加海外展览。这次也是朋友们参加这个展览,我来看望大家,带了我和我母亲作品,希望和艺术家交流。住在巴黎的电影制片人看到这些作品很喜欢,帮助我联系了法中儿童绘画比赛的主办人王斯寒季松林,给我一块场地展出我和母亲作品。我母亲的画作融合了中国传统工笔写实和现代唯美朦胧的意境。我的作品是人与动物现代风格的写实。这批作品是通过描绘不同民族的人、动物、生活环境,展现世界人类的多样性和美好。我现在画了两个民族,这次主要展出的是藏族,还有一副是满族穿着旗袍的旗人。我画藏族的时候是疫情期间,所以大人小孩都戴着口罩。 法广:请谈一下您个人绘画路线、风格的选择及偏好。 张淼:我完成的作品并不太多,总是在心中郁结很多情绪,当某个画面在我脑海中清晰形成时,我会动笔画出来。小时候我有两个哥哥,我画了一只猪坐在王座,名字叫春秋大梦;工作后画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在办公桌下面;结婚后画一幅被挤压的人体;我被捕的时候默克尔总理一直在和中国政府协商营救我,我感受到女性政治家特有的道德信念和温柔坚定的力量,创作一幅默克尔的菱形手。15年重回德国要在德国政府部门重新申办各种手续,画的都是人在各个部门前无力的疲惫。这个疫情时代系列也是隔离在家的产物。我作品主要是具象的,表现人的生存处境。最近,我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动物元素,赋予了它们神话般的色彩,寄望于美丽的自然和动物能够治愈这个世界。 法广:本次会场上您所展出自己画作的上方,还有有您母亲的一些画,母亲也是画家吗?对你从事绘画有何影响? 张淼:我的母亲李淑英是专业画家,中央美院文革后首届毕业生。每天我都看见她在家里画画和工作。退休前她是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美编室主任,家里放满绘画原稿和作家原稿,我非常幸运,能够接触到如此多才华横溢的作品。 法广:谈一下您本次参展后的心得,以及对于未来绘画路的展望? 张淼:这次展览让我有机会走出房间,与欣赏我的作品的朋友们直接交流,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还有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这短短几天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我,激励我继续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探索更高的艺术境界。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机会参加画展,让我的作品传达我的理念,记录下某个时代中某些人的精神面貌。如果我的画再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一点点愉悦,就很欣慰了。

Duration:00:10:42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国儿童贺岁片《熊出没》配音员张秉君等人微博反犹 引争议

2/9/2024
各位听众:中国知名的 动漫儿童贺岁片《熊出没》,片中的主角动物-熊二的配音演员张秉君,近日在新浪微博发表辱骂以色列犹太人的极端种族歧视言论,就二次大战遭到希特勒恶魔般屠杀的犹太人的历史惨剧,尽羞辱犹太人之能事发表一批微博言论,中国微博甚至掀起讨论《不乳不看》的极端言论风潮。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这种令人震惊和极端的种族歧视谬论。本次节目法广为大家采访一名旅居巴黎的天安门六四民主运动人士Marius 汪,谈谈他对此争议的看法。 张秉君等人在微博上极尽所能的羞辱以色列、反犹言论,因此引起一名旅居巴黎的天安门六四民主运动人士Marius 汪等人采取抵制抗议行动。他们联合了国际社会民主人士谴责张秉君等不乳不看集团,,并致函以色列大使馆转达致该国总理内坦尼亚胡,以示与二战受害犹太人团结一致。 Marius 汪先生接受法广采访并针对这起张秉君等中国人犯下国际上歧视种族言论的行径做出反应。并谈他个人对现今中国电影的与六四民主精神的渐行渐远的点评观察,以及他对于中国电影未来的期许。 以下是接受法广专访的Marius 汪的评论。 " Marius 汪就此问题指出,此事件是中国电影人的耻辱,因为<,熊出没>>动漫儿童贺岁片配音演员张秉君的一声喷血长嚎看中国电影人的堕落。 他还说,最近在国内自媒体上有一些毫无人性的所谓中国电影人将一场儿童动画片的放映变成极端种族主义份子、纳粹份子的狂欢盛宴?! 知名动画片《熊出没》主创、熊二配音演员张秉君在新浪微博发表了令人震惊的极端种族歧视言论,引发了社会的强烈谴责。然而,面对舆论的压力,其公司却选择了沉默和袒护,甚至新电影官方微博公然为其站台,这不仅是对受害群体的侮辱,更是对公众道德底线的践踏。 张秉君的言论不仅侮辱了犹太民族,更成为极端主义者的火种,引来大量支持者,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在社交媒体上,极端思想者聚集成群,以极端言论为荣,蔑视对人类尊严的基本尊重。他们的口号“不乳不看”更是对正义与良知的嘲讽,将一部本应纯洁无暇的儿童动画片变成了他们极端主义的传播工具。这种行为不仅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更污染了少年儿童的精神领域。作为公众人物,张秉君的行为影响恶劣,而其公司的沉默和袒护更是让人愤慨。他们这样的仇恨人类文明的价值观难道不会影响到给孩子们的影视作品和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难道不会影响到14亿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张秉君的极端言论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深刻反思。我们不能容忍极端主义的滋生,更不能让儿童成为其牺牲品,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欲知更详细的专访内容,请点击法广中文网站上相关的声音档

Duration:00:16:0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王斯寒巴黎初试啼声《颜色的海市蜃楼》

9/30/2023
各位听众,喜爱艺术、来自中国、目前旅居法国的王斯寒女士,近日在巴黎举行了一个主题为《颜色的海市蜃楼》的画展。那幅非常吸引人眼目的优雅中国画风海报,让人很想踏入这座海市蜃楼,探个究竟。本次中华世界,法广带领听众朋友及网路网友们来认识这位平日在法国一个山脚的村庄,过着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的王斯寒女士。请她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本次在巴黎举行画展的缘起及画展活动的情形。 法广:首先,请您为法国听众朋友谈一下你舉辦本次個人畫展的緣起,你個人作畫的心路歷程。这是你在巴黎的首次画展吗? 王斯寒:是的,这是我巴黎的第一次画展。我大学专业是美术系,毕业后做了几年美术老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一直没有从事专业创作。直到2011年定居法国后,在教授学生绘画的业余时间,慢慢地又拾起了画笔,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创作了不少作品。这次来巴黎办展是巴黎的朋友推荐的。 法广:请您介绍一下本次画展的主题,为何选择此主题,以及您个人作画的倾向。 王斯寒:我这次总共展出了31幅作品,主题是《颜色的海市蜃楼》,内容是大自然四季变换的色彩,山色,云雾及花卉, 我描绘的都是大自然,这是我生活的环境,一个法国东南部美丽的小山村! 法广:请您谈一下此次展出后,參觀者的反應,他们都有哪些回馈呢?: 王斯寒:3)本次展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者看过我的画作后,他们能感受到作画者不是巴黎本土人,巴黎生活的画家画不出这样的作品!还有就是,看过画展的人基本上,都有一样的感受,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心中想要的一丝宁静与美好!这是令我非常欣慰、也非常感动的! 法广:作画,举办畫展的确是一种艺术人生,引人走入藝術境界,但也不能避免对于現實生活的考量,就世俗層面的画作销售也是需要的,请談一下本次画作销售的情形。 王斯寒:当然,从世俗层面来讲,作品不但要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欣赏,能够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会更好的支持我继续创作下去!目前有一幅作品被买家收藏,还有四、五幅作品有收购意向。 但是,不论售出多少,都不会影响我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也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好作品展示给大家! 另外,10月16--22号,我会从这次个展中选出几幅作品参加巴黎的另外一个沙龙群展。届时,欢迎在巴黎的朋友前来观看

Duration:00:12:1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国经济“僵尸化”对全球意味着什么 今年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8/31/2023
中国显然已经告诉它的经济学家们不要再开口了——这是一种防止坏消息外溢的公关绷带。纽约时报8月24日由DAVID WALLACE-WELLS署名《中国经济“僵尸化”对全世界意味着什么》的观点文章称,这个国家正面临着通货紧缩和可能的经济衰退,背负着巨额债务,生产力停滞不前,青年失业率超过20%。在少数富裕城市之外,情况看起来更糟。外国投资正在锐减,增长预期正在下调,人们期待已久的大流行后的复苏未能实现。 文章评估,长期预测甚至更加严峻。几年前,大多数经济评论人士认为,他们正在目睹一个帝国巨兽的崛起,甚至可能是中国世纪的到来。如今,人们更常听到的是人口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永远不会超过美国,以及尽管中国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但它的经济最终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日本的快速增长曾让美国人恐惧,然后陷入了“失去的”几十年。 文章指出,在美国,决策者和越来越多的公众似乎都在关注“新冷战”,中国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地缘政治竞争。一些人感觉这个消息令他们松了一口气,同时这对美国人的钱包意味着什么,却又充满疑问。还有一些人更加紧张,他们想知道中国的反应,并且担心安全后果——对一个不安定的大国来说,与国内的不满作斗争意味着什么。“为了保持增长,中国过去的年增长率为8%,现在接近2%,”拜登总统在8月初说,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这些点联系起来。“这不太好,因为坏家伙有问题时,就会做坏事。” 文章注意到,即使冲突不会加剧,中国经济“僵尸化”的前景也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经济衰退,甚至更长期地停滞不前,世界其他地区会怎样? 文章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没有美国人真正意识到,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谓的中国奇迹一直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至2021年间,世界人均GDP增长了30%,中国人均GDP增长了263%,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如果将中国排除在数据之外,全球GDP在此期间的增长将不是51%,而是33%,人均增长率将从30%降至12%。 换句话说,中国从经济大衰退中复苏的势头非常强劲,以至于它单枪匹马地令全球人均增长率几乎增长了两倍。这还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时期。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2%;2007年,它达到了同样的峰值;在那之后的15年里,它的平均增长率约为峰值的一半。 文章续指,中国的统计数据是不可靠的,平均值通常会掩盖和抹平很多东西,但中国崛起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几十年来,中国有8亿人摆脱了全球贫困。事实上,正如戴维·欧克斯和亨利·威廉姆斯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追踪全球发展放缓的敏锐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过去40年的收益根本不是全球性的,而是中国的。根据他们的计算,自1981年以来,在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少的总量中,中国约占45%,而对不那么极端的人群来说,影响更大: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升至五美元指标以上的人口中,近60%是中国人;升至10美元指标以上的人口中,有70%是中国人。 文章强调出,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中国从经济史中剥离出来,把其余的部分当做自然的反事实;一个国家的经济轨迹与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运密不可分,这就是全球化的意义所在。但全球化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把中国这些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仅仅归结为其自身的GDP。因为中国靠自身的繁荣重塑了全球市场,成为天然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基础设施领导者、全球贸易伙伴和需求海绵,吸收了亚洲和整个世界所能供应或制造的大部分产品。一些蓬勃发展的国家通过复制中国以制造业和城市化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另一些国家作为自然资源出口国服务于中国的繁荣,并在中国催生的所谓全球商品超级周期中乘势而上,实现增长。在填充这块海绵的过程中,一些国家过早经历了去工业化,导致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主驾驭新格局。 中国经济危机会是2023年全球最大地缘政治风险? 除纽约的观点文章外,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总统最近在一次筹款会上说,中国经济是一颗“定时炸弹”,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不仅是经济的低增长问题,同时还伴随巨型房企和信托机构的连接爆雷,地方政府的高负债,高达23%的青年失业率,不断传出的公务员降薪,以及经济界对中国是否陷入通缩之争,总之,几乎所有的信号都表明中国经济出了严重问题。7月的经济数据也说明了这点。 因此,旅美中国问题邓聿文21日在其美国之音《聿文视界》特约时评专栏上表示,说中国经济出现危机并不为过。事实上,从中国民众和企业界的感受来看,真实情况可能比统计数据更严峻。有经济学家比如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等人就认为,中国长达30多年高增长的经济奇迹已经终结,将步日本后尘,会有一个失落的十年,甚至比当年日本还惨。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中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这是连官方也不得不承认的。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鉴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深度支配,控制过着关键的资源,包括金融和信贷资源,主导战略活动,中国的经济危机不会以一种人们通常看到和理解的、教科书所描述的危机样式呈现。也就是说,中国不大可能出现西方式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危机只能是用一种中国的方式展开。 中国经济危机特色:散发型的,多点触发的,渗透于各方面的 至于中国式经济危机的定义和具体特征是什么,邓聿文认为,这个问题留待研究者去进行学理的研究和概括。但它不会因为某个事件的突然爆发——像美国雷曼兄弟事件一样,而出现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崩盘。中国的经济危机会是一种散发型的,多点触发的,渗透于各方面的危机,不只限于经济的某些方面;危机还是一个逐渐累积并和社会联动的过程,比较缓慢,像温水煮青蛙,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解决某些问题,可又积累更大的问题,直到越过某个临界点,危机才会以一种显型的形式出现。 危机一旦爆发,不会只是经济危机,一定是经济和社会的复合型、系统性危机,是经济、社会和人们价值观的整体崩溃。所以,就此而言,中国的经济危机还处于发展当中,目前只是危机的一个发酵阶段,距离它的总爆发或许需要一个较长时间,要看中国政府对眼下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解决程度而定。首要的就是解除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如果考虑中国经济和世界的联动程度的话?邓聿文表示说:它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西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它的增速的意外放缓和内部的各种严重问题,构成了对世界经济秩序和稳定的挑战,并可能导致全球的地缘政治风险。 邓聿文指出,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中国经济困局的外溢效应已经显现。中国政府一直自诩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发动引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长期超过40%,或许这是真的,但也因此,中国经济一旦失速,就会造成全球经济的某种动荡,尤其是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投资的国家,比如和中国的一带一路有密切联系的全球南方国家,就有非常大的可能陷入困境。因为这些国家自身调节的能力有限,也几乎不可能获得外界的帮助,它们过去的发展模式将自己锁死在从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受益,一旦中国繁荣不再,就不可能继续让它们享受收益。由于这些中小型经济体大都是贫困落后国家,因中国经济困难而出现的联动困难,有可能会催生它们的政局不稳和政治风险。这些风险效应不会仅仅局限在它们本国之内,而是向地区乃至全球扩散。 其次,中国经济困局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国内的紧张态势,为缓解国内矛盾,转嫁危机,习近平有可能寻求一条更具对抗性的对外路线。恒大和碧桂园两家大到不能倒的房企的债务危机,不断出现的金融信托机构的爆雷,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在短期内拿出一套相对稳妥的解决办法,势必会联动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触发金融危机,进而引爆地方财政危机,这会是一个过程,不会马上爆发。然而,考虑地方财政的过度负债已存在多年,以前还可以依赖土地收入来缓解,但这些年土地出让收入的急剧减少让过去的循环模式中断,使地方财政早已不堪重负,处于危机状态。地方的财政危机则会导致大众福利(例如养老金支付)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出现。这是中国政府为什么强调促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原因,但也因此增加了经济复苏的难度。 诚如邓聿文所指出的,目前已看到中国政府将内部矛盾外部化的某些迹象。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出现的危机是习近平自己,他是危机之源。市场和资本的信心不足,皆源于对习的政策和路线的不信任。但从当下中国的政局状况看,未来一段时期是无法解决习的一人统治问题的,因此,中国的经济困境可能会持续深化。世界对此需要有所准备。

Duration:00:12:0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评张竹林的新书《中国制造的监控社会》

8/24/2023
今年年初,法国华裔记者张竹林撰写的《中国制造的监控社会》一书由晨曦出版社(Editions de l'Aube)正式出版。日前,法国资深记者、中国和西藏问题专家、法新社前主编皮埃尔·安托万·多内专门撰写了对此书的书评,在今天的中华世界节目中,就为您介绍这篇刊登在网站Asialyst上的书评文章。 多内在书评开篇指出,《中国造的监控社会》一书是由一位华裔记者撰写,因此更加可信和震撼。这本书让人身临其境,其观点既简单又可怕:中国民众处处受到监视,完全是乔治·奥威尔那本富有远见著作《1984》的翻版!出版74年后,这本小说变成了现实! “乔治-奥威尔在他的著名小说《1984》中写道:谁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张竹林在自己的书中如是说。这正是中国主席习近平主席 2012 年上台以来精心打造的、无情的、中国监控系统的真实写照。十一年过去了,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可以奢望自己能逃脱、成为漏网之鱼。 “据估计,很快每个中国人就会有两个监控摄像头,共计二十七亿六千万个。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强大的监控网络正在编织,不仅覆盖城市,也覆盖乡村"。在法国《国际信使》周刊任职的张竹林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民众现在 "跪倒 "在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习近平的全面控制之下。 多内认为,在法国生活了14年的张竹林出生于福建,在中国长大,因此他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包括这个经常令人绝望社会的缺点。 多内从几方面分析了张竹林的书:不再抗议、网络舆论攻击如狗血淋头、教育的心理影响、条件反射的行为和社会信用。 不再抗议 书评认为张竹林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令人感慨万千,并引述书中的文字:“是的,要摆脱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习惯它。此外,“安全”这个概念对中国人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大多数人似乎对这些监视他们日常生活的人造眼睛无动于衷,很多人认为这是他们生活安宁的保证。以至于今天,北京无可辩驳地成为真理的主宰。” 因为“与西方人面对这双奥威尔式眼睛的警惕姿态相反,大多数中国人确实认可这双眼睛”。对于其他可能想反对它的人来说,恐惧是存在的。这种恐惧令那些仍然敢于站出来、发声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尝试冒险,必然会很快被识破,如果拒绝屈服,就会受到惩罚。 书评文章称,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展开工作:民族主义色彩、虚假信息、意识形态炒作、对给中国 14 亿人民带来幸福的、伟大领袖的个人崇拜。如果主要目的是服从,那么最终目标就更为重要:控制人们的大脑。包括那些从小学就开始的最年幼的孩童。 其目的是让中国人变得绝对顺从。当然时不时的,一些社区因为受够了不公正待遇、房地产集团的掠夺,水和空气污染,让日常生活难以为继,而爆发了一些愤怒。但安全部门很快就让他们噤声。 从此,共产党及其追随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当然不会再有抗议活动了。也不会再有质疑,因为人们会相信,他们正在享受 “世界上最安全的制度”所带来的幸福和物质繁荣。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超过14亿中国人可以上网。仅巨头腾讯公司的微信用户就拥有12.9亿,而网络微博也拥有4.63亿用户。然而,所有的交流都要经过仔细审查,以便在短短几分钟内消除所有的异端言论。审查人员正在严阵以待。 网络舆论攻击如狗血淋头 在2021年,“中央网信办自豪地宣布”十亿三千四百万个账户已经被审查。张竹林指出:“在这个拥有十亿四千万人口的国家里,监控被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当作积极因素来宣传,当作缉拿邪恶的法宝。 更有甚者,除了传统的审查制度外,如果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大胆批评体制,就会遭到来自各方的谩骂。书中介绍了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求学的中国女留学生黄进(音译)在中国的遭遇。 回到中国后,面对当时实行的 "新冠清零 "政策下强制执行的无数手续,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短信,抱怨繁琐程序的缓慢。她希望赢得网民的支持。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出乎她的意料。 她很快发现自己被大量侮辱性言论淹没,其中一些人认为她应该被抓起来。她成了公众私刑的受害者,在试图解释自己的处境却徒劳无功之后,她只有一个选择:清空自己账户中的所有内容。但为时已晚,因为在短短几天内,她的身份被公开受到网络谴责,这要归功于人肉搜索。 张竹林在书中指出:“自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 “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以来,一个新的宣传时代已经开启。批评变得不可能、不可饶恕、反中国"。他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国际争议越来越漠不关心”。在最近接受 BFM 电视台采访时,中国驻巴黎大使卢沙野毫不犹豫地使用了 “再教育 ”一词来形容台湾人民,一旦台湾回归中国"。张竹林解释说,自己很清楚 "近年来,这个词在国际社会高度敏感,让人联想到新疆的'再教育营'"或险恶的文化大革命。 教育的心理影响 张竹林还在书中回忆了自己是如何被卷入意识形态运动的漩涡,他写道:一场接一场的运动发明了 "预制矩阵",产生了诸如 "我爱我家,但我更爱伟大祖国 "或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祖父深情地回答:因为它是革命英雄鲜血染成的"。"所有这些伴随我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格言显然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众多的视听节目和电视新闻中大量播出"。 因此,意识形态在中国人的心中烙下了印记,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一种恐惧的条件反射。张竹林写道:“教育对心理的腐蚀作用就在那里,像空气一样无形,却又如此存在!就像恐惧一样,尽管距离北京有一万公里之遥,它却一直困扰和追逐着法国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这种恐惧被转化为自我审查、沉默、社会距离、极度警惕、集体偏执、奴役、顺从和逃离”。 自2019年以来,就连学龄前儿童也成了党的宣传对象。继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就此发表讲话后,同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 "从娃娃抓起"。 书中引述了以匿名为“口子”的一位中国媒体女主编的看法,小学的 "红色教育 "与朝鲜的金氏政权有相似之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毛泽东时代的回归。她说:"学校并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它只想培养蒙昧主义下的奴才学生"。 近年来,中国意识形态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巴黎政治学院客座研究员孙培东解释说:"无论社会阶层如何,都要下跪。"她说:"纵观历史,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如果你不是'红色血统',就必须下跪”。这位教授驳斥了儒家思想应负全部责任的观点,指出儒家思想无疑重视孝道和顺从伦理。"台湾、日本和韩国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为什么他们没有问题?” 为什么要叫习近平 "习大大"?这是一种 "寻找亲情"。为什么会成为一种时尚?这位学者解释说:“因为很多中国人是跪着的。然而,国歌的第一句就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在题为 “媒体,世界上最安全国家的巨大苦恼 ”一章中,张竹林解释了在这一领域的意识形态束缚变得更加沉重,记者们在持续的监视情况下工作,不得不加倍发挥创造力来规避审查。艺术和文学界也是如此。化名黄波的人强调说"如果你是一名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或者从事任何其他与思想有关的职业,你都将遭受巨大的压制。你的电影会被审查,你的文章会被禁止,等等。在这种氛围下,不安全感非常强烈,这是一种无力感。更重要的是,针对 "公民社会 "的镇压非常严厉。经常有人失踪”。她说:"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我认识的人消失了"。 条件反射的行为 张竹林指出,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了毛泽东的教条:"党统治一切",从而强化了这种对绝对忠诚的痴迷。从那时起,“一切都不能听之任之,一切都要摸清底数,不能喧宾夺主”,“在一个靠关系、隐瞒和谎言的社会里,所有党管媒体都要努力成为党的意志和主张的代言人,维护党的权威和团结”。 张竹林还补充说:正如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过去的被抹去,抹去的被遗忘,谎言变成了真理”。结果就是中国记者的斗争失去了意义。事实上,宣传鼓励民众订阅报刊,因为它们都是 “党的理想、信念、意志和主张的直接传播者”。他说:“订阅党报是一项严肃的政治责任"。现在中国的"这一万零一百三十九种杂志和期刊,一千八百种报纸,展示了一个正面的中国,从而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绕了一个大圈"。他幽默地解释说:"在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有一个共识,那肯定不是为了一党独大,而是为了赞美审查部门的完美工作。 想要逃避审查,翻过网络管制的“长城”,中国网民的全民运动就是发明同音字。必须别出心裁地引用禁止使用的名称、术语或是表达方式。但这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有无数受过训练的审查员来识别这些同音字。 对于那些每月能支付近100元人民币费用的人来说,VPN——虚拟专用网络提供了暂时匿名和从外国媒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然而,审查人员通常会发现这些用户,并对其处以罚款或是更重的处罚。因此,中国新一代网民—— “那些在围墙内长大的人,相信习近平主席关于需要控制互联网,来确保国家网络主权的承诺”。 在中国,仍然逍遥自在的持不同政见活动人士为数不多,他们知道自己正受到严密监视,因此变得异常谨慎。这一点,张竹林在中国期间就曾亲身经历。 他在书中详细地记录了经过:"在一位电影制片人的介绍下,我去拜访了贵州诗人季峰(音译),他是 1989...

Duration:00:12:2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家养宠物——中国富裕青年的新宠

8/10/2023
说起宠物一词,顾名思义自是用来提供陪伴、备受主人宠爱的动物,而不是用来劳作的帮手。在中国,自古以来饲养宠物,尤其是稀有品种的宠物可以说是贵族、富裕阶层彰显财富、实力的象征之一。近三十年来,宠物饲养在中国悄然兴起。二十年多前首次回到北京时,与家里长辈闲聊,就听说北京招猫逗狗的人家越来越多了,在街上看到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和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看不到抱猫遛狗的景象大相径庭。可这原本也是有习俗传承的吗!老北京旗人饲养宠物是出了名的。现在,这一“旧日王谢堂前燕”,已经开始“飞人寻常百姓家”,原来看家护院的皮实土狗,也改成了占据客厅沙发的贵妇犬,伺候猫咪的主人也美其名曰自封是“铲屎官”。 继上海之后,宠物文化已经开始落户北京,宠物行业在中国是少数几个仍在强劲增长的行业之一,而中国也正逐步踏上成为全球最大宠物市场之路。 在发回的专稿中,法国世界报驻华记者就注意到,在北京市中心,离外交部就几百米远的地方,一家刚刚开业不久的新型购物中心—— "盒子"(The Box),购物中心的名字普通但很欧美化,专门经营针对都市时尚青年的各种品牌。在那里,可以买到荧光帽、超短裤或超长T恤,还可以在科技音乐声中,尝试滑板和打篮球。 购物中心里经营面积最大的商店之一是一家只出售宠物用品的商店——火星宠物超市,里面的的产品琳琅满目:狗狗的项圈、牵引绳、猫砂盆,还有马甲、拖鞋、街鞋、帽子、遮阳帽、尿布、有机食品、特殊饮料(包括猫狗专用水)和淋浴盘。店里汇集了上百个顶尖宠物用品的品牌,专门给宠物狗狗设计T恤、飞盘、喂食器皿和头饰的台湾品牌“斯普尼克”(Sputnik)的代表指出:“继上海之后,宠物文化也来到了北京",他是专程来参加这个用橙色霓虹灯装饰门脸商店的开幕式”。 离开北京,在距离首都约1600公里的浙江温州地区,那里有着著名经商头脑的商人自然没有忽视蓬勃发展的宠物文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拥有12万人口的水头镇,已经逐渐在这一市场领域中占稳了一席之地。联合宠物用品公司(UnitePet)的老板王先生,向法国世界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公司发展的始末,他说:"起初,我父亲从事皮革业。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客户开始要求我们制作狗狗的项圈和牵引绳。现在,我们还生产狗马甲,并准备开始生产汽车坐垫", 现在公司的员工多达110人。 手里端着绿茶的王先生边喝茶、边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主要客户是美国人和欧洲人。我们还为欧尚等品牌供货。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将关税提高了25%,而中国国内的宠物市场也在成倍增长。我真的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这位43岁的前医生在喝茶聊天的同时,还时不时地瞥一眼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那里能让他时刻关注车间里的生产动向。 制胜战略 在离联合宠物用品公司一箭之地的另一家宠物用品公司里,公司的潘副总,也持有同样的观点。长期以来,这家专门制作宠物食品的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etPal) 的经营方向主要瞄准外国市场。而它的制胜战略是: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佩蒂公司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工厂雇用了三千名当地员工,这个拥有五千名员工的集团成功地规避了美国的贸易制裁。 虽然潘副总对2023年的经济发展并不十分乐观,并承认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可他还是认为中国市场大有可为。他说:"我们是从2018年才开始关注国内市场,成年人在孩子长成离家求学工作后,会买一只狗或猫,而城市里的年轻人则会选择在有孩子之前,养一只宠物,在这两类消费者之间,宠物市场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 当地负责经济的白先生介绍说,“在水头镇及其周边地区,大约有一百多家企业从事宠物行业,员工大约有一万人”。法国世界报记者指出,与其说白先生是在吸引新的投资,不如说他打算把水头镇打造成一个宠物友好型小镇。 在这个青山环绕的小镇里,装饰街区的壁画上,猫猫和狗狗的图案比比皆是。白先生解释说:"我们鼓励居民收养动物。专门为它们开辟了一个公园,还组织了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宠物选美比赛"。这表明,即使是中国全国范围内,在相对较小的富裕城镇,饲养宠物的居民也是越来越多了。 狗狗的生日蛋糕 根据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2022年11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的产值达到1310亿元人民币,约合163亿欧元,是2011年的五倍左右,其中宠物的食品、配饰行业和为宠物提供服务行业的产值大致持平。宠物行业在中国是少数几个保持强劲增长的行业之一。 世界报的报道指出,这股热潮也没逃过网络销售巨头的追捧,因为宠物的主人——受过高等教育、比普通居民更富有的城市年轻人,是电商的核心目标。因此,在2022年11月,电商行业巨头——京东商城推出了一项新服务——“京东宠物健康”,为担心“家庭成员”健康的猫狗主人提供药品和医疗建议。 超过五千名兽医参加这项被京东(JD.com)称为“第一家虚拟宠物医院”的网上服务。 多年来,京东(JD. Com)观察到了市场发生的变化。 狗狗和猫咪现在也有资格获得天然及可追溯源头的产品,生日蛋糕的需求在一年中就增加了48%,甚至还有为中秋节准备的宠物月饼。 在更小的范围内,徐女士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狗狗和猫咪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这位来自山西的医生在近二十年前抵达北京时注意到,自己的邻居们对宠物得到的护理质量并不满意。 她解释说:“因为我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喜欢动物,所以我创建了自己的宠物护理和美容院”。 今天,徐女士是“牧和邻宠物”(noble pet)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在中国全国拥有 200 多家加盟店。 目前它正在寻找投资者,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将这一数字增加到一万。这家公司的优点是:团队的培训和氛围。 在上海——这个经常引领中国潮流的城市,徐女士打算从九月份开始为顾户提供两项新活动:鸡尾酒会和电影放映。 在照顾宠物之后,她意识到自己也必须回应倍感孤独的宠物主人的需求。不!对不起,应该说是宠物的父母们的需求。 曾几何时,对巴黎近郊宠物墓地报道,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有钱有闲、吃饱了没事干的法国人弄出来的西洋景。今天,中国网络媒体上,时不时就会爆出有关宠物的社会新闻。而以前,西方某些标新立异的富豪,将自己的万贯家财遗留给自己的猫狗宠物的奇闻,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在中国媒体的社会花边新闻版面上。

Duration:00:10:4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旅法华人“巴黎之春合唱团” 首摘法国民间合唱节一等奖

6/19/2023
旅法华人业余艺术团体“巴黎之春合唱团”,日前参加在法国西部沿海地区滨海夏朗德省举办的合唱节比赛,夺得比赛一等奖,在今天的中华世界节目里,本台采访了合唱团团长吉祖英女士,请听介绍了这次“巴黎之春合唱团”参赛获奖的情况。 法广:吉女士你好!. 吉祖英女士:你好。 法广:你们这次参加的业余歌唱比赛是什么比赛呀? 吉祖英女士:这个比赛啊,是在法国西南地区,它具体的那个省份是夏朗德海滨省。在它的一个叫Pons的城市,叫彭城,我们翻成,发音是PON,S不发音。 因为过去十多年嘛,大概有不少国内的团组参加过这样一个合唱艺术节,他们曾经翻成了彭斯,我们这次去了才知道,这个字念彭,不念彭斯,这是一个小插曲啊。 这个合唱啊,它是创办于1990年,由欧洲青年交响协会、法国音乐全国联合会和法国音协共同发起的,由当地的政府联合主办的。创办人是欧洲艺术节组委会的,他叫Révolt先生,他叫Claude Révolt,它是法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在法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有33年的历史了。 法广:那你们“巴黎之春合唱团”以前是否参加过这个合唱比赛呢? 吉祖英女士:啊,我们是首次参加,呃,这次也是经这个法国中旅文化协会的李女士(介绍的),她是钢琴家,她在1、2年前,就跟我们谈起过这个合唱节。 法广:你们这次获奖情况是怎样的? 吉祖英女士:我们跟另外法国的七支合唱团一起角逐了这个: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那我们获得了一等奖,特别兴奋。 法广:恭喜你们啊!你们一共唱了哪些首歌呢? 吉祖英女士:这样的,比赛唱了四首歌,四首歌,原来是选了一首法文歌。后来,我们经业内的人士推荐,还是说我们都唱中国歌,所以我们唱了中国的四首艺术歌曲。其中一首就是郏国庆老师作曲的,叫《采莲曲》, 《采莲曲》是很有江南艺术风格的一首曲子。然后,我们又唱了两首无伴奏曲子,一个是《半个月亮》,王洛宾作曲的,很有名的,这个在咱们中国唱了80年了,就是我在音乐会上,也做了介绍。王洛宾先生他1939年就作的曲,(再一个)就是《半个月亮爬上来》,这个曲子,经典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三首,我们唱了《美丽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也是无伴奏,就是非常美的这首曲子。据说在2000年,这首曲子被教科文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合唱歌曲之一。我们第四首唱的是应听作曲的《天路》,这首曲子也是受到了,在场的法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比赛之前呢,我们做了两场半的音乐会巡演,因为它是(比赛)规定的,除了参加比赛,还要在当地的城市要举办音乐会,我们举办了两场半吧,第一、第二场,就是由我们独家举办的,每一场音乐会我们都是连续歌唱了十七首中外名曲。 这对我们合唱团来说,我们成立十周年了,也是第一次连续要唱十七首合唱歌曲,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一次挑战,但是我们成功了!应该是!用五种语言唱了十七首歌,都是合唱曲。算是空前的。以前我们举办音乐会,10年以来,举办过三十几场的音乐会,一般每一场音乐会就唱五、六首,最多了。这次一口气唱了十七首。 法广:这三十多场音乐会是在巴黎(举办的)呢?还是在全法国的? 吉祖英女士:主要是在巴黎大区,巴黎大区以外的有两个城市,一个是Chartres, 在28省,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受28省的省会这个邀请去举办过一次中国之夜音乐会,是在2014年。然后我们前年开始,在Montargis,就是我们中国老一代,20年代老一代革命家留学的地方,就像邓小平啊,这一代人留学的那个Montargis,前年开始,每年都去演一场,就是巴黎之外的那两个地方。 法广:你们这个合唱团的人员组成是怎么样的呢? 吉祖英女士:我们现在注册交费的,接近100人了,都是业余歌唱的爱好者,来自于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的是退休的、有的还是在职的,有教师、有作家、有音乐家、有诗人、有企业家,有开饭店的,开各种各样店的,但女生为主啊,男生还不是很多,有二十来位,(团员)大部分是女生,这些人也都是从国内各个地方来的,我说是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在巴黎聚集的这些人。 法广:合唱团除了演出之外,是不是有什么定期的活动啊?排演啊? 吉祖英女士:我们是这样的,我们每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有三个小时的排练,那么一般我们每年总是有一到两场的音乐会,那作为我们每年排练的这个奋斗目标。演出嘛,也作为检验我们的一种机会、手段。所以每一个星期,我们一般是在星期天,象这次我们为了准备这个合唱节,从二月份一直到5月中旬,每个星期大概都有三到四次的这个排练,非常的密集。因为要在这个合唱节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加紧排练,声乐上的吐字,包括外语的这个培训,外语的这个读音、发音,我们都进行了,比较认真的、严肃的练习和排练。 法广:我们也知道,就是说,每个合唱团都有看家的这个曲目,那你们有没有比较固定的演唱曲目,还是每年都在换? 吉祖英女士:应该讲我们如果到没有去演出过的地方,我们会用一些我们的保留节目, 象我们这次在合唱节上演唱的十七首歌曲里面,应该讲有三分之二是我们的保留曲目,有三分之一是我们新的歌曲,因为十七首歌曲要在几个月里面,都排成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保留节目呢,一个主要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有郏老师的几首保留曲目,还有几首外文的,外文的我们有唱意大利文的,威尔第的歌剧,那个叫《希伯来奴隶之歌》,从18年开始,我们差不多每一场音乐会都会唱。还有呢,就是说,因为我们经常会去教堂歌唱,教堂它有一定的规定,要唱圣母颂。《圣母颂》我们今年学 了一首新的,是巴赫和古诺的,就是联合作曲的,这个《圣母颂》以前我们也唱过一首,应该是普契尼的,意大利作曲家的,还有我们还唱过奥芬巴赫的长歌,也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一首曲子,法文叫《belle nuit》,那个效果也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像《天路》呀,那个《美丽草原》啦,《半个月》,这些都是我们的保留剧目。. 法广:你经常提到郏国庆老师,你们跟郏老师的合作是不是很多呀?. 吉祖英女士:非常多,因为郏老师嘛,年事也很高了,他的作品是等身,对吧,很多曲目还没有唱,所以我们去年 12月18号给他又举办了第二场专题音乐会,就是他的声乐作品音乐会,他实际上是我们的艺术总顾问,呃,是我们驻团作曲家,合唱团2003年成立不久,郏老师经朋友介绍就到我们团来了。从此我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他看我们这个合唱团也是非常有正能量,而且有不少这个热爱唱歌的一些团员,呃,说我们有能力,能唱好他的作品,郏老师的作品这个难度是很高的,一般的合唱团是难以胜任的,他自己也讲的。因为过去,他在国内曾在两个歌舞团的作曲,是专业人士,所以我们在一起合作,也是 10年了,所以跟他的合作是相当紧密的。而且每次我们要外出演出,我们都带着他,他自己也很担心,因为年事太高,他就是去旅游,旅游公司都不肯带他的。这一次,我当时是非常主张带郏老师去,我们还有其他不少团员也都是这样认为,他的身体还可以吧。我说只要没有心血管的疾病,不会有突发事件,所以我们都带着他,而他确实是非常、非常高兴,跟我们一起远行,去举办音乐会。 法广:刚才您谈到这个郏老师的曲目很难唱,为什么这么说呢?. 吉祖英女士:呃,我也不是很专业的人士啊,我虽然是团长,我主要还是负责行政的人事这一块。那么据我们本人的这个体会来讲,郏老师的这个作曲的风格还是以民乐,用西洋的作曲方法来表现中国音乐的这样一个作品。所以象郏老师,在他的一首曲子里面有多种变调,他不是一一个调到底,比如 A 调,就从头到尾都是 A 调,他的(曲子)里面经常会有变调,这个变调很多,装饰音很多,很难把控。所以呢这个要唱好确实是很难的,有很高的难度。还有,有时候音高比较高,从最低到最高的跨越比较多,我说的不是很专业啊。这些都是要很好的几个歌唱技巧,要有很好的这个基础才能把它表现好。我觉得这个唱起来对我们合唱团来讲呢,也是一次洗礼吧,因为我们第一次,虽然成立了这么长时间,举行的音乐会也有几十场,但是去比赛,去跟法国主流社会的歌唱者,近距离的接触、沟通,还是第一次。为了参加这样一个合唱节,对我们来讲意义也是很重大的。呃,跟法国主流社会的这个歌者,热爱歌唱的人员有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也向他们近距离的学习他们的几个表现风格。我觉得我们这一次啊,我们这个演唱的还属于学院派的,而法国人的这个歌唱的比较接地气,比较大众化,但我们今后也要往这方面的要学习学习。还有一点呢,我们参加这样的这个合唱的,也是我们弘扬中国文化、音乐文化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虽然我们获得了第一名,但是我们还是跟真正好的合唱团,水平高的合唱团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法广:那就预祝你们再创高峰了!谢谢你,吉女士。 吉祖英女士:谢谢你!

Duration:00:13:4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邓聿文「不合时宜的人民领袖」阐析习近平权力崛起的逻辑及未来

5/11/2023
旅美长期观察中国政治、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邓聿文的新书「不合时宜的人民领袖:习近平研究」日前在台湾出版,书中分析了习的大战略、治党和治国术、政敌和盟友、偏执人格、对台湾的垂涎、二十大人事布局和政治路线的特点、习政权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佐以对中国的国家主义、中美对抗的「持久战」性质、邓小平和江泽民这两代中共核心的政治遗产等之论证,大胆提出习近平的一人专制早已不合时宜,虽然短暂地建立了宛如毛时代的权威,却终将被其他执政方式替代的假设,让关心中共及中国当下与未来的读者可以更了解习近平,在理解和推估时势的时候,也有更客观参考依据。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走向何方不但攸关中国自身命运,也牵动全球政经情势。而「不合时宜的人民领袖:习近平研究」则从一个长时间视角,系统且全面性地对习政权进行研究评估和阶段性总结。全书7万余字,并收录多篇近年曾发表的文章。 邓聿文在书中自序中表示,除了朝鲜,习政权是当前全球「唯一的货真价实的极权政权」,具有过去极权统治不曾具备的数字科技极权功能,对自由世界构成巨大挑战,而为何进入21世纪的今天,极权统治在中国复活,正是本书要解答的问题。 邓聿文写道,按理,在经受毛的文革的恐怖统治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洗礼后,中国不应再出现毛式极权统治。可是毛的幽灵在一个曾经遭遇毛的迫害的中共元老家族的后代身上附体,就显示出它的极度荒谬性。 邓聿文表示,这种荒谬性在新冠疫情3年、特别是2022年得到集中的大爆发,让世人见证了这个政权在因应疫情、管控人民上是何等的荒腔走板。 据他分析,习近平虽在中共20大如愿以偿获得了中共书记第三个任期,但「有权而无威」,权威根本不足以支撑权力,所以他的权力本质上是脆弱的,随时可能遭遇某种重大挑战。 习近平是一个犹抱琵琶的“人民领袖” 另外在新书正式面世前,5月8日作者在其Youtube频道聿文视界录制了一期名为:习近平:我要成为“人民领袖”!其中,邓聿文形容习近平是一个犹抱琵琶的“人民领袖”。 他说:作为一个自我期许非常高的人,习或许认为自己对中共的再造之功比得上毛打天下之功,当然也就想人民想对待毛一样对待他,得到“人民领袖”的称号,并让这个称号成为中国政治的正式语言,在党的文件、官方宣传和民众中传播开。无奈人民群众太不“开窍”,没有领会他的心思,他也没毛的自信,怕遭党内和群众的反对,所以,在要不要将“人民领袖”的称号正式推出的问题上,有些犹犹豫豫,只好隔段时间通过央媒放风试探,看党内和社会的反映。 然而,时代毕竟不同,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洗礼,多数民众还是有基本的免疫力,分辨得出好与坏,即便毛再世,他今天要得到“人民领袖”的尊称,恐也很难。习过去10年行高压统治,虽然人们不敢或不愿反抗,被迫噤声,但要他们去附和,呼应当局的“人民领袖”称谓,是不可能的,一些基本的底线不能突破。 纵观历史,“人民领袖”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由他人廉价奉送的。习倘若真要让自己成为14亿中国人发自内心认可的“人民领袖”,最起码要广开言路,让人民畅所欲言,没有任何顾虑地说他们想说的话。 当局今后还会用“人民领袖”来描述习,但要强推这个称号,成为官方正式用语,人们都这样称呼他,则断无可能。看来,习只能遮遮掩掩地让全国人民了解他这个心思了。 黎安友序:邓聿文认为习有独裁者的缺陷终将被取代 值得一提,美国著名研究中国的学者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替邓聿文这本新书撰写推荐序文。据黎安友指出,本书深刻地分析了习近平的统治方式,也展示尽管习近平上任前10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并非没有弱点。独裁者容易铸成大错,而习近平已经犯了一些错误。 黎安友写道,邓聿文阐述了在胡锦涛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危机之后,习近平面对当时已经变成泥足巨人,以至于无法保证其生存的共产党,进行了强力集权的原因和过程。他深刻地分析了习的统治方式,对习要完全控制中国社会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毕竟在现在的中国,人们仍然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他们的抱怨,而且与毛泽东时代相比,除了在 Covid 封锁期间,政府对人们的私生活基本上不太介入。 西方将中国崛起称为「中国威胁」,而邓聿文给了它一个更客观的视角。习近平寻求地区主导地位。因为没有它,中国永远无法免受它认为的来自美国的永久威胁。这种对地区主导地位的争夺确实威胁到现状。但中国要实现这一雄心面临许多障碍。在亚洲之外,中国也在寻求更多的力量,但主要是为了市场准入和外交影响,而不是政治或军事优势。习近平并不寻求向其他社会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或中国模式。 即使中国的这些目标并不像许多美国人想象的那样具有威胁性,但它们确实挑战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自然会做出抵制。过去华盛顿迟迟没有意识到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带来的挑战,而现在它终于开始反制。中美之间的竞争是真实的,但邓聿文警告西方,无论是以冷战还是热战,都不要将中国推向全面对抗。如果中美不能和平竞争,中共内部的改革势力将别无选择,只能支持习近平的民族主义专制统治。政治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成镜花水月。 在这场争取更大影响力的长期角力中,习近平意识到中国有很多弱点,而美国有很多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必须采取「持久战」的战略。这个「战」不一定是武装冲突。它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但邓聿文认为武装冲突依旧可能。台湾是中国打破亚洲力量平衡的突破口,不仅出于历史和战略原因,台湾本身对中国很重要。但如果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对抗,并成功威慑或挫败美国的干预,那么整个亚洲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中国将一举实现取代美国成为地区主导力量的目标。既然美国也明白这个逻辑,那么台湾就成为对双方都利害攸关的问题。这就是武装冲突难以避免的原因。邓聿文不认同这场危机会像一些美国战略家预测的那样在短期内发生,但他认为习很可能会在他卸任之前攻打台湾,特别是在 2035 年。 邓聿文也展示尽管习近平上任的头十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并非没有弱点。他有独裁者的缺陷:他只靠自己,夸大自己的知识,不向他人问计,而一意孤行。不仅在社会上,甚至在执政党内部,他都不容忍独立势力。这形成了一种扼杀社会创新和适应的情绪。 独裁者容易铸成大错,而习已经犯了一些错误。他统治的中国比毛时代的中国发达得多,也更受普世价值观的影响。他在党内外都有敌人。他甚至不能信任自己在统治集团中的同僚。像习近平这样的强势领导人可能是欲摆脱江胡统治的弱点、挽救中共所必需的,但一人统治不可能永续。 这些都是让邓聿文认为,习近平的执政方式是过渡性的、最终会被其他执政方式替代的原因之一。这本书以一个深思熟虑的路线图结尾,描述在中共领导下如何进行政治改革,不会造成社会动乱,并且达成真正的有制衡、独立的司法机构和负责任的政府。中国的国家宪法其实为中国的民主做出了良好规制,但前提是全国人大必须删除中国宪法中共产党管制一切的序言。在序言之后,宪法的其余部分描述了一个良好的民主制度,只要中国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运作。 黎安友在序文的最后表示,荣幸推荐此书,因为邓聿文分析当代中国的眼光比其他论者都更深远。 (此序文来源自博客来网站: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5912?loc=P_0004_010) 作者简介: 据电商平台博客来网站介绍,邓聿文曾为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副编审,为编制外聘用人员;2013年3月因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应该抛弃朝鲜」评论文章而被解聘。2018年举家赴美。

Duration:00:11:4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刘必荣谈马英九中国行 蔡英文紧跟过境美国 双英对决行

4/2/2023
各位听众:就在目前国际各方瞩目紧张的台海两岸关系之际,台湾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27日刚抵达上海,开始中国访问12天的行程。与此同时,台湾总统蔡英文随后也于29日动身前往美洲大陆,访问中南美邦交国,在美国做所谓的《过境美国》,可说大事纷纷。中国当然紧盯蔡英文的美国行细节。本次节目法广特别为大家请到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刘必荣教授,来为大家点评分析这两个访问行程,以及对于正在敲边鼓的台湾2024年的总统大选情势的影响。 法广: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此行踏上中国大陆土地后,台湾内部就炒成一团;中国那边网民早就分裂成:支持与唱衰的两派,你怎么看这种情纷扰形? 刘必荣教授:马英九这次出访中国大陆也可以表示台湾不只是一种声音,我们也希望能够跟中国大陆能够有一种友好沟通的管道。然后,就马英九个人来说,我觉得他分寸也抓的很准。比方说,他不会去会见习近平,因此他不会刻意安排到北京。他的行程就是祭祖、学术交流,以及到中山陵谒陵等与民国历史有关的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凑。这应该还算是一个四平八稳的行程安排。 法广:批评者说,马英九此行招待的规格不如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访问,没红地毯、官员层级不够高,对此你怎么看? 刘必荣教授:马英九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人批评。当然,我是觉得,以接待一位前总统来看,你大陆给他预备一个中型巴士,没有一个黑头车,这个规格上是不足的。不过,马英九自己觉得还OK,客随主便。层级的问题,我我们看,从中国大陆叫他《马先生》。当然,马英九现在是一介平民,就不必刻意把它政治化,希望能够带来政经两岸交流。但是,你如果期待马英九此行就能化解两岸的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导致两岸紧张的关键还是在蔡英文和美国他们在下棋,马英九只是代表他有这样带过去一个提倡和平的声音。其实我觉得,马英九去大陆,这些,他都算过的。这个反对声音嘛,在台湾一定会有正反两边的声音。不管什么样的规格,不管马英九讲了什么样的话,台湾的绿营一定不会给你得分,无论你这么做,绿营都会骂你马英九。 法广:马英九在位时,一些国民党员认为他对于台湾学校课纲去中国化,并未尽力阻止更正而不满。现在中国大陆有些网民也骂马英九是《要饭的,跑来中国干什么》,你怎么看这种骂声? 刘必荣教授:这些中国大陆的小粉红这么说,就伤感情了,没有什么意思了。总是会有强硬派、走极端的人。就我们来看,例如官方的讲法就比较OK。另外,我们看一些比较具有指标性的代表,例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基本上属于鹰派,他就说,希望这件事情能够成功,能够顺利,这就比较具有代表性。那么,那些民粹,那些小粉红,常常会令人所苦。以前人民日报也骂过:小粉红,低级黑!那你这样子,马英九来,你说他是要饭的,那你要这样岸关系永远就没有缓和的机会了。 法广:另外有一种声音指:这是中国当局默许的,否则这些小粉红早就被封口了。 刘必荣教授:当然,这是一种说法,但我觉得这不是主流意见。官方媒体,习近平他们都还是希望这个会议能够成功。我觉得还是要看官方的媒体的表态,以官媒的为首,为主。而且现在自媒体这么多,媒体自由化,随便就可放话,这东西太多了。马英九当然也算过了。我倒是担心的是,当初宣布的时候,国民党内部有些人搞不清楚,他们内部可能也会有担心。慢慢的,现在国民党内部从担心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2024选情,然后慢慢调整到支持马英九此次大陆行能够成功。但重要的你得提出一个论述。这次国民党,配合马英九,说到九二共识,就是指中华民国。也希望在九二共识理论上,能够有一个新的突破。 九二共识,原本是个基础。但是慢慢的,例如前两年,习近平有时候把九二共识过度的引申,然后说九二共识最后变成一国两制。一下子就使得台湾这边炸锅了。九二共识怎么会变成一国两制呢?现在国民党就忙着把它倒回来: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所以《九二共识》四个字没有变,九二共识等于什么,九二共识的后面,大家就在抢这个话语权。 如果马英九去了,慢慢的,他们能够接受《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也就是逐渐逐渐能够接受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其实对于两岸来讲,对于缓和紧张来讲,都是有正面的发展。 法广:你对大家瞩目的马英九在中山陵悼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讲话,评价如何? 刘必荣教授:基本上台湾的政治人物和台湾政治都非常复杂,我想中国大陆方面对此也非常了解。你敢不敢讲出《中华民国》,你讲出来,就赢了吗?其实也不是,但是你必须满足台湾这么复杂的政治情势。这就会涉及到什么地方将中华民国呢?就是在中山陵谒陵的时候,宣读祭文的时候。连战以前是这样讲,马英九也是这样讲,大家都这样做。那么,中国大陆就会安排,他们的官员《不在场》,然后你们来表达《中华民国》。等到这种表述完毕,民进党那边继续骂你。你敢《中华民国》,你这就存在历史的里面。两岸关系是需要靠双方的智慧。我们看到这次,当你中华民国讲多了,对岸就回你一个《台湾地方领导人》,就把你扁下来了。搞得你也不高兴了。但我希望,经过这次的活化以后,下次,我们不讲《中华民国》,你大陆也不要讲《台湾地方领导人》。双方回到称呼《马先生》和《习先生》。从这么一个小小的火花,然后赶快回来了。 我觉得在马英九12天里面,没意见小事情都可能擦枪走火。所以这就是要细心去管理两岸关系,管理他这个行程。所以这个管理的细致度和精神非常重要! 本次马英九行程是对他个人来说,是成就了一个里程碑。另外,马英九起码为国民党的对大陆的政策能够定下来。以后无论谁领导国民党,都可遵循马英九的做法。马英九等于为国民党跟大陆交往,或者国民党跟大陆的政策画下了一个方向。但你说要影响整个台湾对大陆政策的影响,我认为还是不够。因为国民党现在终究不是执政党,而现在台湾的整个大陆政策操在蔡英文手里,操在美国手里。马英九此行只是能向大陆表达《我们有另外一个声音》,这声音让大陆人知道台湾是多元的、是民主的。所以那些小粉红的叫骂批评马英九,对事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法广:此次马英九的中国行正撞上蔡英文的过境访美,因此行程被台湾称为《双英对决》,对于正在摩拳擦掌准备2024年的总统大选的台湾民进党主席赖清德会有何影响? 刘必荣教授:至于蔡英文访美之后,将来民进党现任主席赖清德如果当上总统,是否能够缓和两岸紧张关系,或者他过去的台独立场只会让关系火上浇油呢? 那也要看蔡英文此次美洲之行,过境美国,是否会让美中台三遍关系是网那方面发展。然后这个环境才能反过来投射在, 对于赖清德到底是加分或是减分。 所以赖清德现在心中应该也是祝福蔡英文能够,但现在赖清德心里应该也是在想,,在做各种中共可能的反应,,他的幕僚也在想他后面应该讲些什么话,这些是他们幕僚后面应该要做的一些准备。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广播按键收听)

Duration:00:14:4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张惟婷领队台湾艺术家参展巴黎罗浮宫艺术商城第30届《当代国际艺术沙龙》

11/23/2022
各位听众;在巴黎罗浮宫艺术商城( ART Shopping) 举办的第30届《当代艺术国际沙龙》十月尾刚热闹结束,罗浮宫艺术商城成立于 2007 年,是价格实惠的高端艺术品交易会的先驱。台湾艺术团体也参与本届《国际当代艺术国际沙龙(Salon International d’Art Contemporain)》在游客如织的会场,也吸引不少访客及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次法广中华世界节目,为大家请到这次带领台湾艺术家参展的领队张惟婷女士为听众朋友介绍一下本次参展活动的情况。 法广:请您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你本身的经历,与艺术的结缘。这是您第一次组团来巴黎参展吗? 张惟婷:我第一次到巴黎参与展览是2017年,与当时的老闆,一位台湾知名时尚插画家一同前来,那当时在现场协助很多突发状况,在危机处理的部分受到法国邀展的单位肯定,于是之后联繫我希望能来一同协助负责台法交流展览的部分。我从就学时就需要实际策展与企划行销,目前国际参展的实际经验已届五年。 法广: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次台湾队参展的缘起、动机。 还有本次这一台湾队参展的有哪些类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如何与你们会和,且你们是如何挑选,如何帮助台湾艺术家来此次的参展呢? 张惟婷:我的公司名称是LEXPO,以法文L’expo转译而成,清楚的表达我们致力发展国际艺术展览/博览会的参展代办与接洽,提供展览规划与文宣宣传,我们希望国际级的参展经历不只限于职业艺术家也可以是每一位隐身在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用艺术家的身分走出台湾,拥有在国际艺术平台发展的机会,是LEXPO试图让艺术市场走向更为宽广的精神与价值。 艺术家可以透过Facebook, Instagram, 官网来做洽询,我们会依艺术家的需求与预算提供适合参与的展览来做选择。 法广:我们知道罗浮宫卡庐瑟举行的《当代艺术国际沙龙》也是一个艺术品交易场所, 那么请您介绍一下,本次你们参展作品顾客情况如何,出售的作品情况 张惟婷:本次参展为疫情后的第一次回归,可以说是非常盛大,近百间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廊,超过1500位艺术家,我们的作品此次销售总件数五件,算是成绩不错,很多都还是第一次到法国参展的新锐艺术家。 法广:展览过程中,有什么,或者哪一件事,让你感受最深刻? 张惟婷:展览过程中最深刻的就是观展者给予艺术家的回馈与建议,还有艺术深植生活每处的氛围深受感动,在法国此次销售的作品有一件是日常的赠礼;而其有另一件是电影公司美术组的主管,是专门负责电影场佈的人购买,表达作品的韵味深厚,若出现在电影场景中能为录像创作画龙点睛。 法广:在经过这些展览经验后,您对于想那些参与国际艺术沙龙的台湾艺术家或者华人艺术家有哪些建议? 张惟婷:国际参展在实际面要注意的地方为货运碰撞可能造成的折损与箱内作品的报关确实,前者影响作品抵达时是否能完整无损的展出与运送回程能否完整交回艺术家手上;后者则是大多艺术家忽略「作品抵达目的地」不等于「已派送至目的地」,海关的清关程序可能拖延到艺术品货件的放行时间,将影响作品是否能在展览开始即时展出。 在对艺术展览的观念上,希望艺术家更看重实际的交流与推广,主要是希望能够吸引世界各地艺廊的目光,进而有更多在国际曝光的机会,将参展作为一个跳板,而非单纯资历的累积与作品销售。

Duration:00:11:1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以漫画观天下 Stellina义无反顾的选择

9/23/2022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的Stellina从2017年开始创作政治漫画, 2021年曾在母校政大Big News受访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政治漫画家,刚开始毕业也很迷茫,因此选择进入公部门,前后待过台美产业办公室、法国商会、经济部、外交部。走了一轮之后,总感觉不太适合。」从小学画对美术的热爱,后来衍生的外交志趣,以及大四那年在巴黎政治高等学院(Sciences Po)交换研习的扎实训练,她对自己说,何不重拾画笔,透过漫画抒发对全球局势的看法吧! 今年8月,她来到巴黎短居,经由CARTOONING FOR PEACE组织平台,扩大与国际传媒体的合作。Stellina说,在台湾,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她会主动向工作所属的「关键评论网」国际版投稿,有时甚至会被国际传媒转载。例如,那幅以三层的「俄罗斯娃娃」为描绘香港元朗袭击事件的作品,2019年登上法国最具声望的《世界报》。接下来,这幅漫画让她被更多人认识,还有许多香港人感同身受后,纷纷转发漫画贴文,谢谢她让香港危局被国际看见。 本次节目特地邀请Stellina来与法广的听友们分享,她是如何在政治漫画的天地中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欢迎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访谈内容! 同为媒体工作者,都相当关注假新闻议题,今年Stellina应香港端传媒之邀,绘制《战时乌克兰》带你我走进乌克兰人在战火下的在线生活,并警惕世人勿被假新闻蒙蔽视听了! 在与Stellina访谈中,清楚地感受创作人到以漫画观天下的使命感,期待她针砭时事的画笔越来越有分量,而台湾跟世界的连接也如同Stellina所愿地更加紧密 !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旅法华人画家张鹏谈自己在巴黎的生活和创作

9/20/2022
九月八号在巴黎三区的圣·马丁空间展出了法国艺术家西蒙里尼和他的助手中国画家张鹏的个人绘画联展。曾就读于大连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鲁迅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张鹏,与西蒙里尼的合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两人在结识之初,在艺术理念和创作上就非常投缘。在画展的开幕式上,本台采访了张鹏,请他介绍了自己在巴黎的求学和创作生涯,和他的良师益友西蒙里尼的相识、合作,以及工作中和中国的项目发展。下面请听对他的采访。 2005年到法国的张鹏表示: 刚到法国时,在那个年代,需要在公立学校注册才能留在巴黎学习,在外省注册一般的学校即可,不一定是公立学校,所以就报名"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但它们都没有当年亚洲学生的名额,申请可以,但没有亚洲的名额也进不去,最后是马尔迈松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给了一年的预科。张鹏说:我已经拿到四年的鲁迅美术学院的文凭,我不需要读这个预科,但想在巴黎继续读书,就必须去念预科一年。 在这接下来的时间中,又有哪些改变呢?张鹏说:我就在找,找怎么适合我来法国的意愿,来法国想学习的这种工作,或者接触这样的艺术家。那个时候只认识“战斗在法国”(网站),还不叫“新欧洲”,有一天在战法上看到一条消息,法国资深舞台布景设计师找设计助手,我自己说是不是找错了,一般的(工作)都是去那个饭店做服务员,去洗碗,或是家教,这些留学生做的工作,但有联系电话,我就把电话打过去了,约了时间见面。为什么有这么一条消息呢,是我老师的设计助手要走了,要离开我老师,但那个时候,正赶上巴黎邮票双年展,还有拉丁天堂要做一个新的舞台剧,我老师说你不能就这样走了,要给我找个设计助手,不要实习生,要一个能真正帮助我的人,然后才可以走,这也很正常,对不对,不能(工作)做到一半就离开了。 张鹏说:“然后打电话就约见了,有四、五个人选,我老师看到我不光有设计这方面的,还有绘画。我画的是一张素描人物肖像,我老师(西蒙里尼)看到后就说:“你会画画儿,那我们就有的聊了,我的工作不只是设计”。我说你喜欢画画儿,那我也喜欢跟你多聊一聊,就这样第二天就让我去了,中午还留我在工作室吃饭,吃的是他做的意大利面,喝粉红酒,他(西蒙里尼)看我能喝,就说:“太好了,一般来说助手都是自己出去吃饭,我自己一个吃没有氛围”。那天我们就聊了很多,天马行空地聊起来了。 张鹏表示,自己在工作室发现,以前的工作都是用照相机拍下来,进行记录保留。那是还没有电脑,只用手绘的。张鹏告诉自己的老师,这很可惜,为什么不能把设计作品用数码形式保留下来,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网站,可以更好地推广,西蒙里尼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并说:”如果你能做,那就由你来做”。自此张鹏就一边做工作室的网站,一边继续拉丁天堂的舞美项目和邮票沙龙的项目,所以两人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张鹏和西蒙里尼两人都喜爱艺术,谈的话题都是属于发散性的(互动),不是老板对助手的上下级关系,两人一起工作了不到一个星期,西蒙里尼到工作室的时候,随性地就将鞋子踢飞,直接创作,两人间的艺术创作氛围非常融洽。 这种融洽的艺术氛围也滋养了相互的创作,工作中,张鹏对自己的老师说,自己的毕业设计是A0(841x1189mm)的展板,那么自己的设计也就做这么大,但是西蒙里尼告诉他,邮票沙龙的展板是4米乘12米,但张鹏很担心,自己从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展板。西蒙里尼安慰他说:“没关系,你就做我给你一个主题,邮票展览是七天,七天时间规划一个展板出来,不需要快,需要的是创意”。 未完待续。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翁明贤:目前东亚战略态势是美中进驻台海的新阶段

9/1/2022
自8月初,中国解放军在台湾周边进行了大规模军演之后,就军事动作持续不停。为此本台连线台湾淡江大型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教授,请他谈谈对此的看法。 翁明贤教授表示:觉得目前的整个东亚战略态势是美中在进入台海的一个新阶段。美国一直强调整个东亚第一岛链,从东海、台海到南海,都应该是一个所谓的国际水道,所以美国认为自己拥有所谓的公海自由航行权,所以它可以在整个台海,东海、南海通过它的战舰自由航行。但是对中国来讲的话,它认为台海是它所谓的内海,认为台海是它所谓的台湾领土的一部分,所以它透过各种不同方式,来展现它对台湾海峡的管辖权的问题。美中之间通过对东海是否有自由航行权的一个争斗,国际规则的一个争斗体现在于透过各种不同的、军力的展示来达到它们所要追求的目的。所以解放军不断地在台海周边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有常态性的,也有针对演习的,那么就可以达到两种目的,一是向美国宣示它(解放军)在这个区域的主权权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在进行解放军的战化演练的需求,也就是透过这种不同的、海空联合的军事演习,让各种不同的导弹、火箭试射,来达到它所谓的强军梦,这样一个具体目标的达成。 翁教授指出:美国了解解放军这样一个军演的目的,所以美国也必须要透过不断地,不管是航空母舰、或是其他的战舰,驱逐舰、巡洋舰,或是或是海岸巡航队的船只在这个地区的出现,体现出来台海海峡是公海,是一个国际水道的一个发展。换言之,双方都透过武力展示,来达到它们所预先思考的战略目标。对台湾的局势会这样的紧张,当然也是美中战略对峙的一个结果。 翁教授说:“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台关系的持续加强,未来还可能有所谓的台湾政治法的推动,然后在台湾政治法推动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强化台美的军事交流合作关系。那也会把台湾定性为类北约的会员国,来强化美国跟台湾后续的军事交流关系。然后在九月底,也有可能美国总统拜登会公布新一波的美国对台军售的武器清单,九月份,美台之间也会针对国防战略跟军事战略,在美国华盛顿,也会有双方高阶人员的对话机制出现,在这种过程当中,当台美关系的强化,也(会)出现中国认为所谓的依美谋独,或是所谓的依美抗中,这样一个战略态势,所以解放军也不得不加强对台军事演习,某种程度也想用以武力来逼台湾,不要跟美国走太近,不要透过美台的关系来达到所谓的独立,这样一个战略目标。” 法广:不管是大陆还是美国,都是在互相展示军力来制衡对方,那么台湾夹在中间的日子是怎么样的呢? 翁明贤教授:某种程度,对台湾来讲的话......因为从2016年以来,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后,中国切断所有的和台湾以往的正式沟通管道,据说这个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主委的定期沟通管道,或是切断两岸的中介机构,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的海协会的会长相关的定期交流,那么也切断了两岸之间透过中介机构的沟通管道。在这种情况下,当大陆把协商、沟通的管道关起来的时候,美国就强化跟台湾的关系,那么(依美)也就变成台湾不得已的选择;又加上美国所率领的印台战略,强化美、台、日关系的合作发展,所以让台湾不得不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两岸关系。所以从美中两强进驻台海的角度来看的话,台湾如果能够维持中立,战略平衡两边,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因为,中国已经不与目前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对话,当然在这种状况下,民进党政府只好寻求日本、美国更多的协助,甚至于欧盟国家、北约的国家、相关合作关系的管道,这也是必然的、战略的作为跟政策。所以这个问题,当然是会让台湾左右为难,但目前的态势,恐怕当中国大陆不愿意打开沟通协商管道的过程当中,那么台湾也只好持续强化美台关系的走向。 法广:这是从政治层面上来看,那么台湾民间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翁明贤教授:台湾老百姓也是因为这几年来,解放军对台的武吓,透过战机凌空,濒临海峡东线,透过战舰在台湾海域不断地出现,或者是说透过网络骇客一直不断的对台湾进行影响,所以对台湾老百姓来讲的话,解放军的威胁是存在的,又采取这样一个不友好的态势出现,所以台湾民众非常厌烦这种作为,希望解放军不要再用武力,进行所谓的“以武逼统”,或是“以武逼台”,这样的战略态势出现,这是一般台湾老百姓的想法。当然也有些政党会认为说,两岸要谈、两岸要和平交流,但解铃还需系铃人,重点还是在于中共当局,还有解放军本身,怎样看待未来会不会持续军演台湾、围台,就像八月四日到八月八日的,类似所谓的“第四次台海危机”的这样一个做法,这样将会引起台湾更多民众的不满,(会)更加支持(民进党)政府强化跟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来获得国家安全的最大保障。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张伟国:台海两岸之间关系的变数不以中共的意志为转移

8/22/2022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罗西访问台湾,北京对此极为不满,采取多种报复措施,连续进行环台湾的军事演习,两岸间气氛紧张,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唇枪舌剑也经久不衰,引发中美台之间关系的变数。就此本台连线采访了旅居美国的华裔学者张伟国先生,请他就此谈谈他的看法。 张伟国表示:佩罗西访台一经有一段时间了。按道理,一般的外交事件的反应过程应该过去了,才对。但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再加上两岸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所以有点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了。解放军的军演接二连三,那一样的,美国也这方面看上去是针锋相对啦。越是在台湾看上去有危机的时候,越是表面美国的立场。反映出美国的决策层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不会再犯二战或是韩战那些错误。至少在萌芽状态就要想办法把战争遏制住,不会让它发生。所以这样的话,现在可以看出...美国又一个议会代表团去了台北。月底(8月底)好像还有一个(也要去)。而且刚看到一个数字,奥巴马时期,访台的议员有70多位,特朗普的时侯好像有三十多位,现在拜登(上台)才两年嘛,已经有36位了。那后面两年,这个数字肯定还会上去。 他说:”不管从那个角度去分析,佩罗西的这次访问被称作是...好像是引发了台海的第四次危机了。但是从一般的情况看,至少是从台湾内部,或是国际社会状况来看,跟中国内部的落差很大。中国自己的大内宣也好,或对外的大外宣也好,把这个事情讲的是无比严重了,但是在国外,在台湾内部,显然,如果有一个参照比较系数的话,疑似台海危机跟前三次是不能比的了。从舆论环境、国际环境、大家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至少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有点是形式大于内容,而且更多的还是做给国内看的。所以从引发变数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对解放军、对习近平这样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认为在二十大之前,他们都会抓住这些理由、这种机会,来充分展示各方的角逐,不管是习近平的势力、或者是非习近平的势力,都在利用这种机会大做文章,轰轰烈烈的样子,好像要打仗了,好像要出大事了,维持住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背后,是他们(中共)最高权力的角逐。 张伟国指出:很明显,台海军事方面的因素,解放军这块的势力范围在里面起到的作用尤其受到关注,如果台海危机持续不断,那么解放军就有可能会处于一种临战状态,而这种临战状态最有可能把它的这种力量,成倍的增加。不管是拥护习近平的还是里面有反习近平的势力,或者是第三者的势力等等......反正是不同因素的吧。所以现在看得出来,习近平在这方面也是有点玩火的成分,表面上看上去是可以用军队控制整个局面,利用紧急状态,临战状态,用军演的名义,外面是(军事)演习,里面是加大控制的力度。但实际上是要把权力分配下去,使得职能部门、军事部门的权力空前发展,(权力)要比平时大的多。这种(情况)就完全有可能失去控制,或是出现他自己预料不到的变数。 法广:那对他(共产党)的权力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呢? 张伟国:是。在中国,实际上自江泽民以后的胡温时代,就有人形容中国是一个工程师治国的国家,实际上你想到的,他们都会设计好,都会安排的好像是不会出现什么差错,那么以后中国的变局实际上就出现在这些想不到的环境里面,那刚才讲到的新的变数,这些他控制不到的变数,就会变成他最大的挑战,这是最有潜力的挑战。外面的压力,或者是他们在舆论宣传上面通常讲的,如:敌对势力呀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宣传的需要了。那真正的、实际上来自于他自己内部这种权力系统控制不了的、意外的这种变数,这种变数就是不断的军演、不断地处于非常态化,擦枪走火这种可能性就会产生,人家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不是人能够算到的,只要是他算不到的,那就可能变成他最大的危险。 法广:算不到的话,那就是擦枪走火真打起来了? 张伟国:打起来只不是一种形式了。这个真打起来,战场到底是在海峡两岸,还是在中南海内部,还是在解放军内部,还是在中美之间,都很难说。现在看到的是,特别是这次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以后,在中国的这些网络平台上面,就是社交媒体上面看到很多,就是一些军人自己出来的一些反应跟布什打当年的海湾战争的反应差不多,就是非常惊讶于美军和欧盟他们的力量,俄罗斯原来被中国吹得神乎其神的,又是第二大的军事国家。那么在这样一些现代军事科技前面是不堪一击的状况,对于中国军人、中国老百姓是有一种非常大的震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刚才讲到的擦枪走火,如果真正有那种机会产生的话,那这种火力最后是会引到哪个方向上去?这个很难说。但至少我想,这个我们想到的, 比如说中美呀!台海呀!这些应该都不大会。因为佩罗西访问,至少可以看到一些、也算是一种成果吧!比如讲促进了两国元首、一定范围内的恢复,拜登和习近平的通话,他们互通了一些情报吧,用他们的话讲起来是危机的管控了,不要把事情弄到最糟了。然后这个军演,实际上也是使得,不管是台湾的军队,还是美国的军方都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到解放军他们的底牌,他们的实力,平时看不到的那种东西,通过军演给暴露出来了。然后也使得国际社会进一步看到中国,他们的这种无视国际秩序和规范的作法,那么不管怎么再假装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再怎么样在这种东西里和稀泥,但是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就越来越国际化吧,通俗的来讲。那么这种危机的变数会不断地强化。习近平的这种孤注一掷,等于是逼着他没退路了。所以对大陆民众来讲,也实际上有了进一步辨识民有机会辨识民主的实战机会了,台湾也有人看到大陆实际上是有点流氓无赖的这种做法吧!原来对付钓鱼岛的那种作法,现在用来对付台湾了。但客观上进一步使台湾内部不断分化,台湾人看清中国的同时呢,也越来越有自主意识,他们不否认一个中国,但是不要把台湾设到中国里面去,这是他们的一种观点。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在心理上面,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上面,台湾未来的一个趋势跟大陆不是越走越近,实际上是越走越远。不管你怎么使力,每一次的使力,不管动机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呢,就是把台湾推得越来越远。所以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看得出来,就是佩罗西的这种访问,她也说得很明确了,就是支持台湾吗!台湾作为一个民族的这样的一个民主实验基地,中国要对它用军演的形式进行围剿也好,或者是警告也好,实际上应该讲,佩罗西是......,有人说她算是吹哨人,发出一个警告,让整个世界得到一个警示,而且是联合全世界的民主力量,一起来重视和支持、关注台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台海两岸之间的关系和变数,不以这个中共的意志为转移,这个应该是可以预料了。 感谢张伟国先生接受法广的采访。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杨伟东以行为艺术反专制 抗议中共打压民主

6/28/2022
各位听众:学生时代曾经参与过89天安门运动,父亲被中共体育总局官员活活打死,现今可说到德国避难的中国红二代的杨伟东先生,杨伟东曾经采访过500多位中国独立思想家、学者、自由主义分子。更引人注目的是,杨伟东愿意以《牺牲色相》全身全裸表演的前卫行为艺术,来表达他反对专制、抗议中共的打压民主。 今年五月初杨伟东与爱好摄影的妻子杜兴联袂到访巴黎,会晤了中国79年代轰动中国文艺界先锋的艺术家雕塑家王克平和来自伦敦的画家曲磊磊。就此机会,本台法广中华世界对杨伟东进行专访,由于内容丰富,分成上下两集播出。在本次的上集节目当中,生命中惨痛历经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的杨伟东首先向大家叙述其红二代父亲的家庭所经历中共的迫害,以及其本人反对中共政权的理念。 杨伟东:我1966年出生于上海。因为父亲被殴打致死,從2007年到2017年十年的時間採訪了530多位中國的知识精英,2011年至2014年在香港出版《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2015年7月被中国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区分局以“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同年11月6日取保候审,2016年11月解除取保候审。 出狱后,有记者采访我问:你被抓又没有被判刑,是不是因为有你的表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保护?我说:没有!2017年6月流亡德国。 我的母亲薛荫娴医生从1980年开始坚决的抵制在运动员身上使用兴奋剂,从而导致了当时的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和现在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长达四十年的政治迫害。北京2008奥运会前的2007年9月25日下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官员来到我母亲的家里,对我的母亲进行恐吓和威胁。我的父亲在劝阻时,遭到了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叶秋利的殴打,导致了我父亲休克住院,同年12月2日离世。

Duration:00:11:4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王军涛:光与黑暗,纪念六四的意义

6/14/2022
六四33周年临近,像每年一样,曾经的89学运领袖之一,现居住在美国,任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的王军涛先生都要组织和参加各种纪念活动,2日他接受本台的电话采访,谈今年各地的六四纪念活动,谈他对六四与当下中国时局关联的看法及对年轻世代的意义。王军涛说,有媒体问他是否感到六四纪念规模会越来越小,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说,“当黑暗中你擎着一束光,四周愈黑暗,说明你的光的意义越大,就会越感到一种光荣”。 以下是对王军涛先生的专访。 六四33周年,首先介绍一下您所在的美国,今年都有哪些纪念活动? 王军涛:实际上从上个星期开始,到六月四号,我们在纽约所在地有一个叫磐石教会的基督教会,他们在法拉盛图书馆举办图片展,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华人聚集地之一,那我们的党员也参与做他们的义工;我们民主党正式的活动是在六月三号,也就是明天开始,在下午两点后会在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前有一个集会抗议,33年前的屠杀,纪念死难同胞,活动完了之后,接着我们的车队会到纽约的各个地标景点,比如大都会博物馆、自由女神、华尔街等地进行“快闪”,想告诉美国人民不要忘记33年前共产党的那场屠杀,共产党并没有改变其本质,现在美国媒体已经看到了,他们将对台湾还有对整个世界采取类似的方式,来解决与他们不一样的意见和人。到天黑的时候,我们会在中国领事馆前举行一个烛光守灵的仪式,一个简短的仪式。 六月四号,我们会到华盛顿去,在那里王丹先生他们的六四特展,你知道王丹先生要做一个六四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因为还没有开始破土动工,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向他们捐了很多物品(事件当年的物品),所以他们 今年在受难者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华盛顿举行特殊展览,那么我们准备在六月四号去,两点到四点在那里做一些活动,四点到六点的时候,是魏京生先生会主持在华盛顿中国领事馆前的一场纪念活动,我们也会去参加,我们中国民主党也是协办单位之一。六月5号就会到西岸,洛杉矶自由雕塑公园,在那里有一个雕塑,就是中共病毒2.0版本雕塑的揭幕仪式。你知道去年搞过一个中共病毒雕塑,后来叫共产党指使人给烧了,前一段时间美国司法部起诉的5个人三个案子,其中一个案子的三人就是烧雕塑的,现在他们被美国政府抓捕起诉。现在陈维明先生又加速搞了2.0版本。当时中共烧这个病毒雕塑是让一个美国人,他原来是切尼副总统(老布什总统时的国防部长)的保镖,这个人当时中共给了他一百万到三百万美元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让陈维明先生更加感到让这个被烧毁的雕塑重新制作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体上就是这样,那当然我们还有在旧金山、在其他一些地方都有活动。 年年六四,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以往影响和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香港,标志性的维园烛光已经连续第三年被禁,人们把传承的希望投向了台湾,台湾的各种纪念活动,包括台北的中正纪念堂的悼念晚会、重制港大的国殇之柱等都很受关注,您怎样看这一状况? 王军涛:对,我当然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事情,你知道台湾在走向民主化之后,因为本岛的精英、知识界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确实在历史上大陆的极权威权政治对台湾人民在心理上造成一些伤害,所以台湾同胞对六四、当然在六四刚发生时进行过很大的声援,但随着其民主化的深化,在台湾的内部也有很强的声音,希望和大陆剥离,所以对大陆的一切事情采取一种不关心的态度。但是我现在很高兴,台湾的年轻人起来的时候,一方面他们更争取台湾人民的权利,特别时免于遭到大陆暴政侵害的权利和尊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关心这方面的事情。 我自己到台湾的时候,正好也碰到台湾太阳花运动的一些年轻领袖,他们也是和我们非常热情地讨论中国的问题、台湾的问题、两岸关系的问题等等,我记得当时他们还问过我一个问题,说我们这些主张台独的年轻人干什么要关心发生在北京的这场屠杀?我说,当你们要追求台湾的独立时,你们其实是非常希望美国的青年能为你们提供保护,但是你们让美国的青年跨国一个太平洋来保卫你们,你们凭的什么?不就是这里有一个人间的道义吗?假如你们对发生在北京的大屠杀不关心,你们有什么道义资格要求美国人民去关心你们的权利?他们当时在场的两百多人给我鼓掌。我觉得现在很多台湾的年轻人,他们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确实对普世价值从开始成长起就接受这个教育,所以他们现在对于大陆1989年的民主运动和六四屠杀的关注,我觉得会慢慢增加。 六四对于很多人是悲伤的日子,尤其是那些不断老去依然坚持的天安门母亲,33年来已有64名六四难属去世,在悼念的同时,有学者说,64正是一个适当的时机,去反思中国不断恶化的时局,对于当下中国的疫情政策,对于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态度,你认为与33年前的六四有关联吗? 王军涛:当然有关联,因为其实说到底,我们今天老百姓所遭受的不幸,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倒行逆施都源于在六四时的十字路口,中国没有没有像其它国家一样选择第三波民主化,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现在在政权上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受到了北部共产主义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际上是前苏联进行地缘政治扩张时,用共产主义渗透中国政治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个就是在东部中华民国被打败之后。现在我们看在第三波民主时候,东部的台湾和北部的前苏联,当然现在他们已经垮掉了,但是中共现在仍然还在坚持今天的这个做法,所以我觉得今天设想1989年假如我们像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实现了民主化,那么中国就可能可以避免像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以防疫来说,像今天这样搞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的政策,实际上习近平所坚持的这个政策,与全世界的专业做法作对、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这种做法只有一个独裁者在专制社会才能做到。如果民主化多年能够成功、建立民主政权,它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对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64虽然被深埋,但永远都不会被遗忘,但对于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传承89精神对于现实有怎样的意义? 王军涛:我自己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在我们小的时候,都受到过共产党的洗脑教育,比现在年轻人所受到的洗脑教育还要完整、还要透彻深入骨髓。在这样的一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也相信过共产党,我们知道有反右,但不知道右派当时真正在说什么,我们把很多的当时为中国民主事业奋斗而被共产党镇压的人当成自己的敌人,而把共产党看成是我们的救星。但是当我们经历了一种比如共产党的这种罪恶、让我们开始觉醒的时候, 我们会反过来寻找我们的历史传承,这时候我们会重新思索历史上这些事件的意义。 所以我在想,今天的年轻人虽然在共产党的洗脑教育下,他们不知道有六四,他们有的人甚至还相信六四是境外势力的勾结、是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操纵的一个反华事件。但是一旦他们开始受到共产党压迫,他们就会觉醒开始反抗暴政的时候,他们会又想起六四,会再反过来找他们的历史传承,像我们一样。 所以我相信六四不死,六四精神不死,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在于像我们这样的人会坚持把六四的薪火一定要传下去、一定要把当时的记忆保留下来,而在于共产党的暴政会在不断的复制出像六四时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当人们经历这些新的事件,那些年轻人会在这些新的事件里像我们当年一样觉醒,像我们当年一样会发现:我们其实是一回事,用中国的一个土话,叫做“一根绳上的蚂蚱”。其实各方面看,共产党现在确实很强大,而且六四已经很久远,而且共产党已经强大到现在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力量不认真对待它了,它不像六四时那么虚弱,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看到了曙光,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强大的同时,它的骄横、霸道以及它的无礼野蛮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我们知道专制是源于权力的没有节制,它在真正虚弱的时候,它有时还小心一点,就像1989年镇压刚完了的时候,他们对国际社会采取的还是比较谦卑的态度,今天他们的这种骄横不可一世,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力量逼到它的对立面,从内到外,都在逼到对立面,我想它的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到那一天的时候,我觉得六四和89又会重新被中国人能够去讨论、去记忆、去尊重。 在本次访谈的最后,王军涛先生谈到他日前接受的一个采访,更多袒露了自己内心纪念六四的感受 王军涛:昨天台湾的一个主持人问我,他说,你现在有没有觉得每年六四纪念的规模会越来越小?我说,那当然了,我说1989年的时候我们到美国来,或者到西方国家,只要说“我来自天安门广场”,马上各国的那些参议员、众议员、甚至总统府、意见领袖或者大媒体都会来找你,蜂拥而至,他们对你很尊重,现在就是把全球六四的幸存者和领袖们召集齐开个会,也不会有什么政要来,我说当然我们能够感受的到这个,但是这又怎么样呢?我说,其实当黑暗中你擎一束光的时候,如果周围越黑暗,说明你的光的意义越大,你就会越感到一种光荣,我说你如果只看到了黑暗,你就感受不到这个光荣,而其实这就是意义所在,而且我说,在任何一场伟大的事件,都会经历艰辛和波折,它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昨天他还问我,你觉得对下一代的奋斗者有什么忠告吗?我说,我就是下一代。我说,我要告诉他们说,你要觉得对,就跟着我走,你要是觉得我不好,就踩着我再往前去。

Duration:00:12:08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傅玉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巴黎推出新作“黑气球”

4/21/2022
各位听众:旅居巴黎、从事电影导演工作者傅玉,最近新推出一部自己的电影新作品:黑气球(The Black Ballon)。本次中华世界为大家采访这位中国独立电影导演--傅玉的新创作品“黑气球”的心路历程,以及其电影生涯的来时路。 法广:请您介绍一下自己为何到巴黎来,如何开始这段导演生涯? 傅玉:我来法国有12年,法国国立美术学院毕业,学的是影像艺术专业。之所以选择做导演,是因为在帮助一个朋友写电影研究论文的时候,发现了法国导演 Robert Bresson, 我被他的电影和电影理论震撼到。突然发现电影这个媒介如此有趣,当然,他提到的电影是电影术,是区别于戏剧似电影的电影表现手法。 法广:如今在新冠疫情下,甚至在它发生前,世界电影市场就有衰落的迹象。疫情爆发后,电影市场更沦落到此前的百分之十的产量,你为何还敢走这条艰辛电影人的路? 傅玉:我认为越是在混乱的时期,人类越是需要艺术来给予希望,这是我一直坚信的。艺术不应该只是富人的收藏专享商品,它应该具有发声和提出疑问的功能。这也是我越发觉得电影这个媒介有趣的原因之一, 它直接面向的就是大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我相信不会影响电影市场,只会触发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电影,反映出新冠疫情下的人类生存状态和战争阴霾的好电影。 法广: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这部新影片介绍,为何是《黑气球》?谈一下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 你想表达些什么?这与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关联? 傅玉: “黑气球”的灵感来源于我初到巴黎时的亲身经历。当时,为了谋生,我在巴黎郊区的一个中国食品工厂里打工,在流水线的机器上做着包春卷的工作。日复一日,从早到晚麻木地在流水线上循环着相同的动作。我渐渐体会到,当时的状态最不需要的就是思考,而最最恐惧的也是思考,因为你一旦思考就会恐惧这种生活。我在和工友的交流当中,发现他们都是偷渡客或者迫于生计出国谋求生路的人,既不会法语,也没有朋友,大部分人都是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他们在工作之余更不会去看电影、看展览、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工作赚钱就是一切,仅有的一点点消遣就是把辛苦赚来的钱去买彩票或者赌马。 我早在心中酝酿好了这个故事框架,而当我偶遇到这部电影的主角原型时,立刻感到这就是通过画面演绎故事的最佳时机。主角原型早年是中国东北国营金矿矿厂的职工,被迫下岗后,试过各种职业,都以失败告终。他今年已经50多岁了,几经辗转来到巴黎寻求一线生机,多年来一直在中餐馆后厨打工。回顾命运多舛的前半生,他怀念的永远是自己那段在金矿上班的时光,他也一直活在那段漆黑又金光闪闪的梦里。在他的观念里。他的生命是在被迫下岗后,开始凋零的。他的生活至此开始变得越发无趣,无奈和麻木。命运也就此徘徊在无休止的漂泊中。 我希望能用电影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因为时代的巨变, 命运的多舛,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得不背井离乡,远到海外去谋生,做着最卑贱的工作,赚着可怜的薪水,听着陌生的语言;只为了给自己攒够养老的钱,然而他们往往已经老了,已经快要没有力气去活着了。多年的漂流生活使他们渐渐迷失于“归途”,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不断对抗。故乡很遥远,归巢后亦是“异乡人”;生活很近,他们终究当何去何从? 傅玉结语:此片已经参加了quinzaines des réalisateurs、Locarno Film Festival、Raindance Film Festival等数个电影节。 另外,我这部电影“黑气球”将于4月25日 晚上20点在Cinema Brady 做一个小型的内部放映会,也深深感谢剧组人员和一些电影人这两年对我的帮助。

Duration:00:12:10